作为教师的孔子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_heping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在我国古代率先实行教育改革。春秋以前,学在官府,受教育是贵族子弟的特权。孔子开办私学后,提倡“有教无类”,让平民子弟也有机会入学。
  在教学方法上,孔子一改以往生硬死板的教学方式,实行因材施教,使“愚者”(高柴)成为有德之士,“鲁者”(曾参)成为大儒,“野人”(子路)成为君子,“辟人”(子张)成为“显士”。能把这些“素质”不怎么样的学生培养成才,是孔子在教育方面取得的最大成果之一。
  ?笏 野人贱人大盗均可入学
  孔子之所以被后人奉为至圣先师、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是因为他在春秋末期从事教育时间最长,所办学校规模最大,招收学生人数最多,实行教育改革所取得的成就最大,对后世的影响最深远。
  在春秋以前,入学读书受教育是贵族子弟的特权。孔子从开办私学开始,就打破常规,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让平民子弟也有机会入学读书,使原来不知文化为何物的“贱人”也有机会系统学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进而学习“六经”(《易经》、《诗经》、《尚书》、《仪礼》、《乐经》、《春秋》),最终成为“大人”,进入“君子”的行列。
  既然孔子提倡“有教无类”,就意味着不管年龄大小、出身如何,都可以成为孔子的学生。事实上,在孔门弟子当中,除孟懿子等少数人是贵族外,大多数来自社会中下层。如子路原是不知礼的“野人”,仲弓之父为“贱人”,子张出身于“鲁之鄙家”,颜涿聚原是“梁父之大盗”。有的学生年龄只比孔子小几岁,另外一些学生比孔子小四五十岁。
  面对品类如此复杂的学生,孔子是怎么对他们进行教育的呢?朱熹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就是说,因材施教是孔子最重要的教学方法。春秋以前的官学,立足于“禁”和“敬”,教师用体罚和威胁等方式强迫学生读书,并且要学生自幼养成盲从的习惯。孔子一改这种生硬死板的教学方法,他对学生总是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他注意观察学生的所作所为,听其言而察其行,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出发,施以不同的教育。
  实行因材施教要取得成功,首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即要有知人之明;其次要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教育,对教师本人的能力要求极高。孔子善知人,他的识人方法是“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考查一个人交什么样的朋友,观察他为达到一个目的所采用的方法,了解他安于什么,不安于什么)”。孔子精通六艺,在知识方面集古代文化之大成,所以无论对什么学生他都能找到恰当的方法进行教育。
  ?笏 孔子欣赏“贱人”出身的冉雍的德行,帮助冉雍克服自卑心理
  鲁国人冉雍字仲弓,比孔子小29岁,他以德行著称,是孔门十哲之一。孔子很欣赏他的德行,曾经说过:“雍也可使南面(冉雍这个人,可以让他做一个部门或一个地方的长官)。”
  冉雍的父亲是个地位低下的“贱人”,因而冉雍难免有自卑心理。孔子针对他的心理状况进行因材施教,他说:“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耕牛产下之子长着赤色的毛、整齐的角,虽然不想用它作牺牲来祭祀,但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古代供祭祀的牺牲常用赤色的牲畜,一般不用耕牛,自然也不会用耕牛所产之子。孔子这番话的意思是,耕牛所产之子如果够得上作牺牲的条件,山川之神一定会接受这种祭品。比喻冉雍的父亲虽是“贱人”,但冉雍已经学业有成,社会不会因其父地位低下而舍弃他。
  在孔子的教育和鼓励下,冉雍克服了自己的自卑心理,成为孔子门下最有成就的弟子之一,战国时的荀况很推崇他,把冉雍和孔子并列为大儒。
  冉求字子有,亦称有子,比孔子小29岁,鲁国人。他多才多艺,长于政事,尤其善于理财,曾任季氏宰。他还精通军事,于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任左师统帅,以步兵执长矛的战术以弱胜强,打败了齐国的军队。趁这次立功的机会,他说服掌握鲁国政权的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十多年的孔子,后来冉求由于帮助季康子敛财,受到孔子严厉批评。季康子问孔子算不算有仁德,孔子回答:“吾不知也。”
  冉求性格谦退,孔子对他的教育很有针对性。有一次,冉求问:“闻斯行诸(一听说有事要做就应立即行动吗)?”孔子说:“行之(立即行动)。”
  后来子路也问同样的问题,孔子说:“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之(父兄在,哪能立即行动呢)!”孔子的弟子子华觉得不解,他问:“敢问问同而答异?”孔子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冉求遇事犹豫退缩,所以我要激励他;子路胆大好胜,所以我要抑制他)。”
  冉求尽管有不少缺点,甚至曾被孔子宣布革出孔门,但他仍被后人认为是孔门最有政治才干的人物,被列为孔门十哲之一。
  ?笏 孔子告诫子路好勇不可无义
  孔子教育子路成才可以说是因材施教的典范。
  子路,即仲由,字子路,因他曾为鲁国贵族季氏的家臣,又被称作季路,比孔子小9岁。史书记载,子路出身微贱,生性粗野,好逞勇斗狠,为人刚强爽直,经常头戴鸡冠式的帽子,身佩用野猪皮装饰的剑,曾想“陵暴”孔子,孔子通过礼仪慢慢诱导他,使他改邪归正,改穿儒服,拜孔子为师。
  逞通好斗是子路的缺点,孔子便在施教过程中加以纠正。有一次,子路问:“君子好勇乎?”孔子回答说:“义之为上。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告诫子路首先要崇尚义,如果没有义只有勇,无论身份高低,都会走上歪门邪道。
  子路为人耿直,光明正大,做事专一,对孔子忠心耿耿,不离不弃,保护孔子唯恐不周,不愿孔子遭人非议,对孔子处理和南子、佛肸、公山弗扰等人的关系敢提意义,成了孔子的监督者。孔子说他可以管理千乘之国的军事,又说:“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又发出这样的感叹:“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我的道如果行不通,就乘小筏到海上去,跟随我的,恐怕只有仲由吧)!”可见师生间感情之深。
  在孔子的教导下,子路的进步很快,由野人变成言行一致的“君子”。在学问方面,孔子称他已经“登堂”,但仍未“入室”。对他的好勇,孔子始终加以批评,他说:“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指出子路好勇,很不可取。又预言子路如果继续好勇下去,一定会“不得其死”。   公元前480年,卫国发生内乱,这时子路在卫国担任孔氏宰。孔子听说卫国内乱,便断定子路必死,继而闻报子路被砍成肉酱,时年已72岁的孔子感到悲痛无比。史书记载子路临死也不忘礼仪,他的帽带被人砍断了,子路说:“君子死而冠不免”,于是结好帽带便死去了。
  个性鲜明的子路与冉求同为孔门政事科的杰出代表,也曾担任过鲁国的季氏宰,被列为孔门十哲之一。他闻过则喜的学习态度,始终如一的高尚品德深受后人好评。宋人程颢说:“子路亦百世之师。”
  ?笏 孔子挖掘曾参潜质传以孝道,曾参虽“鲁”成“宗圣”
  孔子评价学生的缺点有一句话很著名,就是“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高柴愚笨,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仲由鲁莽)。”
  要对学生实行因材施教,首先要了解学生的长处和短处,在这方面,孔子观察入微,对每个学生的天赋和性格特征都了如指掌。高柴字子羔,身高不到五尺,是个矮个子,其貌不扬,针对他天性愚笨这一点,孔子是怎么教育的?因史料没有记载不得而知,但他经孔子教导后相当有成就,子路就曾经推荐他当费地的长官,孔子还怕他不能胜任。高柴先后在鲁、卫两国四次为官,历任鲁国费宰、郕宰、武城宰和卫国的士师,他为官清廉,执法公正,广受好评。他是孔门弟子中从政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的一个。可见只要教育得法,愚人也可成才。
  曾参字子舆,16岁拜孔子为师,是孔子晚年的学生。他的记忆力、理解力、口才等远不如颜回、子贡等人,所以被孔子评价为“鲁”。曾参也有自知之明,他以勤补拙,刻苦好学,注重修身养性,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他为人谨慎,待人谦虚,特别以“孝”出名。据说他和母亲的感应很强烈,曾参出外,“母欲其归,则啮指,而曾子心痛。”孔子正是看出他“孝”的特点,因材施教,把孝道传给他,而曾参毕生实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原则,直到临死前还叫弟子检查自己的手脚,发现无损后才叹道:“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从今以后,我才知道自己可以免于祸害刑戮了,学生们)!”他认为自己肩负着传播儒家思想的重任,任重而道远。把得自孔子的真传传给孔子的孙子孔伋(字子思),子思又传授给孟子。这样,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成为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相传他著述的《孝经》,在汉武帝独尊儒术后,与《春秋》并列为两部最重要的经典。到宋以后,他更由贤升为圣,被尊为“宗圣”,在孔庙中的地位仅次于“复圣”颜回。
  颜回与曾参,一个聪明绝顶,英年早逝;一个反应迟钝,大器晚成。颜回早逝,令人惋惜;曾参以迟钝之资终成大器,连宋人程颢也不得不佩服,他说:“参也,竟以鲁得之(曾参这个人这么迟钝,通过不懈努力竟然也得到了孔子的真谛)。”程颢还说:“曾子传圣人之学,其德后来不可测。安知其不至圣人?如言‘吾得正而毙’,且休理会文字,只看他气象极好,被他所见处大。后人虽有好言语,只被气象卑,终不类道。”
  ?笏 孔子告诫子张不要太偏激,子张虽“辟”成“显士”
  被孔子评价为“辟”的颛孙师,字之张,陈国人。他出身微贱,据说还犯过罪行,经孔子教育后,终成“显士”。
  他好学深思,喜欢与孔子讨论问题,但观点往往比较偏激,不符合孔子的仁义之道。如有一次他和孔子讨论“士人怎样才算通达”的问题时,子张认为士人在诸侯国中有声望,在大夫家中也有声望就是通达。孔子纠正他的观点,指出“闻”与“达”的区别,他说:“是闻也,非达也。夫达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国及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国及家必闻(这是声望罢了,不是通达。所谓通达,应该质朴正直,好行义事,善于体察别人,对人恭敬有礼,无论在哪里,行为准则都一样。而那些讲究声望的人,表面追求仁义,行动与之相违,以仁义自居,大言不惭却可能在国在家都有声望)。”
  子张和卜商(字子夏)都是孔门中出众的人才。子贡问孔子:“师与商孰贤?”孔子回答说:“师也过,商也不及。”“过”就是看问题和处理事情过分偏激,所以孔子要纠正子张的观点和行为。教育子张不管什么时候都要记住“忠信笃敬”。孔子说,无论站立行走或是坐在车中,要让“忠信笃敬”这几个字时时出现在面前。因为只有奉行“忠信笃敬”的原则,才能到处都通行无阻。子张牢记孔子的教训,把“忠信笃敬”这几个字写在腰带上,以示终身不忘。孔子死后,子张独立招收弟子,宣扬儒家学说,是“子张之儒”的创始人。
  端木赐(字子贡)是孔门弟子中最能言善辩之人,是孔门言语科的代表人物。
  史书称:“子贡利口巧辞,孔子常黜其辩”。孔子之所以经常批驳子贡,是防止子贡走入狡辩的歧途。子贡天资聪颖,孔子说颜回比他更聪颖,使他骄傲不起来。子贡很善经商,家境非常富有,子贡认为自己富而不骄已经很不错了,孔子说:“不如富而好礼”,使子贡哑口无言,对孔子佩服得五体投地。
  经过孔子的教育和指点,子贡在言语方面突飞猛进,成就显著。他和子路一文一武,成为孔子的左辅右弼。子贡广交公卿,擅长外交,为孔子与各国君主交往穿针引线,当鲁国受到齐、吴两国的威胁后,他挺身而出,在齐、吴、越、晋诸国间游说,使吴国攻齐,从而保全了鲁国,并引起诸侯国间力量对比的连锁变化。正如《史记》中所说的:“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其他文献
有些忠言往往因为“逆耳”,人们根本听不进去。忠言因为逆耳不被采纳,也就根本谈不上“利于行”了。那么,怎样才能使忠言被人所接受,那就要讲究点语言艺术了。  《说苑》中记载着一桩史实: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进谏者死。”有一位叫少孺子的大臣“欲进不敢”。于是,他采取了迂回战术,“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见他连续三天游于后园,衣服都被露水湿了,很不理解,于是问他:“何苦沾衣如
期刊
作为当代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人类的希望在东方,而中国文明将为未来世界转型和21世纪人类社会提供无尽的文化宝藏和思想资源。汤因比也直言不讳地预言:未来最有资格和最有可能为人类社会开创新文明的是中国,中国文明将一统世界。  阿诺德·汤因比堪称20世纪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他试图以其皇皇巨著《历史研究》,揭开文明兴衰的谜题,启发人类对未来道路的探索。  直到1973年,时已暮年的汤因比依旧没有停止为
期刊
展眼教师节又到,静坐怀想诸师,其磊落风采如在目前,谆谆教诲言犹在耳。想我今日虽犹是三尺微命,无尺寸之功名可告慰恩师,但若当初不曾受教,则今日之我,又将何其昏昏然而蒙昧无知,浑浑噩噩,懵懂野蛮。呜呼哀哉,无法可想。  本期国学,谨以“万世师表”为专题向天下教师致敬——唯尊师重道,能薪火相传。
期刊
江南的两张面孔,具体到书而言,“一张”是刘士林先生所著的《忆江南》,“另一张”是万宇女士所著的《夜雨寄北》。书的前言里有这样一句话,“用一种现代性的中国话语去建构一个有生命的古典人文江南”,不妨提取出两个词,“现代”与“古典”。这是关于江南的第一组反义词。  ?筠 现代与古典  “忆江南”语出白居易的诗《忆江南》,但白居易的“忆”,是空间上的忆,隔着千里,而作者的“忆”则是时间上的“忆”,隔着千年
期刊
我们常说“数九寒冬”,人们对“冬九九”比较熟悉。其实,在我国古代还有“夏九九”一说。  “夏九九”是以夏至日作为头九的第一天,每九天为一九,顺次称为一九、二九……直到九九。在这81天里,是一年由较热到最热又到较冷的日子。它与“冬九九”形成鲜明的对照。  有关“夏九九”的谚语在明代就有记载。明代谢肇淛《五杂俎》曰:“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汗出如出浴;五九四十五,头
期刊
曹操二十岁就做了公安局长  曹操做官很早,刚成年就被地方官举荐为“孝廉”,做了“洛阳北部尉”。在洛阳干了三年,任期一满,升官挪窝,调到河南省清丰县当县长(顿丘令)。刚当上县长,他的仕途就遇到了危机——他的一个堂妹嫁给了一个国舅,而这个国舅犯了罪,要株连九族,一查,曹操是该国舅的老婆的堂哥,也在株连之列,于是朝廷就免了他的县长,让他回老家凉快去了。曹操老家在安徽,回到安徽后,他在城郊盖了一所房子,在
期刊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是孔子说。《论语》全书的“子曰”都是孔子说。古代子书,是以“子”称老师。如《孙子》十三篇,每篇开头多作“孙子曰”;《墨子》的《尚贤》等十篇,每篇开头也作“子墨子曰”。这样的“子”是对老师的尊称。研究《论语》,我们要知道,中国最早的老师怎么叫,学生称孔子为“子”,这个“子”是什么意思。  “子”本来
期刊
【导言】  他认为中国典籍只有《毛诗》等8部书,“八部书外皆狗屁”;他面对胡適骂其父为“混账王八”,竟引来满座客人哗然大笑;他可以从窗口尿尿流经国学大师章太炎的窗前,而后又拜师执弟子礼……这就是老北大诸多有名“疯子”之一的大学问家黄侃。  世之名士俊杰,多有令常人所难理解的惊世骇俗之言谈举止,故常被人视作“狂人”、“疯子”或“奇人”。有如狂人刘文典、疯子章太炎、疯子陈子展等。这些人或豪气干云狂傲不
期刊
布依族主要聚居在中国西南地区贵州省一带  布依人闲时每日两餐,忙时三餐。以大米、玉米为主食,小麦、高粱、薯芋和豆类为辅。多以木罐、鼎罐炊饭,有焖饭、二合饭(大米掺玉米)、苞谷粑、米线、饵块、豌豆粉、米凉糕等花色品种。其中,糯米制的汤圆、花饭和芝麻油团粑最为知名,多用于祭祖或宴客。  他们的肉食主要来自家畜和家禽,还爱捕食松鼠、竹鼠和竹虫。烹调方法多为烧、煮、爆、炸、腌、冻,一般不吃生食。  布依人
期刊
孔子不算卦。其实孔子不算卦,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决定我们是否行动的,不应该是利害、得失、成败的判断,而是是非、善恶、美丑的判断。而算卦,乃是对利害得失的判断,至于判断是非善恶美丑,需要的是我们的良知,是我们的基本价值观,而与算卦无关。  比如说,当我们面临是否行动的抉择时,我们是听从是非善恶判断的良知,还是听从成败得失判断的算卦?极端地说,一件事,从是非善恶的良知角度言,我们必须做;但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