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当如是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z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3月,乍暖还寒的早春时节,我收到了湛江教育局教研室陈洪义老师新著《重回课改现场 探寻教育智慧》一书,阅读完毕,寒气顿失,温暖袭来。此书曾是国家级期刊陕西师范大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3年10月特别关注专栏推介的研究成果,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在2013年韶关举行的全省历史教学研讨会现场也进行过重点推广。今日能得而阅之,实乃幸事。
  《重回课改现场 探寻教育智慧》一书是洪义“情思教学”的理念与思想作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这项成果的得来并非一朝之事。近5年来,洪义带领岭南师院附中历史教研组教师开展“情景探究”的课题实验进行了300多节课例实验,在实践中形成鲜明的中学历史“情思教育”思想与风格,课堂教学中追求“情知相融,情知相促”的教学效果,深受学生欢迎。课例多次获得省和国家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学评比一等奖,并多次应邀参加送教下乡活动,曾在扬州、珠海、深圳、广州、韶关等地进行异地观摩授课和讲学,并受到同行的高度认可与肯定。
  我因为广东省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而与洪义老师结缘。他是“高中文科班”学员,我是这个班的导师和班主任,我们就这样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这几年,我一直很关注他的成长,因为发现他进入社会工作多年依然保持着学生时代的质朴、勤奋和真诚。这让我想到了北极燕鸥。北极燕鸥的迁徙是鸟类中迁徙距离最长的。每次从南极迁徙的旅程一共要花掉90天,飞过22000英里。这种鸟在迁徙过程经过的海面几乎是看不见陆地的。大概一只活到30岁的北极燕鸥在它们的一生中将飞过650000英里。洪义一如这北极燕鸥般勤奋、执着,却又乐在其中。每次看到他阳光而单纯的笑容总让我联想起校园中那些勤奋又快乐的学子。
  洪义还是一个很有才情的青年教师。据闻在大学学习期间,他的才情便已露出尖尖之角。他的专业知识学习非常扎实,多次获得表彰奖励。1997年以全年级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更令人钦佩的是,洪义在课余积极探索其它学科文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毕业前,洪义举办了个人校园诗歌作品展览,这是全校第一个非中文专业的学生举办的个人文学作品展,在校园内引起不小的轰动,后来洪义还被学校评为校园“出类拔萃学生作家”。
  走上讲台,洪义又开始了新的探索和奋斗。“心怀梦想,行走在课改路上,做一名学者型的智慧教师”,这是洪义一直坚持的理念。他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潜心钻研教育教学,探索历史教学规律,形成了大量的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他在《现代中小学教育》《教学月刊》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课程教学研究》《广东教育》《师道》等重要期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0多篇,出版个人专著2部。主持完成广东省中小学教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程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发展性评价研究》和广东省“十二五”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基于课堂的情景探究式历史教学研究》。
  “一个成功的教育者,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更新的学习者,任何教育者,只有在及时地汲取最新的教育教学科学成果的矮墩墩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多年来,这句话一直激励着他,在教学第一线不断学习,终于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在“百千万”学习的四年,是洪义教育理念与教学思想取得质的飞跃的关键几年。他学习非常勤奋,充分利用“百千万”学习平台,以广东省“十二五”教育科学研课题《基于历史细节探究的课堂专型研究》和《中学历史情思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载体,积极开展的“情景探究”和“情思教育”教学实验,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凝炼教学思想。洪义的课题小组不求无懈可击的理论体系,而是先行动起来,在实践中去完善思考,在行动中去收获成长。他主张情思型的课堂教学,它与传统教学的区别在于传统教学只把教学的着眼点集中于认知目标,重视认知因素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但往往以牺牲情感目标为代价。“情思教学”与之不同之处是,主张教学目标应当是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的统一,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情感心理和谐共进,从而实现学生的素质培养。正是这种鲜明的特点,决定了它成为指导教育教学的先进理念与思想。“实践出真知”,洪义的“情景探究”教学实验构建起的“情思课堂”,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张扬学生的主体精神,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洪义老师具有积极的团队精神和乐于帮助他人的品质。几年的“百千万”学习时光,让教师和同学们都难忘他为班级和同学忙碌的身影。他是班委的一员,经常积极设计班级活动,为组织班级活动上下奔忙。他关心每一位同学,尽己所能为他们提供帮助。他关注青年教师成长,在自己成长过程中还带领和引导一批年轻教师的成长。帮助学生和他人成长,我想这正是一个教师最重要的品质。
  正是因为洪义老师一直的勤奋、探索、研究、实践和奉献,他取得了其教师生涯的丰硕成果。他现在是教育部“国培计划”高中历史骨干教师,广东省中学历史特级教师、全国特色教育优秀教师、湛江市市直百佳共产党员标兵、湛江市优秀教师、湛江市高考先进工作者,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工程优秀学员等。从其短短19年教师生涯取得的业绩,我们可见其背后比他人付出的努力。
  无论身份怎样变,洪义的第一身份——教师角色都不会变。我最为欣赏的是洪义在获取荣誉无数后依然是“谁把流年成逝水,不辍耕耘,只在吟中醉”的快乐耕耘的状态。我最欣慰的是教师的角色依然保持在洪义众多角色的第一位,这份不忘初心的本色。
  师者,当如是。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院)
其他文献
《论语》中有这么一段记载:孔子的弟子宰予,言辞美好,说起话来娓娓动听。起初,孔子很喜欢这个弟子,以为他一定很有出息。可是因为一件事情,孔子转变了对他的看法。 那天,孔子给弟子讲课,发现宰予没有来听课,就派弟子去找。 一会儿,去找的弟子回来报告说,宰予正在房里睡大觉。 孔子听了非常气愤:“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  教师对学生严格管理,本无可非议,但因为学生睡一次懒觉,没有弄清缘由就被教师
黑龙江版“异地高考”不可复制  ■(安徽)何 勇  两月前,黑龙江省率先公布了随迁子女就地高考的具体办法,成为首个明确“异地高考”具体门槛的省份。其规定的报名条件有:非黑龙江省户籍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须具有黑龙江省高中学籍且高中阶段在该省连续就读3年以上,父母在黑龙江省有合法职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  该方案的条件并不算高,比较公平,绝大多数农民工子女能够达到这一标准。但此方案不具有可复制性
一个年轻教师发来邮件:官方认定的特级教师、名师、专家是靠“荣誉”评出、靠各种证书“养”出来的,而这对于很多人来说,也许一辈子都拿不到一件。每想到此心都凉了。他问:身处底层教师的职业荣耀在哪里?除了追寻“官方名师”之路,我们到底该追求什么?这个老师的成长之问也是许许多多普通一线教师的困惑。  这是一个重视机会均等的时代,“平等”“公正”是核心价值观。在教师成长的森林中,有灌木,有大树,也有小草。大树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齐):喜欢。  师:好,今天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段故事。一艘轮船在伏尔加河上缓慢地行驶着,溅起的水花不时地打在窗户上,一位老人看着身边似乎已熟睡的母子两个,重重地叹了口气,自言自语地咕哝着:“上帝呀,你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的孩子?阿辽莎才四岁呀,你就剥夺了他父亲的生命。现在连将来可以相依为命的刚出生的弟弟你也不放过。他们母子两个怎么办呢?唉,家里的加工坊也日渐衰落,他姥
心情不好时,很少写字。  不想把自己的不快乐和痛苦带给别人,文字是有情绪有灵性有手感,也是有责任的。我们的世界,已经有太多阴暗、丑恶,所以,文字要给心灵以阳光。文字是承载灵魂的密码。  博友在链接我的博客时注明:空气一样清新的菊农。我感激并以此自律。希望用自己的文字退守我最后的花园。有的文字以痛苦还原痛苦,以伤口裸露伤口。有的文字则把痛苦发酵酝酿,用心灵作为酒缸,看痛苦起落沉浮,凭眼泪温暖冷却,任
过去,学校的量化考核主要看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有的教师想的就是如何让学生考出一个好分数,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知识灌输、题海战术、加班加点等等。这些教师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并贴上各种标签。那些学习成绩落后、升学无望的学生,只要不惹是生非,往往就会成为“被遗忘的角落”;那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则处处受宠。  现在倡导素质教育,学校的量化考核不仅仅要看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看集体比赛活动的成绩,以及学生在绘
敬爱的《师道》杂志编辑:  你们好!  我第一次接触《师道》是在县城的一个同学家。那天,同学乔迁,新房之内,人头攒动。抽烟的,喝茶的,玩牌的,我很不适应——得找个清静的地方独自猫着。一转身我悄悄钻进了朋友的书房,关上了房门。朋友也是读书人爱书人,书架上各种书籍琳琅满目,摆在桌上的是一本杂志,我顺手翻了一下,是《师道》情智版第五期。  卷首语《饼干被偷之后》是一篇译文,平时我不大喜欢看翻译过来的文章
【摘 要】小棒是一年级学生接触最多,也是最重要、最形象的学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運用小棒教学,建立数概念;理解算理;发展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棒;一年级;有效  一年级学生在入学之前,大多数已经通过各种学习渠道进行了基本的学前数学教育。比如学生能轻松地1个1个数数,甚至是10个10个数数等。但学生对这些的记忆更多是机械的。因此当学生利用小棒数数的过程中,会觉得太简单而掩盖了他们机械记忆
曾经,在班级“我爱‘悦’读会”上,我组织过“读话猜作者”的游戏。朗读一段话,学生竞猜此片段出自哪个作家之手,最后评选出“火眼金睛”、“顺风耳”等竞猜正确的同学。该游戏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推广了海量阅读;又引导学生感知了作家各自独特的写作风格。活动总结时,我请同学朗读了学生作文,其他同学竞猜小作者。现场气氛热烈,竞猜者激动得脸都红了,被猜中的小作者更是兴奋异常。“神了!”、“奇了!”等惊讶兴奋的
关于德育,我们都以为是最重要的,至少,在理论上是这样的。我上学的时候,学期末的成绩单上,排在第一科的永远是政治学科(现在不这么叫了)。即使是今天,“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口号也是喊得很响,绝没有人敢站出来公然反对。但私底下,我们到底做了些什么,是没有人去看的。或者说,不屑去看。  1  这段时间,区教研室正在轰轰烈烈地搞各学科的优质课评比。其中一位做评委的朋友在日志里写了这么一件事:比赛结束,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