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构建与世界观察 ——《新中华》的媒介呈现(1946-1949)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_666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书局的《新中华》面对国难危亡之际,以“灌输时代知识,发扬民族精神”为主旨,刊登大量有关世界局势和国家建设的消息和文章,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多个领域。此为扩展民众眼界、增长民众知识作出贡献。笔者拟从《新中华》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关于世界局势和国家建设的相关报道入手,分析刊物特点及态度立场,展示刊物承担的社会角色,并对刊物的媒体呈现做出原因分析。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章对《新中华》进行整体性解读与分析,考察其创办及发展历程。首先,对中华书局及《新中华》的前身《大中华》进行分析阐述,中华书局创始人陆费逵先生及中华书局同人深厚的爱国主义和高度的责任感赋予《新中华》心系国家的价值导向。其次对《新中华》的发展历程、编辑群体和栏目设置及特色进行解读。该刊先因战争停刊,后在大后方重庆复刊,最后重返上海,其视角广阔,议题及议程围绕战后世界局势和国家建设。第二章对《新中华》有关世界局势的报道进行解读,并分析其对于美苏两国的文本描写和形象呈现及原委。《新中华》关于世界局势的报道及时评主要集中为:大国争斗、东南亚殖民地解放运动。《新中华》对于世界局势的报道站在我国立场,积极维护我国利益,并对弱小国家表示同情与支持。通过分析报道及时评,可见《新中华》对美国形象的建构正负兼有,对苏联的形象建构则是正面,此涉及历史与地缘的缘故。简言之,《新中华》对他国的认识能够随着局势发展而变化,并客观介绍他国情况,反映他国的国家发展局势。第三章探讨《新中华》对战后国家建设的思考。《新中华》关于战后国家建设提出的建议,尤集中在政治、经济、国民精神等方面。在政治方面,《新中华》提出打击封建势力,倡导民主政治。在经济方面,《新中华》十分注重农村经济的发展,细致考察当时我国在经济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关注经济未来发展的走向。在国民精神方面,《新中华》提出要重视基础教育的作用,并强调国民意识的培养。本章还分析《新中华》在抗战结束前后报刊呈现的变化。抗战胜利后《新中华》报道范围更加广泛,题材更加多元;议题方面,关于国内形势的报道多以内战为主。正是出于刊物及同人对国家的责任感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新中华》向人们持续报道内战动态消息,并大力倡导和平建国。第四章比较《新中华》与《中国建设》两份刊物的异同点。这两份刊物同为关注战后国内建设的刊物,将两份刊物进行比较,能明晰《新中华》的刊物定位和作用分析。本章还对《新中华》媒介呈现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新中华》的媒介呈现是基于中国社会的现实需求和编者群的家国关怀。在战后复杂多变的时代环境下,《新中华》传播知识,解读时事,成为知识分子讨论国事、建设国家的园地。《新中华》“站在世界看中国”,用世界的眼光来观察中国的问题,对中国所处的境况局势和建设发展等重要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索。通过解读时事与建言献策,让人们感受到世界的真实情况,也为中国战后的建设贡献了知识分子的智慧。
其他文献
文化强国是提升国家软实力,提高国际地位的重要战略。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公共图书馆在保存文化、交流文化、创新文化中具有极大的先天优势,应当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文化强国战略的具体要求作为自身开展社会教育的基本准则。同时还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积极响应国家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号召,建立健全图书馆行业的信用体系,加强读者对信用服务的认识,提高馆员的信用服务意识,从而保障图书馆资源完整性,提升图书馆的服
“克服拖延症”“保持自律”是现如今的网络热词,为帮助用户实现目标,各类目标管理软件应运而生,其中“打卡”在青年一代中风靡。为更好地贴近网络用户的需求,在实现目标完成打卡的同时,软件功能注入社交的元素。随着“打卡”与“社交”的结合,原本活跃于微信朋友圈的互动逐渐扩展为以弱连接为基础的网络交往活动。本文选取其中具有典型性的“达目标”APP,并通过格兰诺维特的强弱关系理论来解读新媒体平台中的打卡社交现象
学位
随着复杂网络在现实生活中的日益凸显,其相关研究也是日新月异.复杂动力网络的同步控制以及多主体系统一致性的研究更掀起了一阵主浪潮.时滞和随机扰动则是网络传播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如何避免时滞和随机扰动带来的信息延时和波动,考虑同时随机扰动下的时滞复杂动力网络同步相关研究还不多.同时随着多主体系统的不断扩大,复杂性会不断深化与复杂动力网络的联系也日益紧密.如何在主体都具有不同的非线性动力行为下,快速有效的
无线电高度计能给飞行平台提供精确的高度信息,不仅能保证平台平稳、安全飞行,还能便于定位处理。一般来说,测高都采用主动雷达的方式,按系统主要分为三种类型:调频连续波(FMCW)型、准调频连续波(FMICW)型和脉冲雷达高度计。常见的测高方法采用提取回波前沿的方法来测高,不仅精确度不高,回波信号也利用不全。由于主被动测高情景的变化,现需要从时、频、空三个维度来考虑测高模型及算法。本文根据当前国内外测高
正在建设的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采用了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assive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assive MIMO)技术。MIMO系统主要通过增加天线数量来提高系统的分集增益和复用增益,从而提高通信质量和数据传输速率。一方面天线数量增加,另一方面基站的空间有限,因此不得不考虑压缩天线单元间的距离。而天线单元间距离的减小使得单元间互耦增大,从而影响了天线的
扭转双层石墨烯是由两层石墨烯在堆垛时相互扭转了一个角度之后形成的,已经被发现具有很多不同于普通双层石墨烯的优异性质,包括光学性质、电学性质以及热学性质等,但是对它的力学性质却很少有人关注。本文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不同扭转角度的扭转双层石墨烯鲜有人研究的力学性质。就结构上而言,在原子能量最小化后,扭转双层石墨烯的两层石墨烯表面均产生了幅度随扭转角度变化的波状起伏。起伏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模式,两种模
平面机构的动力平衡问题(完全平衡和部分平衡)都已得到较好的解决,而多自由度、多回路的空间机构由于其位置求解的复杂性,其动力平衡研究还相对较少。本文主要工作是将应用于平面机构的有限位置法扩展应用于多自由度、多回路空间机构的摆动力完全平衡设计中,并基于遗传算法,对其进行摆动力部分平衡设计,从而为空间机构动力平衡求解提供了新的思路。首先,对现有动平衡方法进行了归类和总结,并分析了各自方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本研究以气体雾化法制得的TC4钛合金球形粉末为原料,使用激光选区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技术制备盒状TC4钛合金构件并进行退火热处理,通过一系列的显微组织表征与力学性能测量,研究距离基板不同高度位置与距离中心线不同宽度位置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变化,旨在探究不同成形位置对材料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为制备综合力学性能良好的激光选区熔化TC4钛合金构件提供数据支持。
GDP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主要依据,已成为各国家广泛使用的重要指标与发展程度评价的价值引领。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与之相伴的对GDP指标内涵曲解、过度应用等问题逐渐凸显,同时其未能较好体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下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实现程度。为此,本研究重点围绕GDP指标对其崇拜现象以及反思困境进行深入剖析,立足“因、源、困、破、立”的逻辑线索展开层次论述,最终指向完善符合经济社会与人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