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化贫液脱除锌铜与循环浸出利用试验研究

来源 :黄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k08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白银生产企业氰化浸银系统产出的氰化贫液长期循环利用,由于铜、锌等杂质金属离子不断积累,导致银浸出率降低,生产指标波动。采用三级工艺(一级酸化脱锌、二级酸化脱铜、三级石灰中和)进行处理,并对试验条件等进行优化。在最佳条件下,氰化贫液中锌、铜的平均脱除率分别约为94.06%、98.90%;脱铜后液经石灰粉中和至pH值为7.0~7.5,碳酸钠调整pH值至10.0~10.5的三级处理液返回银精矿氰化浸出流程,获得了较好效果,氰化渣银品位平均下降了53.00 g/t,解决了氰化贫液循环浸出和综合回收利用的难题,具
其他文献
充填空区过程中,充填挡墙封闭作用十分重要,其设计与施工合理性直接影响了充填作业的安全与效率。从充填挡墙受压模拟试验入手,预测充填过程中充填挡墙的受力情况,基于理论计
内蒙古矿业公司一期、二期选矿厂采用封闭式储矿仓,储矿仓内物料利用重型板式给矿机运至半自磨机。重型板式给矿机矿仓漏斗补焊方钢增加漏斗的耐磨性。针对随着生产能力的提
针对金陶矿业公司主要岩组进行工程地质调查研究,采用RMR法分别从岩石RQD值、单轴抗压强度、节理间距、节理状态、地下水状态及节理产状与巷道轴线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岩体质量
采用动态吸附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技术,对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的鲜品和干品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并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从
针对川北平武县胡家沟高砷高碳微细粒金矿石性质,在探索试验基础上,进行了固化焙烧—氰化浸出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在第一段焙烧温度510℃、焙烧时间60 min,第二段焙烧温度710
目的:筛选适宜在浙北地区栽培的猴头菇优良菌株,明确不同菌株的农艺性状,以满足生产需求。方法:设施化栽培7个猴头菇菌株,比较产量、子实体形态及主要营养成分等。结果:菌株h
针对低品位镍矿石难以开发利用的问题,采用改良后的高效菌种进行了细菌氧化柱浸试验研究,并考察了柱浸粒度、接种菌量等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采用改良后的高效菌
以收集的国内87份香菇品种(菌株)为材料,多糖含量及农艺性状为指标,筛选出新808、广香2044为杂交亲本材料,通过单孢杂交初步获得农艺性状优良、产量高、粗多糖含量高的两个优
萃铜余液采用常规石灰中和法处理,中和费用高,中和石膏渣难以处置,堆存管理难度大。针对某含铜锌金精矿焙烧、酸浸、萃取所得萃铜余液性质,进行了梯级综合回收试验研究。结果
针对某铜金矿石性质,进行了重选、浮选探索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重选工艺回收指标不理想,不适宜处理该矿石;采用混合浮选工艺,闭路流程可获得金品位52.21 g/t、铜品位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