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即兴提问功能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gang1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大学李零教授在《花间一壶酒》一书中提到了这样一件事:在一堂历史课上,当老师讲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时,他的儿子问老师:蔡伦发明纸以前,人们用什么擦屁股?结果老师大怒,把儿子赶出了教室。
  捧腹之后,仔细想来,这类现象还真反映不少问题,很值得研究。那就是,我们如何应对学生课堂教学中的即兴提问,如何将学生的即兴提问转化成有效的教学资源,如何根据课堂上学生思维的变化调整课堂教学程序,等等。我们知道学生课堂的即兴提问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其中当然也有很多不科学性,它往往扰乱了我们的正常教学程序。但如果我们仅仅简单对待,甚至是无视学生的存在,那么课堂必然会变成“独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尊重学生即兴提问,尽量将学生的提问转换成值得探讨的问题,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一、尊重学生即兴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即兴提问往往表达了学生的兴趣所在与探究意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问题,教师是没有理由拒绝的,哪怕它打乱了你既定的“程序”。
  “没有封建残余的明治维新能成功吗?”这是上海一位高一学生在学习《明治维新》一课时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针对这一常规教学中没有涉及的即兴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课堂失控”,该教师及时调整原先设计的教学计划,组织学生讨论后分别发言,进行随机性探究。结果同学们热情很高,一些原来课堂上不发言的学生也加入了论战。由争鸣激发出的创新思维成果令人惊喜。一位同学做了这样回答:
  假如当时改革很彻底,把原本出生于封建统治阶级的西南诸大名和中下层武士的利益全都改革掉了,那么失去了这些力量支持的倒幕运动及日后的改革自然是不会成功的。由此看来,保留一定的封建残余有其合理性。
  学生的探索与回答显得比较幼稚,但不要小视。因为通过这个过程,不但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改变了学生过去习惯于接受式学习的习惯,改善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重视学生即兴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养创新精神是新课改的宗旨。课堂探究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独立对历史知识进行设疑、质疑、释疑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养成用自己的眼睛去审视世界,用自己的思想去思考世间万物的良好习惯,进而培养学生的独立个性。独立个性是创新的要义。
  课堂即兴问题表达出的正是学生对历史教科书、老师所给答案的质疑。这种质疑往往与创新思维结伴而行,教师不要轻易“放过”,更不能“扼杀”。应及时抓住可遇不可求的创造性教育的机遇,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本身对学习目标的追求与志向水平的确定,受其成功与失败体验的影响。教师对学生课堂即兴问题产生的浓厚兴趣与重视,能使学生感到自己的劳动得到了尊重,获得成功感,从而激发出更高的学习热情,进行更多的创新思维,提出更多有价值的课堂即兴问题。
  
  三、深化学生的即兴提问有利于捕捉学生思维的亮点
  
  “横看成岭侧成峰”,对课文的理解,不能强求一致。而教师精心设计的一些探究性问题,又难免于不经意间把学生的认识往“一致”上牵。对问题出现独到见解并非易事,它需要灵感。灵感的火花往往稍纵即“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想的火花,借以照亮自己认识上的阴影,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教学相长。
  如中国近代史《时局图》注释说,图中的“肠”代表德国。上课时就有学生提出质疑,认为“肠”应该为“蛇”,因为图中除日本用“太阳”代表外,其余皆为动物,这些动物都是凶猛的,相比之下“肠”则显得软弱和无力,而“蛇”具有凶狠、狡诈、毒辣的本性,能充分显示德国强占我山东的凶恶本质。这样的质疑与分析,即紧扣了主题又不拘泥于主题,实在难能可贵。为了使问题探究得更加透彻,我故意设障问道:可课本上说是“肠”啊?(大家笑)质疑者并没有被难住。学生继续道:不错,教材是这么说的,可俗话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啊。教科书也是人编的,也难免会有“瑕疵”。从这段对学生即兴提问及其探讨的过程可以看出,没有追问,就没有思维的深化。
  
  四、探讨学生的即兴提问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
  
  中学历史教材经过权威教育者的选择、编排、定位、解释,其内容十分规范、精炼。然而正是这种规范和精炼,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历史知识应有的延伸性和开放性,不利于学生学习视野的开阔。当学生真正进入到历史学习的进程中,对学习的知识产生思考后,不一定受教材限定范围、层次的约束,有时会主动要求扩大知识范围、提升认识层次、扩大知识联系,产生探求的欲望。这是研究性学习的必然结果,也是研究历史所必要的素质。学生的许多课堂即兴问题,表面看来与“教学内容”无关,实际上却是所学“教学内容”“派生”出来的,是学生对所学“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如,本文开头提到的李零教授说的例子,学生提出的问题实际上是突破了发明造纸术对文化传播、教育普及等影响的范围,触及纸的发明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而这一点恰恰是教材内容中未圈定的,然而又是历史发展的实际变化,是纸的出现必然延伸到的结果。
  
  五、研究学生即兴提问有利于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对学生课堂即兴问题开展随机性探究,促使我平时不得不更加勤于学习和钻研。备课时认真研究、多方面考虑,尤其注重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方面思考教学的问题。经常应对这种课堂即兴提问大大提高了自己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尤其是对于课堂偶发性事件的处理能力。实践证明,教师在课堂上随机性探究能力越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也就越好。经常应对学生课堂即兴问题还大大开阔了自己的胸襟,对学生更加坦诚,从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了民主、和谐的课堂建设。
  总之,对学生课堂即兴问题的随机性探究,有利于增强课堂探究的有效性,更好地贯彻“以人为本,使学生真正成为新课堂主人”的课标理念。广大教师应努力加强随机性探究的实战训练,共同推进高中历史新课改。
  (作者单位:广东信宜中学)
  (责任编辑:洪明)
其他文献
1990~1995年我科共收治小儿肢体骨折周例,均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60例,女21例,年龄1~14岁。其中3岁以下6例,3~14岁月例。骨折部位及类型见附表
徉着你的青春一起飞翔!这里有最清新的时代气息,这里有最原汁原味的少年心事,这里有最多姿多彩的原创作品,这里更有最让你心动的相知与温暖。《中学生百科·小文艺》,期待你
在儿科各年龄组死亡中,以新生儿死亡居首位,引起新生儿死亡的主要疾病中,城市和农村又有不同[1]。为了为卫生行政和计生部门制定计划提供参考.现将我院1991年1月~1995年12月共收治37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为爱找方法”的神秘答主:您好!我曾听过一句话:“人生就是你驾着一条新船,在一条陌生的航线上航行,手里的航图模糊不清。”诚然,我清楚我将何往,却不知如何抵达,希望您能为
例1女,9岁。因发热,伴头痛、呕吐20天。体检:T39.4℃,P96,R23,BPl4/9kPa。发育营养正常,神靡,颈部触及黄豆大淋巴结3枚,无触痛。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左眼球轻度外
对于奥迪Q7的潜在用户是否会分出一小部分注意力在英菲尼迪FX35身上,我想多数人会给出否定的答复,因为Q7确实已经存在着太多明确的竞争对手,宝马X5、奔驰ML、大众途锐、保时
The effects of thermodynamic and dynamic factors on nucleation process have been integrated in a theoretical formula representing the dependence of undercooling
自驾车出游,已经是生活中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了。但是,驾驶人员是否已经事先了解一些关于车辆可能出现的故障和失控后的处理措施呢?如果没有,本期就给大家补上这一课。高速爆胎
为了探讨新生儿窒息对患儿血清电解质变化的影响.方法 对71例窒息新生儿和20例正常新生儿血清钾、钠、氯电解质进行了监测.结果 新生儿窒息后血钠显著降低,低钠血症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