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苔蚁甲族的分类学及属级系统发育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alwb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苔蚁甲族(Tyrini)隶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隐翅虫科(Staphylinidae),蚁甲亚科(Pselaphinae),是长角蚁甲超族(Pselaphitae)下的一个大族。该族成员形态相似,体型中至大型,广泛存在于农、林生态系统中,全部为捕食性昆虫,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的重要一环,对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自然界不可或缺的成员。本研究之前,全世界苔蚁甲族已知81属601种,分布于世界各大动物区系,其中以新热带区、澳洲区及东洋区较为集中。我国苔蚁甲族已知14属42种,仅占全世界已知种类的7.0%。其中,东洋区成分占主导,成员较为集中地分布于华东、华南及西南各省份山区。国内对苔蚁甲族的分类研究起步较晚,研究基础相对薄弱,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一,大部分已知种由国外学者零星记载,模式标本流落国外。尤其是发表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不少种类,其描述简单,没有涉及雄性外生殖器等重要的分类学特征,且不含插图,很多种自原描述后再未有过记录,因此对这些物种的鉴定存在较大的困难。其二,国内许多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从未利用现代的采集技术对苔蚁甲族资源进行过系统的调查,导致我国该类群生物多样性和资源本底的情况仍严重不清,妨碍了后续开发和利用。因此,对我国苔蚁甲族资源进行深入调查、开展系统分类研究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博士学习期间,作者采用经典形态分类学和支序系统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检视多年来采自我国70多个自然保护区的3,500余号苔蚁甲族标本,核查大量保存于大英自然博物馆、瑞士自然历史博物馆、日本国立自然博物馆、捷克国家博物馆和保加利亚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等国外知名博物馆的馆藏模式标本,并借阅了德国、捷克、俄罗斯等国际同行学者私人收藏的数百号未定名标本,对我国苔蚁甲族种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如下:一、共记载我国苔蚁甲族15属94种(本研究前为14属42种),论文包含14属91种,其中发现新属1属,新种52种,即:大瑶蚁甲属Dayaogen. nov.、彭氏瑶蚁甲Dayao pengzhongi sp. nov.(广西)、峨眉瑶蚁甲Dayao emeiensis sp. nov.(四川)、版纳拟蚁甲Labomimus bannaus sp. nov.(云南)、邻拟蚁甲Labomimus cognatus sp. nov.(云南)、大巴山拟蚁甲Labomimus dabashanus sp. nov.(陕西、湖北)、毛拟蚁甲Labomimus fimbriatus sp. nov.(云南)、九顶山拟蚁甲Labomimus jiudingensis sp. nov.(四川)、鸡足山拟蚁甲Labomimus jizuensis sp. nov.(云南)、猫儿山拟蚁甲Labomimus maoershanus sp. nov.(广西)、奇拟蚁甲Labomimus mirus sp. nov.(云南)、类突拟蚁甲Labomimus paratorus sp. nov.(陕西)、方胸拟蚁甲Labomimus quadratithorax sp. nov.(广西)、耙拟蚁甲Labomimus sarculus sp. nov.(云南)、舒克氏拟蚁甲Labomimus schuelkei sp. nov.(陕西)、须拟蚁甲Labomimus simplicipalpus sp. nov.(云南)、胫拟蚁甲Labomimus tibialis sp. nov.(云南)、鸡足山拟蚁甲Labomimus venustus sp. nov.(云南)、蝠拟蚁甲Labomimus vespertilio sp. nov.(云南)、东方毛蚁甲Lasinus orientalis sp. nov.(浙江)、幸运安蚁甲Linanfortunatus sp. nov.(广西)、花坪安蚁甲Linan huapingensis sp. nov.(广西)、胡氏安蚁甲hujiayaoi sp. nov.(广西)、胸安蚁甲Linan tendothorax sp. nov.(云南)、上野氏安蚁甲Linan wewoi sp. nov.(广西)、舒克氏巨苔蚁甲Wegatyrus schuelkei sp. nov.(云南)、腾冲巨苔蚁甲Megatyrus tengchongensis sp. nov.(云南)、中华野村蚁甲Nomuraius sinicus sp. nov.(广西)、安徽长角蚁甲Pselaphodes anhuianus sp. nov.(安徽)、戴氏长角蚁甲Pselaphodes daii sp. nov.(四川)、大瑶山长角蚁甲Pselaphodes dayaoensis sp.nov.(广西)、奇茎长角蚁甲Pselaphodes distincticornis sp. nov.(云南)、二郎山长角蚁甲Pselaphodes erlangshanus sp. nov.(四川)、曲角长角蚁甲Pselaphodes flexus sp. nov.(云南)、格雷氏长角蚁甲Pselaphodes grebennikovi sp. nov.(云南)、海南长角蚁甲Pselaphodes hainanensis sp. nov.(海南)、胡氏长角蚁甲Pselaphodes hui sp. nov.(广西)、岸本氏长角蚁甲Pselaphodes kishimotoi sp. nov.(贵州)、宽阔水长角蚁甲Pselaphodes kuankuoshuiensis sp. nov.(贵州)、长茎长角蚁甲Pselaphodes longilobus sp. nov.(云南)、猫儿山长角蚁甲Pselaphodes maoershanus sp. nov.(广西)、独角长角蚁甲Pselaphodes monoceros sp. nov.(西藏)、林氏长角蚁甲Pselaphodes linae sp.nov.(福建、海南)、彭氏长角蚁甲Pselaphodes pengi sp. nov.(四川)、拟沃克氏长角蚁甲Pselaphodes pseudowalkeri sp. nov.(浙江、江西、福建)、史氏长角蚁甲Pselaphodes shii sp. nov.(海南)、天童长角蚁甲Pselaphodes tiantongensis sp. nov.(浙江)、莱士长角蚁甲Pselaphodes wrasei sp. nov.(云南)、中甸长角蚁甲Pselaphodes zhongdianus sp. nov.(云南)、野村氏鼻苔蚁甲Tyrinasius nomurai sp. nov.(宁夏)、杰氏拟苔蚁甲Tyrodes jenisi sp. nov.(云南)、四川苔蚁甲Tyrus sichuanicus sp. nov.(四川)及雅江苔蚁甲Tyrus yajiangensis sp. nov.(四川)(上述新种均已另文正式发表)。对于我国已记载的种类,大部分通过赴国外博物馆借阅、核查模式标本或赴模式产地采集地模标本等途径与手段,进行了形态学的比较研究和再描述。二、给出了所有涉及种类详的细描述、研究历史、采集数据和分布地区,讨论了各物种的鉴定特征以及与近缘种的区分要点。所有种类均配有彩色整体形态图,其中89种附有解剖图版。三、编制了中国苔蚁甲族分属、分种组和分种检索表。四、整理了中国苔蚁甲族名录。五、利用FileMaker Pro Advanced11.0v3软件,构建了全世界苔蚁甲族所有已知属、种的数据库,其中包含物种名、定名人、定名年代、模式产地、分布、研究历史等相关分类学信息,从而在宏观上实现对该类群的区系构成、地理分布及研究历史的快速统计与分析。六、采用支序系统学的方法,以我国苔蚁甲族28个代表种作为内群,奇须蚁甲族(Tmesiphorini)下属的隆背蚁甲属(Saltisedes)2种作为外群,选取57个性状状态,对其进行解释和编码。利用WinClada ver.1.00.08和NONA ver.2.0软件,对我国苔蚁甲族下2亚族13属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苔蚁甲族下长角蚁甲属团(Pselaphodes complex of genera)包含的中国类群拥有极高的单系支持度,在进化树上聚为一支,拥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符合现今的分类系统。但作为锥须蚁甲亚族(Centrophthalmina)成员的锥须蚁甲属Centrophthalmus却落在苔蚁甲亚族(Tyrina)内部,这有两种可能,一是由于分析采用非加性特征,所有性状不分权重,导致分析结果偏离实际情况。二是传统分类系统过度强调下颚须形态的重要性,而人为地将锥须蚁甲属及3个近缘属归入单独的亚族。
其他文献
细鳞苔属Lejeunea是细鳞苔科的模式属,自1820年建属以来已有近200年的历史。根据1999年的文献统计,细鳞苔属下曾报道的种名己达到1749个。虽然其中大部分种名已被移入其他属或归并为异名,但是属下目前正式接受的种名仍有约400个。近15年间,已先后有16个属被并入细鳞苔属,使得属内植物体形态变化的幅度变大,与近缘属间的关系变得模糊。由于个体细小、种类繁多以及属内形态变化大,加上缺乏全面的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冷分子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受到了越来越多科学工作者的关注,这基于其在高分辨光谱和基本物理常数的精密测量,冷化学和冷碰撞,以及量子计算等诸多领域中的潜在应用。而如何高效制备冷分子束源是许多实验的基础。到目前为止,像静电Stark减速,Zeeman减速,缓冲气体冷却,以及最新的分子激光冷却等等技术在实验上已越来越成熟,而本文主要致力于利用静电Stark减速技术来制备冷分子,以及将制备
论文主要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研究Banach代数中广义逆的若干问题,重点文研究(p,q)型-广义逆,内容包括第二章和第三章;第二部分主要研究Banach空间中非线性算子广义逆的若干问题,重点研究有界齐性广义逆和Moore-Penrose度量广义逆的理论及应用,这部分内容包含第四章和第五章.具体内容可概括如下:设A为一个具有单位元的Banach代数.设元素a∈A而p, q∈A为幂等元.在
设X是光滑射影一般型曲面.记c12和χ分别为X的第一陈示性数和全纯欧拉特征数.一般型曲面的地理学问题是指确定一般型曲面的所有可能(c12,χ)的值.这一问题在代数几何中有很长的研究历史.著名的Bogomolov-Miyaoka-Yau不等式是说:在[Per]中,Ulf Persson证明c12≤8χ对光滑完全交曲面成立.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Persson的结果进一步精细化,确定所有光滑完全交曲面的
受Martin关于复Brauer代数的分解数的工作和Cox-De Viss-cher关于复walled Brauer代数的分解数的工作的启发,在一定条件下,我们给出一个算法具体计算分圆Nazarov-Wenzl代数和分圆Birman-Murakami-Wenzl代数的分解数.我们的结果证明了重数自由性对这两类代数成立.
冷分子在科学领域有很多非常重要的应用,例如:高分辨光谱的研究、冷化学与冷碰撞的研究、量子计算与信息处理、基本物理常数的测量等。本文首先介绍了冷分子的制备方法、囚禁及其应用;然后提出了极性分子静电囚禁的两种新方案;接着介绍了一种可用于静电Stark减速与操控的重要分子(CH自由基分子),以及本实验采用的两种制备方法:直流脉冲放电和五倍频YAG激光器光解;最后对本文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本文提出
仿射Coxeter群(Bn,S)可以被看做仿射Coxeter群(Dm,S),m∈{2n,2n+1}在群自同构αm,n,αm,n(S)=S下的不动点集合.设l是Dm的长度函数.我们清晰地刻画了加权Coxeter群(Bn,l)的满足a(L)≤6的左胞腔,并证明了这些左胞腔都是左连通的.同样的,仿射Coxeter群(B3,S)可以被看做仿射Coxeter群(D4,S)在群自同构α,α(S)=S下的不动点
通过对奇异摄动最优控制问题状态解极限性质的深入研究,本文探讨了奇异摄动最优控制问题中空间对照结构的存在性.近年来,对空间对照结构的研究已取得了非常深入的成果,从而为奇异摄动最优控制问题中空间对照结构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空间对照结构主要分为阶梯状空间对照结构和脉冲状空间对照结构两大类.本文主要讨论阶梯状空间对照结构,它的基本特点是在所讨论区间内存在一点t*(当然也可以存在多点t*),t*称为转移点
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对应章节:"国际形势与政策"篇"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专题一、点题入题当今世界,正处于"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变化阶段。各国间的博弈竞争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深刻,风险叠加局势动荡,
本文主要研究了亚纯函数值分布和正规族理论,并得到了一些新的结果,这些结果对原来定理做了较大的改进.本文最重要的工作便是得到了一个关于椭圆函数的Picard型定理.1.亚纯函数值分布理论的一个结果.在第二章我们继续研究了Picard型定理,得到了一个关于椭圆函数的Picard型定理,这是本文最重要的工作,具体说我们得到设f是复平面C上的非常数的亚纯函数,h是复平面C上的非常数的椭圆函数.如果f只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