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江流域角木塘、浩口水电经济运行研究

来源 :电工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yg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小水电运行过程中,经济运行包括水能损耗最小、联合优化调度、调峰弃水损失电量最小等.水电站能量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能量损耗.能量转换的最大化,实质便是实现损耗的最小化.根据中小水电自身的特性,划分相对损耗大小的经济运行区间,将电站机组的负荷控制在经济运行区间运行,实现损耗优化运行;同时通过研究来水规律及汇流特性,根据API模型完善降雨径流预报方案,优化洪水预报调度.此外为最大限度实现中小梯级水电减弃增发,从泄洪优化、水位控制优化、区域电源结构、区域电网负荷特性方面统筹考虑,针对电网汛期迎峰度夏期间负荷大小灵活改变梯级电站调度策略,减少汛期调峰弃水损失电量.
其他文献
针对电缆早期故障难以检测及现有技术识别精度低的问题,提出基于改进Elman神经网络的电缆早期故障分类与识别的方法.首先采用小波变换提取过电流信号的特征向量,将其作为Elman神经网络的输入向量,构建故障分类识别模型.为防止训练过程中出现过拟合与训练时间过长问题,利用Dropout技术对Elman神经网络进行改进.最后通过PSCAD/EMTDC搭建仿真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识别电缆早期故障,且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与BP神经网络相比,性能提升显著.
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态势感知装置主要是对厂站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处理并与主站系统通信的装置.从某电站Ⅲ区态势感知装置告警着手分析,并根据报警信息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为后续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在恒温恒湿室的环境下,测量不同温度下电线电缆绝缘材料的抗张强度值,通过数据对比和计算,得到抗张强度试验温度的合理范围,并计算得出抗张强度换算成25℃时的计算公式和温度校正系数值.
针对凌津滩电厂主轴吊装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动滑轮组+起重机牵引受力代替人工操作的方法,降低了检修工作强度,提高了检修效率,同时提升了吊装过程的安全系数.
针对秦山核电厂新增两台真空泵机组引起的低压厂变和380 V工作段配电屏容量增加且超过原设计容量的问题,给出了低压厂变和380 V工作段配电屏的改造设计分析及实施方案.该改造于机组OT-118大修(2018年6月)期间实施,改造后设备运行状况良好,说明改造的设计及实施方案是成功的.
SF6/N2混气能有效克服SF6气体低温液化及环保问题而在电力工业领域广泛应用,基于SF6/N2混气分解产物的化学检测对高压电气设备潜伏性故障诊断意义重大.针对不同比例的SF6/N2混气背景对分解产物检测带来偏差问题,在高斯矩阵去交叉算法基础上,采用动态修正算法,实现一台SF6分解产物分析仪动态检测不同比例SF6/N2混气背景中分解产物含量.实验结果显示动态修正算法植入电化学传感器前后的气体最大示值误差由原来的50%降低至10%以下,可满足对高压电器设备SF6/N2绝缘介质中分解产物的准确检测,实现高压电
零功率试验是验证直流融冰系统功能完好性的有效手段.以某500 kV变电站直流融冰系统为例,简述了零功率试验原理,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了相应的仿真模型,对直流融冰系统零功率试验时的稳态运行工况、直流侧和交流侧谐波、晶闸管的换相过电压进行研究,仿真结果与实际较符合,证明了仿真模型的有效性.
汽轮发电机组厂用直流系统是厂用电系统关键部分,其中220 V直流配电段更是担负着应急事故直流动力供电.由某电厂直流系统故障停机案例引出直流系统设计优化配置思考,提出了优化解决方案,并对同类电厂设计提供借鉴和思路.
直流高速并联开关在特高压混合直流工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必要对其制造要求进行研究.依据直流系统条件及运行需要,给出了直流高速并联开关在直流系统中的配置,对直流高速并联开关的计算条件及工况进行了说明.建立直流高速并联开关运行工况的等效回路,并在EMTDC中建立仿真计算模型,对位于柳北和龙门换流站的直流高速并联开关的稳态及暂态过程进行分析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初步确定了±800 kV直流工程中直流高速并联开关的关键技术参数,并提出了H SS与控制保护的配合原则,为昆柳龙混合直流输电工程制定设备技术规范提供了依据,
目前对于架空输电线路存在的绝缘缺陷,主要以人工地面巡视和人工手动控制无人机巡视为主,而人工巡视无实时性且存在诸多弊端.为了科学管理线路缺陷放电隐患,提出基于行波数据的缺陷放电风险预警办法.首先分析了隐患发展过程及常见隐患类型,介绍了隐患监测原理;接着提出了“单次放电分析”“逐基杆塔统计”“风险评估”三步法,第一步计算并归类放电波形,第二步统计线路风险杆塔并计算风险杆塔的放电量及放电频度,第三步进行风险分级;最后通过实际案例验证了风险预警方法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