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增压法对镁合金水滑石类转化膜耐蚀性能影响的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a_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镁合金因其低密度、高比强度等一系列的优点在汽车、航天航空、电子、医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镁合金本身电化学性质活泼,表面形成氧化膜的PB比又小于1,所以在潮湿的环境中极易被腐蚀,这严重制约了镁合金在工程上的进一步应用。尽管国内外学者开发出了多种镁合金表面处理的方法,用于提高镁合金耐蚀性能,但高效、环境友好的镁合金化学转化处理方法仍然还在探索中。为深入探究环境友好镁合金化学转化处理方法、成膜过程、成膜机理及耐蚀性能,本文以商用AZ91D镁合金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现有同类镁合金类水滑石(LDHs)化学转化膜的成膜特点,首次提出了 CO2增压法,并将其引入到AZ91D镁合金LDHs转化膜的制备过程。借助OM组织观察、SEM形貌测试、XRD成分和结构测试、TEM微观结构测试、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析氢测试和全浸泡实验等方法深入研究了 CO2增压法对镁合金LDHs转化膜微观结构和耐蚀性能的影响;并分别从热力学、动力学的角度探讨了 CO2分压对镁合金LDHs转化膜成膜的影响,研究了 CO2增压法制备的镁合金LDHs转化膜在含Cl-介质中的腐蚀行为及耐蚀性能;结合微观结构分析,从热挤压后细晶镁合金特殊的微观结构出发,深入研究了不同第二相形态下AZ91D镁合金的成膜机理,初步构建了 CO2增压条件下AZ91系镁合金粗晶和细晶下的成膜控制理论。CO2增压法节省了制膜时间以及复杂的调节过程,在保证成膜过程稳定的同时,大大提高了 LDHs转化膜的制备效率。CO2增压法与一步法和两步法相比,其制备效率是现有成膜方法的48倍和8倍。CO2增压法制备LDHs转化膜的微观结构比一步法和两步法制备的转化膜更加致密,转化膜的厚度也相对较大,相应的的力学性能及耐蚀性能也较好。CO2分压改变了转化液溶液化学特征。CO2分压促进了溶液的电化学反应和电离反应向正向进行,同时电化学反应和电离反应共同促进了成膜反应向正向进行。在同样的温度和时间条件下,LDHs转化膜的厚度随着CO2分压的增加而增大。当CO2增压低于3MPa时,镁合金中的β-Mg17Al12相对成膜过程的负面影响较大,转化膜在β-Mg17Al12相的厚度较小。当CO2增压高于3MPa时,转化膜内部开始出现严重的裂纹和孔洞。当CO2增压为3MPa时,LDHs转化膜表现出最佳的致密度和厚度,且转化膜的耐蚀性能也相对较高。在CO2增压为3MPa时,LDHs转化膜的厚度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在成膜初期,由于α-Mg相β-Mg17Al12相之间的电位差,转化膜在α-Mg相上优先成膜,在β-Mg17Al12相上后成膜。LDHs转化膜随着时间层状生长,在30min时转化膜最为均匀致密。随着时间的继续增加,转化膜变得疏松多孔,对应的耐蚀性能也开始下降。对于AZ91D镁合金,LDHs转化膜生长的动力学过程可分为快速生长阶段0~10min、缓慢生长阶段10min~20min、周期性生长阶段30min~1h。这三个阶段生长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21.78KJ·mol-1、31.86KJ·mol-1、34.92KJ·mol-1。在铸态粗晶AZ91D镁合金中,β-Mg17Al12相主要以大块状和层片状呈网格式分布在α-Mg相晶粒的边缘,且层片状的β-Mg17Al12相起点与大块状的β-Mg17Al12相紧密相接。在成膜反应过程中,β-Mg17Al12相作为阴极而加速阳极α-Mg相的溶解,转化膜在α-Mg相上优先达到LDHs沉积所需要的pH值。LDHs转化膜在两相之间厚度不均,尺寸在1.2μm~7.5μm之间起伏波动。在热挤压后细晶AZ91D镁合金中,大块状和层片状的β-Mg17Al12相被细化,并重新析出。β-Mg17Al12相在挤压合金的横向上,以细小点状孤立分布在α-Mg相基体上;在挤压合金的纵向上,趋于流线式分布在α-Mg相基体上。细化和重排β-Mg17Al12相使合金表面形成众多的微电池,促进了成膜过程的微电偶效应,在挤压合金的横向上可阻碍成膜反应的进行,在挤压合金的纵向上可加速成膜反应的进行。同时,微观结构的差异,导致镁合金基体表面电化学活性明显的不同。高的电化学活性使合金溶解加快,且在成膜过程中更容易达到LDHs沉积所需的pH值。电化学活性的大小可按递增系列排序:铸态<挤压合金横向<挤压合金纵向。在微电偶和电化学活性的协助作用下,挤压合金的纵向上形成了的性能优于其他方向和铸态的转化膜,且在该方向的LDHs转化膜具有较高的耐腐性能。
其他文献
体验式学习作为当前热门的学习方式,在英语学习当中的应用十分有必要。初中英语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应当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英语成绩的提升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密不可分,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亲自参与学习过程,相对于传统英语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体验式学习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当前英语教学常用的教学手段。
期刊
Ti3SiC2 MAX相陶瓷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如较低的密度(4.52 g/cm3)、高导热系数(43 W/(m·K))、高熔点(3200℃)和高弹性模量(326 GPa)。Ti3SiC2中Si原子层和TiC八面体相互叠加构成的层状结构又使其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有望作为新一代航空材料使用。但相比Si3N4、Al2O3等传统陶瓷材料,Ti3SiC2的硬度相对较低,在长期冲蚀摩擦环境中材料损耗会很快。
特征选择技术是大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研究的热点之一,数据维度的激增为特征选择理论和方法带来了新的困境。特征选择能有效地处理高维数据,改善学习模型的泛化能力,但是数据规模的日益膨胀以及数据类型结构的多样化严重影响学习算法对数据的分析性能。依据特征蕴含信息的重要性,原始特征可以划分为无关特征、相关特征和冗余特征,而相关特征与冗余特征相互转化的特点使得搜索最优特征子集的任务更具挑战性。本文将特征子集选择任
随着光纤传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外研究者们开发和制备出了各种结构的光纤传感器。在这其中,单模-多模-单模(single-mode-multimode-single-mode,SMS)光纤结构由于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低廉、易于制备等优点,一经提出就吸引了大量的研究注意。SMS光纤结构以多模干涉(multimode interference,MMI)效应作为其根本的操作原理,依靠MMI的性能优势,SMS
目的探究艾滋病贫血患者的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以期对其中医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267例艾滋病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40个症状、舌象和脉象等),建立数据库矩阵,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归纳患者各证候要素的分布情况。结果共提取得到15个公因子,归纳出6个证候要素,其方差累积贡献率为69.664%,其病性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痰湿、热;病位有脾、肾、胃、心、肝、肺。结论艾滋病贫血的基本病性为本虚证
随着光纤传感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涌现出新的器件与技术,基于光纤白光干涉技术的分布式传感技术在结构健康智能监测领域更广泛的应用,如消防工程、大型建筑结构健康监测和地质灾害监测等。在这些领域的应用中,通常以普通光纤作为光纤传感网络的传感媒介,实现分布式的应变和温度传感。然而,光纤传感器之间耦合效率低,传感网络容量受限等问题却严重限制了基于光纤白光干涉技术的传感器在分布式传感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利用光
基于贵金属等离子激元与上转换材料结合的多功能核壳纳米复合材料,集成了多模态成像、光热效应、生物相容性好、疗效显著等特性,正逐步成为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癌症诊疗平台。然而,其抗癌效果一直受到等离子激元与上转换材料组合合理性、以及穿刺深度增加的挑战。此外,由于温度对光热治疗(PTT)至关重要,所以提升其光热转换效率对高效PTT十分关键。在PTT过程中,通过单一激光诱导同步实现成像和热疗,会不可避免地
富铜纳米相沉淀强化钢是一种基于纳米沉淀强化的新型高强度钢铁材料。传统高强钢主要通过获得高碳显微组织提高屈服强度,但与此同时会牺牲材料韧性及焊接性能,严重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因此如何改善高强钢的强韧性匹配,提升不同应用环境下的综合力学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论文以富铜纳米相沉淀强化钢为研究对象,并基于沉淀强化理论,首先,通过优化合金成分和热处理工艺,控制纳米相的形核和长大过程,从而提升材料的屈服
超疏水纳米涂层已被广泛应用于自清洁、防雾/防冰、抗污染、抗腐蚀领域。但超疏水表面存在很多不足,例如仅对具有高表面张力的液滴具有排斥性、机械稳定性较差、透明度较低、压力稳定性差和由于不可逆的Cassie状态向Wenzel状态转换导致表面只具有短期水下稳定性等。为了克服传统超疏水表面的上述不足,人们提出了超滑液体灌注多孔表面的概念即超滑表面(slippery liquid-infused surfac
随着当前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微信、微博、淘宝和Facebook等为首的在线社会网络的出现极大地丰富和便利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且突破了传统的地域限制,使得全球范围内的人们都可以参与到全球化的社会网络中。随着参与社会网络的人数越来越多,社会网络也从传统的以个体为中心的小规模人际关系网络迅速发展成为多层次、时序化、结构复杂的大规模异质性社交网络,所包含数据量和信息量的规模之大也是前所未有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