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手机应用看全球数字技术之争

来源 :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liu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手机应用成为移动互联网连接全球数字技术发展的重要度量指标和技术风向标.全球手机应用被中美一线数字科技企业垄断,两国数字科技企业的第二梯队和第三梯队正快速成长,在市场上全面冲击第一梯队.但相比美国,中国数字科技企业在互联互通、全球化、盈利能力以及持续的科技投入上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针对中国数字科技企业的短板,应在扶持中小数字技术企业、加强立法、扶植中国企业“出海”、探索新型举国体制等方面发力,抓住数字技术革命带来的发展机遇.
其他文献
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是习近平同志1992年任福州市委书记时提出的战略构想,经过30年的发展,已成长为福建省重要的对外开放门户和新增长极.对照国际一流大湾区,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已具备建设现代化湾区的基础条件,应抓住历史机遇,将其升级打造成闽江口湾区经济,以推动福州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大格局.建设闽江口湾区经济,既是继承与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的创新理念和重大实践,又是推进福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选择.
一流人才的培养需要一流的学生服务与管理体系为支撑.以全人发展为核心的工作理念及系统的学生事务管理模式、服务内容与机制保障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培养一流人才、打造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石.通过比较中新学生事务工作,可以得出我国在推进“双一流”建设中高校学生事务工作需要进一步明确学生角色定位,深化全面发展的工作理念;发挥协同协力效应,完善科学理性的管理机制;构建全方位育人环境,丰富多元融合的工作内容;强化技术评估手段,做好工作质量保障.
《高等数学》是高等学校经济类、管理类本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应以课堂为基础,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教师队伍的“主力军”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家国情怀、唯物辩证法和科学方法论三个切入点挖掘思政元素,从理性思维、数学应用、数学探究、数学文化四个方面探索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从而做到高等数学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真正做到“立德树人”.
新时期福建独立学院定位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福建经济建设及产业优化升级.通过构建福建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选取应用型人才培养评价指标,并遵循重要性、差异性、可测性等原则,结合德尔菲法与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福建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情况.结果 发现,福建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整体不佳,建议从制定“双师”标准,打通校企人才流通渠道;立足市场需求,深化校企合作;增强专业职业能力,以赛促学,凭证就业这三方面进行加强提升.
福建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山海兼备、区位独特,自然资源丰富.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福建省自然资源系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统筹保护生态、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保障民生,推动福建省自然资源工作取得积极进展.2022年福建省自然资源系统将着力在要素保障、耕地保护、规划管制、执法监管、生态修复、改革创新、基础支撑等7个方面不断提升自然资源服务水平,开拓新发展阶段自然资源工作新局面.
产业链、专业链、教育链、人才链“四链融合”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精准对接产业高端技能人才需求,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路径.“四链融合”需要构建“政府、行业、企业、院校”四方主体“产教共赢”协作机制和“协同育人”机制.以现代商贸服务专业群建设为例,通过“政行校企”四位一体产教融合平台的构建,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通过“能力递进、创新驱动、素质贯穿、文化育人”四线融合培养方案的实施,实现“四链融合”人才培养目标.
主持人:2021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向全社会给出了中国2022年工作要领、明后年工作和中长期推进现代化、达到“新的两步走”目标的对接思路,有非常重要、非常及时、内容厚重的指导精神.在学习领会中央精神的过程中,您认为有哪些重点的概念?
期刊
未来40年的控碳攻坚,其困难程度不亚于前40年的脱贫攻坚.为保障控碳目标服从和服务于现代化目标,中国控碳工作必须有效解决国际遵约与国内履约问题.一方面,通过制度创新,把握国际控碳规则设计的剩余权力,创新国内控碳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打造中国版透明度框架和符合国土空间主体功能要求的控碳执行体系;另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按照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求适度超前布局建设国家控碳战略科技力量,推进控碳系统的数字化转型和能源系统的数字化发展,推进碳足迹治理现代化,构建控碳执行的国际与国内行动互信体系.由于碳排放成为主要矛盾
期刊
主持人:“十四五”时期,在推动城市品质提升方面,地方政府如何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抓住城市文化传承,做好城乡规划顶层设计?城建企业如何融入“十四五”建设,在“智慧+城市建设”上有所作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