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脓毒症并发胃肠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

来源 :泰山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2kai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致力于从临床上易于获取的数据资料中,探寻脓毒症发生胃肠功能障碍(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GID)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防治措施,指导临床预防脓毒症患儿发生胃肠功能障碍以最终减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发生,从而改善脓毒症的预后。研究方法从2016年06月至2018年05月两年间在聊城市人民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住院的病人中严格筛选出诊断为脓毒症(包括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的患儿110例,再根据有无发生胃肠功能障碍分为GID组和非GID组。应用回顾性分析和病例对照方法,收集纳入研究患儿的年龄、性别、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PCIS)、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lasma calcitonin original,PCT)、血乳酸值(Blood Lactic Acid,Lac)、氧合指数、血白蛋白水平等共24个方面的临床资料作为自变量,将发生胃肠功能障碍与否作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发现脓毒症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1)110例脓毒症患儿共有40例合并GID发生(发病率为36.4%);其中男童49例,占44.5%,女童61例,占55.5%;GID组共40例,占36.4%,非GID组共70例,占63.6%。(2)其中GID组共有25例患儿诊断为严重脓毒症,占比62.5%;非GID组严重脓毒症患儿27例,占比38.6%,两者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单因素分析发现PCT、血小板计数(Blood platelet,PLT)、PCIS评分、血乳酸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in artery,Pa CO2)、白蛋白水平及合并发生休克、MODS等8个变量,在GID组与非GID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仍然与脓毒症发生胃肠功能障碍有关的变量是PCIS评分、白蛋白水平以及血乳酸值(P<0.05)。结论及意义1.PCIS评分下降、白蛋白水平降低以及血乳酸值升高是影响儿童脓毒症并发胃肠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2.临床对于存在以上高危因素的脓毒症患儿应重点关注、早期采取干预措施,对降低GID的发生率、改善脓毒症患儿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尤其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异常与MHD患者并发CVD的关系已逐渐成为国内外基础与临床研究的热点。已有研究证实,合并CVD,特别是心力衰竭的MHD患
研究背景近年来,消化内镜技术突飞猛进,各种仪器设备的发展和内镜操作的规范化使食管早期肿瘤的诊断率明显提高。目前国内诊断食管癌的金标准是取内镜下活检病理,但国内外多项研究显示,内镜下活检与患者治疗术后病理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但就影响活检及术后病理一致性的相关因素并无统一定论。目的通过对比食管黏膜活检病理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
目的:在过去的一个世纪,特别是近50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诊疗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中,胸痛发作后4小时内进行的血管造影中,几乎90%的患者有冠状动脉闭塞,但令人困惑的是大约有10%的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没有明显的管腔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心脏早复极患者行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观察微伏极T波电交替(Microvolt T-wave alternans,MTWA)及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HRV)等相关指标来对不同振幅的早复极波(Early repolarization wave,ERW)进行研究分析,探讨MTWA及HRV对心脏早复极患者可能发生猝死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事
目的分析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绝经后女性中,TSH及TPOAb、TGAb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曾就诊于骨质疏松门诊的绝经后妇女,共174人。根据受试者骨密度测定结果,将所有受试者分为骨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组,记录年龄、绝经年限、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
目的本实验检测了类风湿关节炎(RA)人群及健康成年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otair、lncRNA-p21、HCP5及RP1-68D18.2水平是否存在明显差异,并探讨其生物学功能及在RA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入选于2018年3月至2018年11月在聊城市人民医院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并住院应用药物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病例组,并入选与病例组相匹配的3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
背景: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由于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心肌细胞坏死的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等特点,所以对冠心病患者及时进行危险分层,采取适宜的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端粒(telomere)是位于染色体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质复合体,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包含(TTAGGG)的DNA重复序列,对维持染色体的稳定及细胞有丝分裂
目的分析结直肠息肉的生长部位、大小、数目及病理类型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分布,探讨结直肠息肉的发生规律,为早期发现结直肠癌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行结肠镜检查且临床资料完整的结直肠息肉患者268例。参照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年龄的分组标准,将选取的268例结直肠息肉患者分为青年组(≤44岁)、中年组(45-59岁)和老年组(≥60岁)。使用SPSS20.0
目的:探明山东省聊城市表浅食管癌(Superficical Esophageal Carcinoma,SEC)的患病情况,探讨SEC的内镜下表现、临床病理特征及其相关性,提高SEC的检出率,改善患者预后。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8年6月之间于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三级甲等医院)行内镜检查发现、并最终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
目的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我国已经成为五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且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在不断上升之中。结直肠癌患者多数情况下一经发现多处于中晚期阶段,以致于手术机会小,预后差。而且大部分结直肠癌是由结直肠息肉恶变而来的,可用于早期结直肠癌筛查的指标仍不理想。因此找到一种新的能够筛查早期结直肠癌的指标尤为重要。研究发现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ST1在人类肠道恶性肿瘤中有高表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