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T1促进细胞凋亡机制方面的研究

来源 :第三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yl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蛋白激酶MST1(mammalian Sterile 20-like kinase 1)在其氨基端有一个Ste20相关的激酶催化域,羧基端有一个调节区。MST1在细胞增殖、分化、形态和细胞骨架重排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前已有研究指出氨基端催化域的缺失会使MST1被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在为数众多的细胞凋亡刺激素的作用下所切割,例如由CD95/FasL触发的死亡受体,或被星孢菌素(STS),神经酰胺,热休克和亚砷酸盐处理。被切割后的MST1的氨基末端会转移至核内,然后对于染色质的固缩和随后发生的细胞凋亡产生一定的作用。而且,有实验表明在细胞内过表达MST1的情况下,已经发现了其被切割的情况和因此诱发的细胞凋亡。并且已经有报道证实第326和第349位的天冬氨酸是两个主要的切割位点。突变掉这些切割位点后,MST1的激活,核转位和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都会明显减弱。最近已经明确了在MST1的第八亚结构域的第183位的苏氨酸是其主要的磷酸激活位点并且这个苏氨酸位点的自磷酸化对于MST1激酶的激活是必须的。Hippo是哺乳动物的MST1在果蝇中的同源蛋白,并且已经被大量实验证实其通过抑制转录和(或者)降解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 E)和DIAPs或者磷酸化并抑制Yorkie来限制细胞生长和增殖。在哺乳动物中,MST1已经被证实可以分别通过促细胞分裂剂激活性蛋白激酶激酶4/促细胞分裂剂激活性蛋白激酶激酶7(MKK4/MKK7)和促细胞分裂剂激活性蛋白激酶激酶3/促细胞分裂剂激活性蛋白激酶激酶6(MKK3/MKK6)激活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和p38MAPK激酶信号通路。最近有报道称JNK对于MST1的激活和由MST1介导的通过磷酸化MST1上的第82位丝氨酸引起的细胞凋亡是必须的。此外,JNK的显性失活突变体能抑制MST1诱导的caspase的激活和从而产生的细胞凋亡,而p38的显性失活突变体和p38抑制剂则不能抑制MST1诱导的细胞凋亡。MST1还能通过磷酸化组蛋白H2B上相对保守的位点(哺乳动物细胞上第14位丝氨酸,酵母菌上第10位丝氨酸)来诱导的细胞凋亡。我们实验室的研究表明MST1能通过磷酸化O亚型叉头框3a(FOXO3a)上的第207位丝氨酸和FOXO1上对应的第212位丝氨酸从而涉及依赖于FOXO的神经元细胞凋亡过程。近期我们还发现磷酸肌醇3(phosphoinositide 3)激酶/Akt能磷酸化第120位苏氨酸从而抑制MST1介导的细胞凋亡前信号通路。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是NAD+依赖的去乙酰化酶,它有相当数量的底物并且参与了多种细胞进程。去乙酰化这些靶蛋白导致其蛋白活性既有可能被抑制也有可能被激活,从而影响机体生理的许多方面,例如转录沉默,基因水平控制的寿命长短,细胞的新陈代谢,能量的动态平衡,DNA修复和细胞存活。P53作为一个关键肿瘤抑制基因,在反馈细胞所接受的众多压力信号包括DNA损伤,组织缺氧和异常增殖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P53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的方式主要是依赖于p53诱导的细胞凋亡,包括抑制肿瘤生长或是清除肿瘤。总的来说,p53应对DNA损伤的生物活性是和其转录后的修饰状态密切相关的,特别是特殊位点的磷酸化、乙酰化和泛素化。Sirt1已经被报道能强烈与其底物p53结合,并能去乙酰化p53的第382位赖氨酸。Sirt1介导的去乙酰化能对抗依赖于p53的转录激活并能特定地抑制在DNA损伤或氧化应激下引起的依赖于p53的细胞凋亡。先前的研究已经指出MST1促进的细胞凋亡有可能是依赖于p53的,但是MST1-p53在细胞凋亡过程中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还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未知。所以本研究旨在明确MST1在遗传毒性因子诱导的依赖于p53的细胞凋亡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并期待着能发现MST1、Sirt1和p53在这个过程中的相互调节机制。方法1.1 MST1和Sirt1对p53和p21转录活性的影响A. H1299细胞在转染14*p53人工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同时分别共转了p53、MST1、MST1 K59R和Sirt1质粒。细胞裂解液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转录活性。B. H1299细胞在转染p21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同时分别共转了p53、MST1和Sirt1质粒。细胞裂解液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转录活性。1.2 MST1和Sirt1对p53介导的细胞凋亡的影响A. U2OS细胞转染编码MST1和p53 shRNA或者空载体的质粒,然后用Etoposide处理36小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nnexin-V染色的细胞凋亡情况。B. HCT116 p53+/+和HCT116 p53-/-细胞被稳定转染MST1,对照组稳定转染空载体,然后用CDDP处理36小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nnexin-V染色的细胞凋亡情况。C. HCT116 p53+/+和HCT116 p53-/-细胞转染MST1的小干扰RNA,对照组转染随机小干扰RNA,然后用CDDP处理48小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nnexin-V染色的细胞凋亡情况。D. U2OS细胞在转染MST1质粒的同时共转Sirt1质粒或空载体。用Etoposide处理36小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nnexin-V染色的细胞凋亡情况。2.1 MST1对Sirt1介导的p53去乙酰化作用的影响A.稳定转染MST1的HCT116 p53+/+细胞和其稳定转染空载体的对照组细胞的裂解液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所用的抗体包括抗p53-k382乙酰化抗体和抗p53抗体。上样量通过内参14-3-3β蛋白调整,从而保持一致。B.转染HA-p53或同时转染GFP-MST1的细胞中FLAG-Sirt1的免疫沉淀物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所用的抗体包括抗HA抗体和抗FLAG抗体。C.转染p53、p300、Sirt1、MST1质粒的293T细胞的裂解液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所用抗体有抗p53-k382乙酰化抗体等。2.2 MST1如何通过和Sirt1作用增强p53乙酰化A.体外MST1激酶实验,重组MST1蛋白和其底物GST-Sirt1在32P-ATP存在的情况下进行孵育。反应后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进行荧光放射自显影术测定。B.体外MST1激酶实验,有活性的重组MST1蛋白在32P-ATP存在的情况下和不同的Sirt1蛋白片段(P1、P2、P3)进行孵育。反应后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进行荧光放射自显影术测定。C.体外磷酸化实验,有活性的MST1蛋白和Sirt1蛋白在不带放射性的ATP存在的情况下进行孵育,然后将磷酸化实验产物和乙酰化p53孵育进行去乙酰化实验。反应后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并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所用抗体有抗p53-K382乙酰化抗体、抗GST抗体和抗Sirt1抗体。结果与结论1.1 MST1通过抑制Sirt1活性增强p53转录活性。在14*p53报告基因中,Sirt1能显著抑制p53的表达,而野生型MST1能明显挽救Sirt1诱导的p53降低,但是ATP结合位点突变的激酶活性失活的MST1(MST1 K59R)不能挽救Sirt1诱导的p53降低。与之相似的,Sirt1抑制了依赖于p53的p21荧光素酶活性,而MST1可以逆转Sirt1诱导的p21表达的降低。综上所述,MST1通过抑制Sirt1来促进p53的转录活性。1.2 MST1促进细胞凋亡是依赖于p53并且Sirt1能抑制MST1诱导的细胞凋亡。U2OS细胞在干扰掉p53基因的情况下过表达MST1,用Etoposide处理后,细胞凋亡减少。我们在HCT116 p53-/-细胞中也发现MST1的稳定表达不能增加Cisplatin诱导的细胞凋亡数目,但是在HCT116 p53+/+细胞中MST1的稳定表达却能增加Cisplatin诱导的细胞凋亡数目,并且我们还发现在HCT116 p53+/+细胞中干扰掉MST1后Cisplatin诱导的细胞凋亡明显减少而在HCT116 p53-/-细胞中干扰掉MST1后Cisplatin诱导的细胞凋亡不能被降低。这些实验证据证明MST1在DNA损伤情况下促进细胞凋亡是依赖于p53。同时在Sirt1过表达细胞中,MST1介导的细胞凋亡会减少。2.1 MST1抑制Sirt1介导的p53去乙酰化。我们在体外MST1激酶实验中发现MST1不能直接磷酸化p53。而Western blot使用p53特异的乙酰化抗体检测结果表明在MST1过表达细胞中内源p53乙酰化水平有所增高。然后我们用IP实验证明MST1和Sirt1有直接的相互作用。接着,我们观察到MST1的过表达会减弱p53和Sirt1的相互作用。与之一致的,在MST1过表达的细胞中Sirt1介导的p53去乙酰化是被抑制的。综上所述,MST1抑制了Sirt1介导的p53去乙酰化。我们同时发现在体外MST1也能减少Sirt1介导的FOXO3去乙酰化,表明MST1也可能调控Sirt1其他底物的生物活性。2.2 MST1通过磷酸化Sirt1增加p53乙酰化。体外MST1激酶实验中用重组Sirt1蛋白作为底物表明Sirt1能被MST1磷酸化。我们接着用重组GST融合蛋白分别编码了3个不重叠的Sirt1区域(肽段P1-P3)并以此指出在Sirt1上的磷酸化区域。在体外激酶实验中显示包含了C末端的第489-747位氨基酸片段的P3是磷酸化的主要区域。在体外磷酸化和去乙酰化实验中,MST1磷酸化Sirt1确实减少了Sirt1诱导的p53去乙酰化。通过以上实验我们阐明了MST1通过负调控Sirt1的去乙酰化活性来调节p53功能的分子机制。
其他文献
功能性便秘是指肠道功能异常导致的便秘,而经各种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笔者综述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药物治疗进展,一起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正>小儿咳嗽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一种常见症状,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外界气候冷热的变化,能直接影响肺气宣肃,小儿脏腑娇嫩,卫外不固,均能造成咳嗽。近年来,中医角度分析慢性咳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出口买方信贷的法律特点和风险防范及其在船舶出口中的应用。首先分析买方信贷的特点及其对卖方信贷的优势。然后结合船舶出口对买方信贷的主要法律问题进行
汉语近年来在新闻报道和网络语言中频频出现"被自愿"一类新表达,不仅反映出语言与社会共变的现象,更主要是体现出人们认识社会的方式和再范畴化的机制。该表达是人们在概念化
众所周知,一个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关于股利分配政策影响因素的研究在我国一直没有间断过,但是从医药行业的角度来分析股利分配政策影响因素的文章却
理论研究通过对感冒更深入、系统的认识,更好的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本病。临床研究目的:观察风热感冒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积分变化,评价中成药治疗小儿风热感冒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传统工业数据通信系统以单片机为下位机采集系统、PC构建的数据中心以及RS232等有线方式构建通信链路组成,该系统无法同时满足高性能的要求,并受到电缆布线的限制。在此背景
目的:观察砒霜及其与青黛组成的复方对小鼠皮下移植Lewis肺癌和4T1乳腺癌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Lewis肺癌皮下移植模型和4T1乳腺癌肺转移模型,观察砒霜及其与青黛组成的复方
目的:探讨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用于预防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在门诊产科进行产前诊断、无高危因素、妊娠16~24周的孕妇1000人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
<正>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以大隐静脉曲张为多见,单纯的小隐静脉曲张较为少见;以左下肢多见,但是双侧下肢可以先后发病,轻度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主要表现为下肢浅静脉扩张、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