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 恩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gerg454h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恩,两个美丽而温暖的字;感恩,一份甜蜜而厚重的责任。
  像一股清泉,感恩能滋润干枯的心田;似一场甘霖,感恩能洗净尘染的灵魂。
  当我们在外面摸爬滚打,伤痕累累的时候,是谁,用关切的目光为梦想疗伤?当我们经历风尘劳顿,到达新的起点的时候,是谁,用会心的微笑为理想鼓掌?那目光无语,却写满慈爱;那微笑无声,却饱含力量。
  感恩,那双放飞的手。我们就是那风筝,御风而舞,伴云翱翔。但不要忘记,我们始终离不开那一线牵挂。飞得再高,还有那么一双眼在注视;行得再远,还有那么一双手在护航。
  感恩,那刻入皱纹的岁月;感恩,那爬上鬓梢的风霜。当我们从婴儿走到孩提,从孩提走到青年;当我们的梦从襁褓里发芽,在汗水里绽放;当我们终于像雄鹰一样要展翅高飞时,他们已经耗尽了心血開始干枯,他们已经被吸尽养分而变得贫瘠,他们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我们身上,把所有的心血都已用在我们身上。他们无悔的耕耘,只是为了,只是为了收获我们的成长。
  有一个地方,叫做港湾;有一种责任,叫做启航;有一种目光,像灯塔一样坚定;有一种力量,像风帆一样劈波斩浪。家,便是那港湾,让疲惫的梦归航;爱,便是那目光,时刻关注我们的航向。
  儿行千里,是谁,把担忧拉得细长?志在四方,是谁,将呵护缝进衣裳?烛光里,某种期盼斑驳了睡梦;村口旁,某处翘望氤氲了斜阳……
  远方的游子啊,可曾记得,那刨出梦想的土地;可曾记得,那飞出歌声的灶膛;喧嚣声中,是否还有关切的唠叨;霓虹灯下,是否还有清澈的目光?
  斟一杯月光,祝福家中的父母;打一个电话,诉说流浪的衷肠。成功时,他们是最最欣慰的听众;失落时,他们有最最坚实的臂膀。那里永远有满桌丰盛的关爱,那里永远有满盏醇厚的期望……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此情无私,此情宽广,这样的爱,源远流长。母爱如海,父爱如山,海永远不枯,山永远不倒。所以,我们的感恩——地久天长……
   (编辑仕居)
其他文献
徐南平先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现在担任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苏州市挂职副市长,是我们国家某领域的首席科学家。前不久在安庆市召开的安徽省首届中小学校长论坛上,他讲了四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 7岁时,他因为某些原因要离开班级。当时,班主任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举动——紧紧地抱住他,并说真舍不得他离开。当时,他幼小的心灵被深深地感动了。第二个故事:四年级的时候,他因为调皮而一度成为全班最差的学生,父母不让他
不知从何时起,“90后”似乎成了一个贬义词,颓废、冷漠、自私、偏激——几乎我们能想到的尴尬词语都可以拿来形容他们。然而,仔细想想,“90后”小时也曾经同样活泼、天真,也同样曾经善良、可爱。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是复杂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家长脱不掉干系,因为家长是他们成长的伴随者,是他们的教育者,是他们成长环境的创造者与维护者。  家教方式是影响孩子成长的主要因素。家教方式是如何影响“90后”的呢
21世纪全球的发展,是种种令人措手不及的本质性变化,其变化的速度与幅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价值多元化、人的发展多向化,给学校德育带来了新的冲击与挑战。我们一直探索“有效德育”,寻找德育的黄金分割数0.618,让德育更有吸引力,给予每个学生恰如其分的引导,使我们在飞速变化的德育环境中,有智慧而从容地育人。    本真的德育:孩子就是孩子    有效德育以儿童为本。  一说起德育,成人总自居为真理的拥有者
自从有人提出“跳一跳摘果子”的命题,很多孩子的童年就死掉了,不尽的跳跃就开始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没日没夜地一直在蹦高,努力摘到不断被教师提得更高的果子,一刻也没有停息过。他们的脸上没有了微笑,眉毛上汗水在流淌,眉毛下泪水流成行,有时就连在梦乡中还在不断蹬踢着双腿。难怪有人说,“学校是儿童心灵的屠宰场”“上一堂课等于受一次苦役”,教育成为了儿童深感痛苦的活动。  我们总是急切地驱赶着孩子远离童年,
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
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时25分,鲁迅逝世于上海北四川路大陆新村内九号寓所。最早向外界发布鲁迅病逝消息的是上海《大沪晚报》:中国文坛巨星殒落鲁迅先生今晨逝世昨日起突发恶
联合国跨界和高度洄游鱼类养护和管理大会(简称“联合国渔业会议”)第六次会议于今年7月24日至8月4日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参加本次会议的有110个国家和欧洲联盟的代
侯令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创作在山东省农村区县中小学美术教师培训会上做现场观摩课2002年在纽约召开的世界美术教育代表大会上向与会代表介绍中国美术教育的改革 Hou Ling
“凡是出于造物主手中的东西都是好的,人一插手就变坏了。”(卢梭语)审视今天教育视域中流行的“一切从娃娃抓起”,方觉此言不虚。看看,“性教育”“八荣八耻”“脑开发”“道德教育”“反腐败”“预防艾滋病”等被一股脑儿地迁移到娃娃身上,于是娃娃真实的生存图景展示出来:交往世界缺失,情感麻木,灵魂枯竭,表情浑浊,体验缺失,意义失落,兴趣被压抑,需要被分解,自由被剥夺,发展被预设,生命被肢解,天性被摧残。正如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按圣人言,我们应该有敬畏之心。  我们曾经无所畏惧,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一个结果就是:树木险些伐光,麻雀差点绝种,朋友成了敌人。那段岁月已经远去了,我们现在吸取教训,开始敬畏了吗?看看吧,过度放牧,沙尘暴多了;乱伐森林,野生动物少了;忽视安全,矿难多了;明哲保身,见义勇为少了;还有,鸭蛋和苏丹红交友了,奶粉和三聚氰胺为伍了……  该醒醒了!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