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莫扎特的《安魂曲》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63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安魂曲》是弥撒曲的一个分支,主要是罗马天主教用于超度亡灵的特殊弥撒。莫扎特临终前创作的《安魂曲》最其代表性。本文通过对莫扎特《安魂曲》的创作背景、过程及曲式结构等要素进行简要阐述, 对莫扎特《安魂曲》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 为欣赏莫扎特安魂曲提供帮助。
  【关键词】宗教音乐 弥撒曲 古典主义 风格 体裁
  作为18世纪末叶的欧洲作曲家,莫扎特的音乐深刻的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精神,他用天才的手法,赋予音乐以歌唱性,用音乐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安魂曲》是其最后一部作品,产生的时期,正是莫扎特最穷困潦倒的时期,莫扎特借用了宗教音乐的形式,表现了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和精神境界。这部作品在体裁、配器、感情抒发等方面,都体现了莫扎特的天才创造力和辉煌的艺术成就,他不仅将18世纪欧洲的宗教音乐艺术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而且对后来的宗教音乐及其它领域内的音乐的发展,都起到了不小的影响。
  1.《安魂曲》的创作背景
  曾有人说,莫扎特的宗教音乐创造出了一个精神和肉体公共狂欢的桃花源,或者说为我们指向了桃花源的去处,当然,这个桃花源在当时是属于贵族和宗教上层人士的。现在,历史证明了,他的音乐超越不同信仰、宗教、种族、文化、时间和空间地域,是神所赋予的声音,是天性挣脱当时宗教的束缚。莫扎特的圣颂是人的声音,是纯纯粹粹的自我,是世俗的欢乐。因为是莫扎特,第一次在音乐上,在这个宗教长期统治驾驭的精神领域里面,表达了凡人世界的向往和真实。在莫扎特的音乐里面,没有忧伤的体会,曾经有过的忧愁也在他的音乐里面寻找到了摆脱的道路,是欢乐,是盛宴之前的歌唱,是自由,是狂欢中的自己的心灵。1791年12月5日,伟大的莫扎特与世长辞了,由于家境贫寒,他只能被埋葬在公墓里。仪式也非常简单,没有送葬的人群,也没有悲歌哀曲,只有那部他留给后人的庄严的《安魂曲》在人间久久的回荡。
  直到去世,莫扎特也没能完成这部富于人道主义色彩的作品,这果然成了他为自己作的安魂曲,最终由他的学生苏斯迈尔根据他留下的手稿续完。他在35岁那年贫病交加中死去。只有他的音乐,没有一丝伤感,充满阳光、欢乐。 《安魂曲》无论在乐曲结构还是合唱织体方面,都与18世纪上半叶德国古典合唱音乐有着紧密的联系,巴赫的《马太受难曲》,亨德尔的清唱剧等都是产生这部作品的基础。莫扎特摆脱了宗教音乐的束缚,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他使管弦乐队交响化,并与人声部分形成戏剧性对比,大大丰富了合唱音乐的表现力。
  2.《安魂曲》的主要音乐特点
  2.1 宗教音乐及其体裁
  宗教音乐又称圣乐。它既传达上帝给人们的启示,又表现信徒对上帝的崇敬、赞美、信靠和祈求。宗教音乐是欧洲艺术音乐的源头。在18世纪以前,欧洲音乐主要以教会音乐为主,而教会音乐则以圣咏为主。圣咏是指单声调,没有固定节拍的基督教歌曲,分东方圣咏和西方圣咏,前者例如亚美尼亚圣咏,拜占庭圣咏等,后者例如安布罗西圣咏,格里高利圣咏等。18世纪启蒙时期以后,音乐开始向世俗化发展,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但教会音乐仍然占据着中心地位。从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到浪漫时期,众多的音乐大师们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宗教音乐遗产。莫扎特的《安魂曲》便是其中一部最为杰出的作品。
  弥撒曲本来是天主教所用的复调风格的声乐套曲。17世纪起采用管弦乐伴奏,并插入独唱、重唱等,歌词用拉丁文。弥撒曲分普通、特别、安魂、婚礼、主教等类型,以普通弥撒用途较广。音乐体裁上的弥撒曲是一种没有情节性,更抽象、更概括地表现宗教精神的作品。安魂曲也是一种弥撒,只不过它是以葬礼为特定内容的弥撒。不过,安魂曲的意义完全不同于中国葬礼上的哀乐。其目的不是在葬禮上哄托哀悼气氛,而是在基督教传统下的西方人,以音乐为手段,在死亡面前对人类生命的一种反思。莫扎特的这部《安魂曲》便这此类体裁中的一部著名的安魂弥撒曲。
  2.2 《安魂曲》结构特点
  莫扎特的《安魂曲》(K.626)创作于1791年,共分八个部分,分别是:进堂咏(Introitus)、垂怜经(Kyrie)、继抒咏(Sequenz)、奉献经(Offertorium)、圣哉经(Sanctus)、赞美经(Benedictus)、羔羊经(Agnus Dei)、领主咏(Communio),继抒咏又包括震怒之日(Dies irae)、号角响彻四方(Tuba mirum)、威严的君王(Rex tremendae)、慈悲的耶稣(Recordare)、羞惭无地(Confutatis)和痛哭之日(Lacrimosa);奉献经包括主耶稣基督(Domine Jesu)和牲品与祈祷(Hostias)。莫扎特在写到Lacirmosa的第八小节时去世,他完成了第一部、第二部的合唱和弦乐、第三、四部只完成了合唱,帮他将全曲完成的有艾伯勒、斯塔德勒和莫扎特的学生苏斯迈尔(Sussmayr),大多数人认为苏斯迈尔的创作还是基本体现了莫扎特在前一部分的风格,垂怜经的赋格在末乐章重复出现更是莫扎特本人亲自要求的。
  “安魂曲”是教会用于追悼意识的一种弥撒曲,一般由几个传统的乐章组成。莫扎特的《安魂曲》虽然是按照传统形式而写的,歌词也是拉丁文的经文歌,但音乐部分无论是宏伟的合唱还是抒情的独唱,都与宗教主题的教条气氛不尽一致,整部作品充满了高度的人道主义精神,体现了作曲家对人类苦难的同情。
  2.3 《安魂曲》的配器、调性特点
  《安魂曲》开始使用了阴郁的d小调,沉重的弦乐伴奏与黯淡的情绪象征了永恒安息。大管吹出主题旋律,接着另外一个主题相隔五度出现在巴赛特单簧管上。合唱四部相继唱出阴暗的《安魂曲》主题,直到“以永恒的光”处情绪才有改变,独唱女高音充满感情的演唱“都应称颂你”,但没进行几句合唱团就接替这个旋律继续发展下去,男低音声部唱出“请赐永恒安息”的主题,女低音声部与之形成对位关系,在持续几小节之后,合唱的另外两个高音声部渐次加入。
  3.结语
   《安魂曲》在西方音乐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这部未完成的音乐作品留给人们无尽的想象和研究空间,让人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熟知了欧洲古典乐派莫扎特伟大的宗教音乐。虽说我们并不是这种宗教的信徒,但是在倾听的时候,这部作品却仿佛有静心宁神之效,也能让人身临其境,能够进入莫扎特的那个世界,在他所创造的音乐世界中安静地徜徉,在古典乐派营造的静谧的音乐世界中翱翔,了解《安魂曲》,理解真正的莫扎特,理解一个时代的音乐伟人。
  参考文献
  [1] 《莫扎特(古典音乐大师)/外国音乐欣赏丛书》.
  [2] 《简明牛津音乐史》(英)杰拉尔德·亚伯拉罕著;顾犇译、钱仁康、杨燕迪校订.
  [3] 《西方音乐史》(美)格劳特·帕利斯卡著;汪启璋、吴佩华、顾连理译.
  [4] 《西方文明中的音乐》(美)保罗·亨利·朗著;顾连理、杨燕迪、汤亚汀译.
其他文献
古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支奇葩,语言凝炼,含义深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标》明确要求“诵读、背诵优秀诗文,小学阶段不少于160篇(段)。”但就目前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教学的现状却不甚理想。本人在此抛砖引玉,略谈几点有关古诗教学的具体做法,供大家交流。    一、反复吟诵,陶冶性灵    马克思说:“如果你想欣赏艺术,你就必须成为一个在艺术上有修养的人。”对于处在审美能力形
【摘要】情景教学并不是新鲜事物,结合中等职业学校《物理课程标准》,本人对中职物理教学中情景创设的作用,策略和实施途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本文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出发,阐述如何创设中职物理课堂的情景。  【关键词】中职 物理教学 情景创设    情景教学并不是新鲜事物,在中职物理的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摘要】如何加快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这一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教学档案袋作为教师评价方法以其真实性、全面性和发展性的优势架起了指导者与被指导者之间、教师同伴之间的沟通的桥梁和平台,成为促进教师反思的有效方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教学档案袋的内涵、教学档案袋创建等的阐释,来分析教学档案袋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档案袋 教学档案袋 教师专业发展    档案袋评价是发展性评价的一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于综合性强,决定了作文训练的难度大。“作文难,怕作文”的问题不仅困扰着学生,也困扰着教师们。学生在作文时无话可说,写出来的文章要么生搬硬套,要么泛泛而谈,缺乏感情,更缺少个性。大多数学生写作文不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是为了完成“任务”和获取“
所谓创新教学,就是在素质教育中,积极吸收创新教育研究的理论成果,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充分挖掘教材潜在的创新价值和学生潜在的创新因素,在听说读写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目标指向的学科教学活动。在这里,我们看到创新活动的主体、培养对象和最终目的都始终围绕学生而展开。因此,我认为,创新教学要坚持突出人文意识。  一、以人为本,重在个性  以人为本,就是要看到眼前的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
【摘 要】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亲身体会和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这样学生主动获取的知识会理解的更加深刻和透彻,也更容易使用。这也是落实新课改理念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课堂 高中 探究性教学  一、课堂探究教学的特点  (1)定向探究,目标明确  不同于综合活动的探究学习,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自己选择需要探究的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一套研究计划,开展研究,所以这样的研究课题范
【摘要】英语作为最为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们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而英语口语作为《标准》指出的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体现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现阶段特别是农村学生英语口语差的弱势日益凸现,本文着重从成因及对策方面对其进行探讨。  【关键词】英语口语 成因 心理障碍 观念 对策 素质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英语教学中对听说能力的要求有了明显的提高,我市已经从2006年开始在中考中
【摘 要】在地理课堂上从过去的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 转变为“我的课堂我做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关键词】地理课堂自主学习    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识、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的形成
有效课堂是指在设定的时间范围内,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并获得预期效益的最优化,使学习者与传授者双方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   根据这样的概括,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我将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有效备课、有效上课和有效训练。  一、有效  这一环节我认为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可以说是基础,又是难题。课堂上我们最忌讳眉毛胡子一把抓,其实一堂课下来,学生脑海中什么也没留下。
【摘要】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英语在社会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如何让英语课堂充满创新与活力,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学习。这就要创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精心设计学案,让学生有目标,有目的的学习并且有不断探索的求知欲,这才能调动他们的创新思维。本文主要解决如何让英语课堂充满活力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 创新 和谐 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