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水稻种植技术要点探讨

来源 :种子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wfq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农业的生产规模与市场规模都十分庞大,水稻作为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物之一,在农业市场的需求量较大,这也是我国越来越多农户选择种植水稻的原因.分析了北方水稻的实际种植状况与种植过程中需要重视的技术要点,希望能促进水稻生产质量与产量的提升,推动我国农业市场进一步发展.
其他文献
为研究PGPR菌剂对蜈蚣草修复砷污染土壤的作用,采用盆栽进行试验,在砷浓度150 mg/kg的土壤中接种PGPR菌剂,再培养蜈蚣草.研究结果表明,接种PGPR菌剂后可以促进蜈蚣草生长,土壤中总砷含量减少,显示PGPR菌剂对蜈蚣草修复砷污染土壤具有促进作用.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果蔬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探索了日光温室高品质西瓜“一年两季四期”的种植模式,包括吊蔓生产、压茬定植、多种措施精准温度调控和病虫害绿色防治等技术.使用该种植新模式,第一季西瓜产量达3000 kg/667m2,市场价最高36元/kg,第一季收获后在同一个大棚中继续生产第二季西瓜,产量仍可达2000 kg/667m2,零售价6元/kg,比一年一季增收10万元,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缩短了空棚期,提高了生产效率,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小麦是麦属植物的统称,是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一种谷类作物,也是人类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研究冬小麦产量分布特点与施肥形成的增产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施肥是现阶段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途径之一,对于保证我国年度、季度小麦产量以及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冬小麦产量,以长江流域为例,深入分析其育种情况和生产情况,探讨了优化施肥对冬小麦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依据.
为有效保持工业大麻无性快繁的扦插方案,以工业大麻云麻7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不同生育时期、不同营养基质、不同的营养试剂条件下对工业大麻扦插成活及生根影响.挑选适宜工业大麻的扦插时期、基质、消毒、营养液,为工业大麻无性扩繁提供技术支持.
以宁春4号为试材,探讨不同处理对春小麦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不同处理对小麦的产量及品质有显著影响.在灌水300 m3/hm2、施尿素225 kg/hm2+微量元素催苗期分两次施用,拔节期硫酸钾75 kg/hm2+微量元素两次施用处理下,小麦的千粒重、产量、蛋白质含量最高,分别为48 g、7597.5 kg/hm2、130.13 g/kg;灌水225 m3/hm2、施尿素225 kg/hm2+微量元素催苗期分两次施用,拔节期硫酸钾75 kg/hm2+微量元素两次施用处理下,淀粉含量和穗粒数最多,分别为673
樱桃番茄-水萝卜间作模式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茬口安排、栽培模式、田间管理、病虫防治等生产技术,对樱桃番茄高产高效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文章对樱桃番茄-水萝卜间种模式的一茬多收高产高效的生产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及分析,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本试验在如东地区设施观光采摘型花椰菜品种比较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观光采摘型花椰菜营养品质比较试验,引进白色花椰菜、黄色花椰菜、紫色花椰菜、绿色花椰菜、绿色宝塔花菜、紫色宝塔花菜等6种类型的国内外花椰菜品种19个,测定这19个花椰菜品种花球中水分、蛋白质、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等11个营养指标的含量,发现不同类型花椰菜各营养品质含量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同一类型不同品种花椰菜营养品质含量之间也存在差异,但差异不显著.
稻鳖共作能显著提高经济效益,有效改善稻田生态环境,促进优质稻米发展和农产品质量提升.文章阐述了稻鳖共作技术要点,对该模式产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详细分析.为进一步在广陵区推广稻鳖共作技术模式,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主体培育,注重品牌建设,加快技术集成和创新.
通过4年对特优7166作菜后稻机插栽培示范观察,总结了该组合作菜后稻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冬季反季节瓜菜-中造水稻”模式种植区的水稻生产应用提供依据.
高粱具有耐旱、耐涝、耐盐碱、耐瘠薄、产量高、效益好、省工省肥、投入少、适应性广等特点,深受农民欢迎,其用途广泛,市场前景好.但高粱整体种植面积较小,种植范围较为分散.分析了黄淮海地区高粱种植存在的问题,总结了近几年本地夏高粱的种植技术,以期指导该地区种植户取得更好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