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陵湾网箱养殖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海陵湾鱼类网箱养殖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于2019年1月、4月和11月对海陵湾上、中、下游三个网箱养殖区进行了冬、春、秋3个季度的浮游植物及主要水质因子的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3门39属96种(含变种),其中硅藻门29属76种、甲藻门8属16种、蓝藻门2属4种。浮游植物细胞丰度范围为0.00022×105~3.05×105cell/L,秋季>春季>冬季,湾口处丰度在秋冬两季远大于湾内。冬季优势种主要为细弱海链藻(Thalassiosirasubtilis)和佛氏海毛藻(Thalassiothrixfrauenfeldii),春季优势种为细弱海链藻(T.subtilis)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秋季优势种主要为中肋骨条藻(S.costatum)和佛氏海毛藻(T.frauenfeldii)。冬、春、秋季各采样站多样性指数范围分别为1.44~4.11、0.66~2.39和1.62~3.10。冗余分析表明,冬季盐度、pH,春季氨氮、pH,秋季硝酸盐、溶解氧对浮游植物优势种影响显著。受河流径流和养殖活动的影响,海陵湾相邻采样站间的浮游植物群落相似性在秋季最高、冬季次之、春季最低。浮游植物群落的相似性差异与调查站位间环境的区域性差异关系密切。
其他文献
目的 基于数字化碲-锌-镉(Cadmium-Zinc-Telluride,CZT)半导体探测器的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系统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和能量分辨率等优点,但不同的重建参数对CZT SPECT/CT定量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验证,本研究旨在评估重建参数(迭代次数、迭代子集、后滤波和图像校正
文章以长三角区域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基于共享投入的三阶段网络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将高技术产业的科技创新过程分为技术研发、技术转化和价值创造三个阶段,测算2007—2020年长三角区域高技术产业的科技创新效率,并与京津冀、珠三角等典型科创区域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的整体效率呈现平稳上升态势;长三角区域三省一市的科技创新水平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与京津冀、珠
为研究津巴布韦Karoo盆地煤层气资源禀赋,基于Karoo盆地5口参数井岩心,分析了Karoo盆地的煤组厚度与空间展布;基于密度测井曲线、伽马曲线,以岩心密度<2g/cm~3、灰分含量<50%为判定依据,分析了煤组内煤层分布及厚度;基于吸附-解吸实验结果,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了煤样的甲烷含量,并分析了甲烷含量与灰分含量的关系;基于国内外煤层气高产井的埋深、含气量、渗透率、储层压力、煤阶等指标和煤系气
<正>核心竞争力是近年来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热词。人们通常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指团队或个人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所具备的竞争优势与核心能力差异。由此推想,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什么呢?当前的教育已经走过了校舍建设、硬件设施改善的初级阶段,逐步进入内涵和品质提升的关键时期。在现今的广大学校中,校长的办学理念、认识水平和管理能力都有了很大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质量不断提高。但我们必须思考一个问题:在支撑
期刊
比较3种浮游植物功能群分类方法,探讨各方法中生物对环境变化的有效性,以期为红城湖水资源管理与水质改善提供理论基础。分别于2016年11月、2017年3月、2017年7月对海口市红城湖浮游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采用CCA方法对浮游植物FG、MFG、MBFG功能群和水体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G、MFG、MBFG功能群具有季节演替特征,其主要影响因子为水温(WT)、pH值、电导率(Cond)、总可
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是近年来北部湾常见的有害藻华原因种,涠洲岛海域作为广西沿海藻华的高发区之一,目前仍缺乏关于该海域球形棕囊藻藻华过程的相关研究。为探究涠洲岛海域球形棕囊藻藻华过程中营养盐的状况及藻华的发生对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的影响,对2017年3月下旬涠洲岛周边发生的球形棕囊藻藻华区域进行取样调查。结果表明,藻华期间水体中溶解有机磷含量与细胞及囊体密度呈显著正相关。
在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as)混养系统(SC)中,分别搭养低(SCC1)、中(SCC2)、高(SCC3)密度的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构建3种三疣梭子蟹-日本对虾-缢蛏综合养殖系统,于2020年7月至12月逐月采集养殖系统样品,分析了养殖期间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并利用典范对应分析(
于2019年11月(秋季)及2020年3月(春季)在阳江港近岸海域开展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秋、春两季共鉴定浮游植物4门54属121种,硅藻为主要组成类群。生物密度秋季平均为484.76×10~5个/m~3,春季平均为126.34×10~5个/m~3,均以硅藻为主。秋季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远距角毛藻Chaetoceros distans、菱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