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F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不同停药时期的安全性观察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stone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影响全球人类生命安全的传染性疾病,而它目前起关键作用的传播方式是母婴传播(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MTCT),又称垂直传播。目前推荐乙肝病毒高载量的孕妇在妊娠期接受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进行抗病毒治疗,不仅能降低HBV DNA水平,还能使母婴传播率也随之更有效地下降。然而停药时间尚存在争议,现需进一步探索TDF的安全性,为妊娠期抗病毒治疗的孕妇提供理论支持。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01月至2020年08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HBs Ag阳性且HBV DNA>2.0×10^5IU/ml并接受替诺福韦酯(TDF)行母婴阻断的181例孕妇临床资料,根据停药时间不同,分为中断服药组、产时停药组、产后停药组,观察三组在停药后其产时、产后12个月的HBV DNA及ALT水平,以及婴儿1岁时的乙肝两对半情况等,观察TDF对阻断母婴传播孕妇及婴儿的安全性,研究孕妇最佳停药时机,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MTCT)。根据数据类型和研究设计采用相应的统计描述和分析方法。结果2016年01月至2020年08月在我院门诊接受TDF行母婴阻断传播的181例,分为中断服药组49例、产时停药组78例、产后停药组54例,51例小孩1岁时检测HBs Ag为阴性。中断服药组、产时停药组、产后停药组的孕妇在产时、产后12月检测的ALT水平无统计学意义(产时:P=0.145>0.05,产后12月:P=0.231>0.05),并且三组在产时、产后12月ALT异常比例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断服药组、产时停药组、产后停药组的三组孕妇在分娩时检测的HBV DNA水平均有下降,她们之间的HBV DNA水平在分娩时的差异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P<0.05),而且中断服药组在分娩检测HBV DNA水平>5log10IU/ml。经过两两比较,产后停药组与中断服药组的HBV DNA水平(调整后P<0.001)有差别,产时停药组与中断服药组的HBV DNA水平(调整后P=0.002<0.05)有差别,而产时停药组与产后停药组的HBV DNA水平无差别(调整后P=0.085>0.05)。在分娩时,中断服药组、产时停药组与产后停药组的孕妇在分娩前的平均服用TDF的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断服药组分别与产时停药组、产后停药组在分娩前的平均服用TDF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产时停药组与产后停药组的孕妇在分娩前的平均服用TDF的平均时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8)。服用TDF时长影响分娩时孕妇体内HBV DNA水平。孕妇在产后12月,中断服药组、产时停药组与产后停药组检测ALT人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579,P=0.061);三组检测HBV DNA人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097,P=0.006),产后停药组分别与中断服药组、产时停药组有差异,中断服药组与产时停药组无差异。小孩1岁时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的比例分别为14.3%(7/49)、25.9%(21/81)、42.6%(23/54),三组小孩检测乙肝两对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506,P=0.005),产后停药组与中断服药组有差异,产时停药组与中断服药组、产后停药组之间无差异;产后停药组检测率高于中断服药组与产时停药组。结论1.服用TDF进行母婴阻断的孕妇,不管在产前中断服药、产时停药或产后停药均不增加分娩时、产后12月肝炎活动的风险。2.服用TDF时长影响产时HBV DNA水平,中断服药组HBV DNA平均水平高于10^5IU/ml,分娩前增加用药时长有利于降低母婴传播率。3.产时停药与产后停药在产后12月ALT的异常率没有差异,产后继续服药不能进一步获益。4.产后停药组孕妇和婴儿实验室指标检测率均高,从侧面反映,产后停药组孕妇依从性较高,提高孕妇的依从性,有利于孕妇和婴儿的后期健康管理。
其他文献
背景:硒(selenium,Se)是瑞典化学家约恩斯·雅各布·贝泽利厄斯于1817年发现的一种对人类和动物都必不可少的元素。由于硒在地壳中的含量很低(0.05 ppm),因此被视为一种微量元素。硒以有机和无机两种形式存在,无机形态包括元素硒、金属硒化物和硒酸盐;有机形态则是硒与碳(甲基化合物、硒氨基酸、硒蛋白)结合或硒与碳(硒蛋氨酸、硒半胱氨酸)共价结合的化合物。通过查阅相关报道,我们发现有机硒化
[背景]自发性脑出血(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 ICH)是脑实质内的非创伤性出血,最常见病因为高血压,卒中第二常见的一种严重的疾病,通常会导致严重的残疾或死亡,占所有脑卒中的20%,但却占全世界卒中死亡人数的近50%,迄今为止,无论神经内科还是外科的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多个危险因素影响着ICH患者的预后情况。这其中16%~38%的脑出血患者会发生
背景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误用,以及获批准的新型抗菌药物的大量减少,使细菌的耐药性趋势急剧上升,由此引发的抗生素危机对全球公共卫生系统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开发具备新作用机制的抗多重耐药菌药物已迫在眉睫。阳离子抗菌肽是生物体内先天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快速杀菌,广谱活性和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然而其稳定性低、毒性大,制造成本高等缺点严重限制了抗菌肽的开发潜能和其临床应用。方法本研究拟采用模拟抗
学位
学位
目的:本研究旨在尝试检测Myostatin在骨关节炎软骨细胞中的表达,初步探究Myostatin在骨关节炎疾病中的功能。研究方法:我们收集了骨折患者的股骨头标本和膝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软骨标本,分离培养人关节软骨细胞,并通过细胞形态观察、甲苯胺蓝染色、COL2A1免疫荧光染色进行鉴定;采用q PCR检测Myostatin及其受体Act RIIB在正常关节软骨细胞和骨关节炎软骨细胞中的差异表达;采用细
学位
学位
学位
多能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向三胚层细胞分化的潜能,是细胞命运调控机理研究的理想细胞模型,在再生治疗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然而,在实际应用到临床上时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原因包括对多能干细胞在命运决定过程中的机理研究还不够透彻,多能性维持与退出调控机制仍未清楚。本实验室前期研究结果表明c-Jun通过调控Ss18形成相变等途径显著影响小鼠胚胎干细胞多能性维持与退出,同时作为核心多能性基因Oct4的“平行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