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储独立并网式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方法

来源 :太阳能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ck5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光储独立并入电网的虚拟同步发电机结构为研究对象,提出考虑储能输出功率限制的有功调节方案和光储共同参与电压调整的无功调节方案.在有功功率环,当储能系统的充放电功率达到上限时,通过附加控制调节机械转矩,稳定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方程,避免储能过充或过放风险.在无功功率环,光伏系统与储能系统共同承担无功调压任务,减轻储能系统的无功功率输出负担,实现无功功率合理分配.最后,通过仿真分析和RT-LAB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其他文献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阻尼比条件下Spar式浮式风力机基础结构进行涡激运动特性的研究.从涡激运动响应幅值、频率比、位移、升力及拖曳力等方面研究Spar式浮式风力基础结构涡激运动的关键特性.研究表明:涡激运动上端分支对应的频率比为fy/fn≈1,且该分支出现最大幅值.随着阻尼比的增大,上端分支约化速度范围有减小趋势.低阻尼比下,力与位移的曲线出现“拍”现象;下端分支对应的频率比fy/fn均大于1,不随阻尼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上端分支与下端分支间,存在一过渡区域,该区域对应的斯托哈尔数St≈0.17,不随阻尼比
考察不同有机溶剂添加条件下,ChCl/PCA对中药渣合欢皮预处理效果的影响.以物质的量之比1:1合成ChCl/PCA的低共熔溶剂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甲酸,在固液比1:10、160℃条件下反应3 h时,原料损失率为59.57%,木质素、半纤维素、纤维素的脱出率分别为59.11%、100%和37.13%,高于单纯甲酸及ChCl/PCA的木质素脱除效果.
以中药渣为原料制备生物基材微晶纤维素(MCC),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参数并分析其结构特性.结果表明:中药渣制备MCC最优工艺参数为液固比20:1(mL/g)、时间1.5 h、盐酸浓度6.9%、温度71.5℃,此条件下制得的药渣MCC聚合度为220.58、纯度为94.32%、得率为34.88%、结晶度为68.32%.制得的药渣MCC呈不规则片状堆砌结构,具有典型Ⅰ型纤维素晶型结构和分子特征、热稳定性良好,具备用作生物基材的条件.
通过Aspen Plus模拟纤维素制水解发酵制取燃料乙醇工艺的仿真模型并计算全流程数据.对系统进行分析,计算主要单元的流、损失和效率.研究结果表明:计算获得工艺的物流和能流数据,可作为生命周期评价的基础;当进口秸秆原料参考江苏省内玉米秸秆收集资源量年输入242万t时,原料利用率达到23.10%,因此该工艺具有工程实践的潜力;粗馏塔的损失占系统41.61%为最大,因为该单元中流量存在较大变化;系统损失分布中粗馏塔和其他部件损失占比较高,因此为优化系统能量结构,水循环、热循环、锅炉燃烧系统还需优化调整.
针对管群地埋管换热器,在不同夏冬季建筑负荷比运行条件下,对一种简单分区运行与不分区运行方式的循环水温度变化及系统能耗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不分区运行相比,采用简单分区运行方式时,地埋管循环水温度随运行时间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能耗降低,节能率随运行时间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夏冬季负荷比的增大,分区运行节能效果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冬夏季负荷不平衡时,采用简单的地埋管换热器分区运行方式,可提升系统运行效益及可靠性.
构建液压蓄能式波浪能发电系统,以降低电能传输过程交流侧电流谐波为目标,提出采用三开关Vienna整流器与T型三电平逆变器构成的电能传输方案.介绍发电系统组成部分,分析Vienna整流器与T型三电平逆变器的优势,并建立系统主要部件数学模型.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仿真模型,在不同波浪条件下对系统间歇发电模式与连续发电模式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可在不同波浪条件下稳定工作,采用的变流方案对机侧与网侧电流谐波抑制效果佳,满足并网标准对电流谐波限值和总谐波畸变率的要求.
为解决新能源并网时的电源规划与风光消纳问题,考虑风光能源功率波动特性并计及储能单元提出一种计及风光协调出力的电网规划策略.综合考虑电压波动、新能源消纳及新能源发电效益建立多指标规划模型,采用引入指标关联策略的粒子群优化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确定分布式电源及储能的位置和容量.进一步分析优化方案在电能质量方面的规划效果,统计对比电压累计概率密度对规划方案进行评价.以某电网45节点配电系统为例,采用所提分布式电源并网规划策略进行仿真,决策风光储并网方案,并验证所提策略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针对集群储能电站选址定容问题,提出基于光伏PV曲线和改进遗传算法的储能电站选址求解方案,构建储能广域布局模型,针对遗传算法的选择算子及变异算子进行改进设计,利用改进遗传算法设计储能广域布局模型的求解流程.以储能电站投运后获得的经济效益最大为运行目标,对储能电站容量优化配置问题进行求解.最后通过对新疆某地区实测数据,验证方法有效性和可行性,为光伏储能电站选址定容提供参考.
为降低独立微电网的综合发电成本,提高供电可靠性,研究基于改进灰狼优化算法的独立微电网电源容量优化配置方法.针对基本灰狼算法在进化后期由于种群多样性的缺失而易出现局部收敛或算法早熟的问题,提出一种具有全局寻优性能的改进灰狼优化算法.改进算法首先利用Tent混沌序列产生初始种群,以增强种群的多样性;其次,通过对收敛因子设置非线性调整策略来调节算法的全局探索与局部开发之间的平衡,提高算法的收敛性;最后引入柯西变异算子有效降低算法出现早熟收敛的概率,从而全面提高算法的优化性能.在分析风力发电机-光伏组件-蓄电池/
为改进课题组自行设计某S型翼型结构,提高300 W小型水平轴风力机气动性能,本课题重点研究翼型吸力面凹变对风力机气动性能的影响.利用二阶迎风格式、S-A湍流模型数值模拟方法及内蒙古工业大学风能太阳能利用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检测设备,探究风力机在3种定常风速、9种叶尖速比共27种工况下风轮的功率系数、功率、转矩等气动参数.与前期非凹变实验数据对比分析后发现:凹变翼型升力系数显著增加,阻力系数略有下降,当攻角为0°时最显著达15.63%,失速攻角推迟1°.凹变翼型使气体环流在吸力面凹变处实现导流,减小气流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