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输血依赖性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24例临床观察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aolove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输血依赖的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Transfusion dependent nonsevere aplastic anemia,TD-NSAA)是指在未发展成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常规有一项符合SAA,需依赖输注血制品的NSAA。国际AA指南推荐TD-NSAA进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联合环孢素A(CsA)的免疫抑制治疗。但其起效缓慢,易合并感染且复发率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有效治疗手段,并且对于缺少HLA相合同胞供者的患者,单倍体移植极大地缓解了造血干细胞供者缺乏的困境。本研究旨在对接受Allo-HSCT治疗的TD-NSA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行单倍体移植(Haplo-HSCT)的患者对比分析临床疗效及存活情况,评价其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本次研究收集并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自2016年9月至2020年6月24例TD-NSAA患者资料,采用以改良Bu/Cy+Flu+ATG为主的预处理方案,并以CsA+吗替麦考酚酯(MMF)+短程甲氨蝶呤(MTX)为主的方案预防及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对其临床治疗、植入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观察患者造血重建情况、植入情况、感染及GVHD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总体生存情况。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并检索中国知网、Pub Med等数据库,通过复习相关文献对该疾病的治疗和移植后并发症的处理等进一步作总结分析。结果:造血功能重建结果:植入成功率91.67%。中性粒细胞植活中位时间11(8~20)天,血小板植活中位时间为移植后12.5(10~22)天。至随访结束:24例患者移植后发生急性GVHD患者10例,中位发生时间为移植后22.5(20-99)天,发生慢性GVHD患者12例。发生菌血症患者1例(4.17%),CMV血症12例(50%),EBV血症11例(45.83%),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10例(41.67%)及皮肤软组织感染患者1例(4.17%)。结论:1.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TD-NSAA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作为TD-NSAA治疗的方案。2.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TD-NSAA与HLA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相比,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TD-NSAA,成人组与儿童组总生存率及移植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4.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TD-NSAA,移植后相关并发症、GVHD的发生率较高。
其他文献
目的:氧化三甲胺(TMAO)是一种从饮食和肠道微生物代谢中提取的化合物,近年来,很多研究报道其与房颤血栓栓塞形成相关。本研究目的是测定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TMAO水平,并对入选患者进行CHA2DS2-VASc评分,以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从而为临床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风险的评估提供新的依据。方法:入选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期间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并确诊为非瓣膜性房颤的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患者血清尿酸(SUA)水平与左房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心房颤动首次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手术治疗患者(包括阵发性和持续性心房颤动),在进行双侧肺静脉电隔离后,窦性心律时绘制左房电压图,若局部双极信号<0.5m V,则定义为低电压区(Low-voltage areas,LVAS),根据低电压区面积占左心房总面积的范围分为两组:<10%(N=57),≥10%(N=51),低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替格瑞洛剂量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on-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连续性入取自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五科诊断为NSTE-
目的:探究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中Nrg4水平以及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84例于2020年2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我院心血管内科门诊的初诊原发性老年高血压且未接受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患者为病例组,其中男性44例,女性40例,平均年龄(73.20±5.48)岁,并将高血压分为3个亚组(高血压1级28例,男14例,女14例。高血压2级27例男16例,女11例。高血压3级29例
目的:医源性冠状动脉夹层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较少见的并发症之一,虽然少见,但如果不及时发现与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本文旨在探讨PCI中冠状动脉夹层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预测因素,减少PCI术中冠状动脉夹层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月就诊于河北医科
目的:2018年《Circulation》新提出一套H2FPEF评分,该评分被认为是诊断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 EF)的一种简便方法,但是该评分与HFp EF患者预后是否存在相关性目前并不明确。本研究对H2FPEF评分在HFp EF患者中的预后评估价值进行探讨。方法:这是一项回顾性、单中心、观察性研究。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所有满足《中国心力衰竭
目的:分析在现有经济社会条件下符合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适应症的低射血分数心力衰竭患者未植入的原因及进一步改善措施,并评价ICD在预防低射血分数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性猝死(SCD)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三科住院LVEF≤35%、符合ICD植入适应症(包括一级预防及二级预防)的心力衰竭患者,依据是否植入ICD/CRT-D分为治疗
目的:回顾应用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联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两组病例,观察患者血常规指标统计两组疗效差异、起效时间(脱离输血血红蛋白较治疗前上升15g/L或输血后血红蛋白较前提升15g/L随访一个月仍无下降)、到最高疗效的时间并分析其差异,并随访其远期疗效;明确脐带间充质干细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为临床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提供新的选择。方法:收集从2015年8月至2019年12月于河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恢复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合并射血分数中间值(mid-range ejection fraction,mrEF)患者的预后进行分析,并探索LVEF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连续性收集201
目的:通过观察吲哚布芬联合替格瑞洛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u 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 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血小板活性和凝血功能的影响,从而更全面地评价老年ACS患者PCI术后应用吲哚布芬联合替格瑞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实验是一项前瞻性的队列研究,共纳入120名确诊为ACS并需要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