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PDL的车-连续曲线梁桥耦合系统建模及动力学分析

来源 :城市道桥与防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lin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公路等级、行车速度以及汽车载重等的不断提高,汽车-桥梁相互作用问题越来越突出。在车-曲线桥耦合动力系统中存在“弯-扭耦合作用”,使得曲线桥的动力学分析相对复杂得多。基于APDL语言采用位移耦合法建立了车-曲线桥耦合系统有限元模型,并与已有文献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以一座5跨连续曲线箱梁公路桥为例,计算了该桥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动挠度响应,并分析了偏载、车速、离心力对连续曲线梁桥各跨跨中截面动挠度和动力冲击系数的影响。
其他文献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是大跨度桥梁结构主要桥面板形式。为深入研究车辆轮迹线位置对钢桥面板疲劳部位应力的影响,以纵肋与顶板双面焊焊接接头为研究对象,基于ANSYS有限元软件,选取三种典型疲劳车辆轮迹线加载形式,得到了该部位热点应力历程。车辆骑纵肋加载和纵肋间加载均具有较大的疲劳应力,设计时应将轮迹线尽量布置在纵肋正上方位置。
大跨径连续刚构桥的结构线形和应力受到多种控制参数的影响,这些参数的改变会影响桥梁合龙精度以及成桥后的结构内力。为研究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参数的敏感性,以四川宜宾观音岩大桥为背景,采用Midas/Civil 2019建立桥梁空间有限元模型,基于均匀试验,探讨混凝土重度、挂篮荷载、初始张拉预应力、弹性模量4个典型控制参数对桥梁最大悬臂阶段和成桥阶段位移和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位移还是弯矩,桥梁最大悬臂阶段的最敏感参数均是挂篮荷载;成桥阶段的最敏感参数均是初始张拉预应力。分析成果可为大跨径连续刚构桥精
排水降噪沥青路面能够提高路面排水效果、降低路面噪声,提高行车安全性和居民舒适度。通过对其功能特性的分析,阐述了排水降噪路面的作用机理,以及施工过程中拌制、运输、摊铺和碾压等施工工艺中的要点;作为施工工艺的关键环节,通过试验给出了沥青混合料在碾压施工中的建议温度值。
从化大桥位于广州从化区中部,南北向横跨流溪河,主桥采用单跨下承式空间拱梁组合桥,跨径为136 m,桥宽40 m,桥型设计提取“流溪映月”中水与月的元素,让拱肋呈现月的造型,犹如一轮新月升起在流溪河畔。以从化大桥为背景,介绍了从化大桥设计的相关内容。
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建立有限元模型,对1座长联大跨曲线梁桥结构进行空间受力分析,并对不同荷载工况下不同曲线半径梁体的受力进行计算。通过分析不同影响因素下的箱梁内外腹板以及内外侧支座受力,得出了影响曲线梁桥空间受力的主要因素,对同类桥梁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根据汶川地震中板式橡胶支座简支梁桥地震响应出现的新特点,结合桥梁抗震规范中的最新规定,对地震序列作用下板式橡胶支座简支梁桥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在考虑强地震序列后,板式橡胶支座在历次地震作用下的残余位移将得到累计,从而降低了桥梁后续的抗震及运营能力。
以福州市滨海新区轨道交通滨海新城站的基坑加固工程为例,通过对坑底加固中的大直径高压旋喷RJP和三重管高压旋喷两种加固工艺的应用对比,分析了两种施工工艺在工艺参数设置、成桩直径、桩基完整性和强度等成桩效果,工效和成桩经济型差异。研究结果验证了RJP工艺在地基加固中应用较好的技术参数值。
根据简支转连续T梁截面的实际尺寸利用ANSYS软件建立三跨一联的中梁参数化模型,选取模型的设计变量为马蹄宽度、腹板厚度和顶板厚度,以各跨跨中截面的最大挠度和使用阶段跨中截面正弯矩区和梁端负弯矩区的正应力作为状态变量,目标函数为T梁桥的体积,利用其优化模块中的零阶优化方法,在满足规范要求和使用条件下对设计荷载下的T梁进行截面优化分析,得到T梁的截面优化尺寸。
本文引用的工程项目为深圳市前海听海大道市政工程,属于前海自贸区调整规划后新增的市政道路。由于道路规划调整后地坪高程整体抬高了约5.0 m,超过了场地内地铁1号线前新区间隧道原设计荷载,道路的建设将对地铁隧道结构产生巨大的影响。气泡混合轻质土在该工程中的应用避免了路基碾压施工对地铁隧道的影响,有效解决了地铁1号线荷载超限及运营安全问题,并保障了听海大道道路路基的安全稳定。本文列举其设计和施工过程,并结合地铁的变形监测分析其使用效果,详细论述现状地铁隧道上方应用气泡混合轻质土填筑路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低剂量水泥改性级配碎石是一种优质的路面基层材料,在工程应用中对低剂量水泥改性级配碎石并没有相应的级配范围与合适的级配设计方法。通过SAC级配计算方法,根据关键筛孔设计得到不同的级配,针对这些级配组成的混合料进行CBR试验,探讨关键筛孔对强度的影响规律。在满足强度要求的条件下,以级配范围最大为原则,确定改性级配碎石的级配范围,并分析该上下限的合理性。另外,提出了适用于施工的改性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