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下西南地区旱涝事件变化规律研究

来源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ena_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变化问题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随着气候变化,由气候变暖带来的多方位多层次的影响更为人们所关注,尤其是负面效应。近些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繁出现,加剧了自然灾害,并严重影响人类生存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极端气候所衍生的如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所带来的损失是十分严重的。西南地区旱涝灾害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因此认识气候变化下西南地区极端降水和旱涝事件变化规律,对合理布局农牧业结构、优化配置水资源和防灾减灾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基于西南地区1960~2009年79个气象台站资料,1952~2009年15个地区的旱涝等级资料,应用数理统计学方法,在ArcGIS支持下,从致灾因子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西南地区极端降水和旱涝事件变化规律,本研究主要成果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分析了气候变化下西南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西南地区极端降水事件加剧,由此引发的干旱和洪涝事件增加。极端降水量、极端降水频率和极端降水强度均呈上升趋势,并在1995年发生突变。1995年之后,严重洪涝事件发生频率增加。相比于洪涝,干旱事件增加更为明显。极端降水变化趋势存在空间差异性。   2.具体分析了暴雨、日最大降水量和最长连续降水天数等洪涝指标的变化特征,发现夏季出现大范围洪涝灾害的可能性在增加。运用ArcGIS栅格图件的叠加功能,绘制了西南地区洪涝分区示意图。除川西高原外,大部分地区均处在多洪涝区和次多洪涝区,洪涝灾害易发区所占面积较大。   3.进入21世纪以来,西南地区处在各年代中最为干燥的时期。干燥指数和连续无降水日数均呈现上升趋势,在空间变化趋势上,大部分地区趋向于干旱化。通过小波分析周期,也显示出正处在由湿润阶段向干旱阶段发展的时期。西南干旱四季均有可能发生,且发生频率较高。运用连续无雨日数法分析四季干旱事件,结果表明四季干旱事件均呈现增加趋势。在四季干旱分区的基础上,绘制的季节性干旱综合分区示意图在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中可以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公共图书馆法》已于2008年3月列入了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的第二类项目,2008年11月文化部正式启动了公共图书馆法立法工作.在2009年中国图书馆学会新年峰会上,拟就
水利工程是运用科学知识与技术手段,为满足社会兴水利除水害、防灾减灾的需求而修建的工程。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多、工序繁而且规模大、涉及面广,属于涉及内外部关系、错综
会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我国传统的能源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这些能源不仅储量有限、利用率低,而且对环境产生一定污染,能源和环境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