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okenDo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悉尼歌剧院的那个人去了
  
  11月29日清晨,悉尼歌剧院设计者、丹麦建筑师约恩
其他文献
这个周末,周小五请了三个人吃饭。三个人中,有两位是他的上司,还有一位是相处多年的朋友,对他都很重要。  周小五提前一天就跟他们打了电话,每个人都说没问题。于是,周小五在酒店订好包厢,早早地赶到了。  服务生介绍说,酒店有一种火锅套餐,分180元、380元和680元三个档次。周小五不假思索,挑了680元这一档。请这几个人吃饭,最重要的是面子。  周小五在新城区上班,父母还住在老城区,尽管离家并不远,
所谓“自语”,就是在音乐里不用任何现成的语言为歌词,而是随着自己的心意咿咿呀呀地吟唱    从英国BBC捧回华人的第一个“世界音乐大奖”,萨顶顶出现在上海“世界音乐周”的讲座上,她乌黑如漆的中分长发里,垂着两只斑斓的绒球,随着她的步伐,微微跳跃,灯光下格外灵动——没人知道这一对别致的饰物,不过是她用妈妈废弃的旧毛线缠出来的。  虽然萨顶顶的《万物生》专辑在英国、德国、瑞士、北美等地一上市就告脱销,
相对于琼瑶追着年轻人步伐勉强迎合其口味,柴智屏则更像一个时尚航标    两岸观众大不同    现年69岁的琼瑶阿姨最近风头强劲,先是《又见一帘幽梦》在大陆湖南卫视、台湾华视两地热播,央视索福瑞全国18城市数据表明该剧收视率稳定在3%左右,累计观众到达率为21.5%,据说全国看了该剧的人数将近3亿;接着国内某知名门户网站有网友发帖称言情小说鼻祖琼瑶病逝,急得琼瑶阿姨赶紧在博客登文辟谣,又是一翻热炒;
写下一长串的名单,作别2007。  还有更多逝去的人没有被书写。有人客死他乡,虽然无法纪念,但被启蒙的一代,已经大踏步地走向未来;还有一些,譬如黑砖窑里的死难者,譬如凤凰桥下的亡魂,譬如家乐福门口被践踏的生命,譬如济南暴雨里被卷走的市民……我们无法——知晓他们的故事,我们甚至无法穷尽他们的姓名,然而记住他们,这个社会才足以保持痛感,才足以有资格等待救赎。    兰成长(1972-2007)    
那个被神化成“当代艺术教父”,或者被丑化成宋庄黑社会老大的,都不是老栗    京郊宋庄小堡村的通透庭院里,栗宪庭的第二任妻子廖雯抽一口雪茄,把宽大的阔腿裤索性拉到膝盖以上。  立秋后的北京依然溽热,她刚刚陪同一批新加坡来的艺术同行在宋庄转了一圈,聊天、看展览、吃饭。   “热死了!又遛了一大圈儿。老头儿,快给我口水喝。”  “老头儿”其实还不到60岁,但几年前便已须发尽白。“他从来不去学校接孩子,
政治学家和法学家,他们会说,人有选择的自由,无论各人妻子,还是国家元首。心理学家、牧师或广告商,他们则说,人永远不知自己该选什么。我们亲眼目睹,一个人选来选去,终究一塌糊涂。一个专制国家的丈夫说,我结了3次婚,全都错了。一个民主国家的单身汉说,我选了7次总统,回回都后悔。什么是人权呢?就是一个专制国家的单身汉,说,给我一次犯错的机会吧。什么是信仰呢?就是一个民主国家的丈夫,说,“不是我拣选了你,是
普京支持民主,但有别于自由派;在经济上主张放松和自由,但又强调国家和控制……这是普京自己选择的道路。因此,俄罗斯中兴的答案也只有一个,那就是『普京』  2006年3月21日,普京再次来到中国,接待他的中国最高领导人,已经从长他一辈的江泽民换成了与他同时代的胡锦涛,一番对比之下,难免会让人生出韶华易逝的感觉。而实际上,任职总统7年的普京,今年也才54岁。  1999年以前,全世界,包括俄罗斯,恐怕没
愤青法国版  袁晓驰    法国有一群被称为“Chienlit”的人。戴高乐总统在“五月风暴”时使用这词称呼那些反对改革、瞎胡闹的滋事者。在法语里,“Chien”是“狗”的意思,这个以“Chien”为词根的词,绝不是什么好词。  其实“Chienlit”有些类似中国的“愤青”,但“Chienlit”大多是低收入或失业者,甚至包括一些已退休的老人,严格说有很多“愤中”和“愤老”。另外,他们害怕全球化
宏观调控首先要做的是放弃行业准入限制,放松价格管制    近月以来,中央高层密集调研浙江、江苏、山东和广东等省: 7月4日至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赴江苏、上海;7月4日至5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赴广东考察;7月6日至8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赴杭州、温州调研;7月3日至5日,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赴山东调研。除了中央领导之外,相关各部委如商务部、银监会、国税总局等负责人也纷纷出动,多次造访浙江、广东等地。
王旭明几乎对每家前来采访的媒体都强调,要提高官员的媒介素养,“要知道、认识、利用、批判媒体”    早在6月25日之前,一些跑教育的记者就接到了王旭明的电话:“你能不能来参加25号的例行新闻发布会?这可能是我的最后一次了。”    似乎有默契地,没有人抢发消息,直到7月17日,《中国青年报》副社长谢湘看到将于20日首播的教育政策谈论节目《问教》片花中,王旭明的身份已变为“教育部原发言人”。她立刻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