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师毕业乡村教师生存境遇的叙事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wi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等师范学校承担起基础教育领域师资培育的主要任务,从优秀的初中毕业生中选拔招收师范学生,定向培养教师。这让许多优秀毕业生留在乡村,为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教师队伍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在中师近乎“掐尖”的教育选拔机制之下,中师生大多学习成绩突出、可塑性强、综合素质高,毕业后很快成为当时农村基础教育阶段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为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然而他们由于过早接受职业教育,知识的积累大都广而不精,仅够应对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任务,在社会剧烈变革、教育迅猛发展的过程中,许多人甚至一生只能生活在最基层。在乡村教师价值日益彰显的当代社会,有必要对他们生存境遇的变化轨迹进行分析和探讨。考察发现,自改革开放以来,中等师范教育经历了恢复发展、繁荣、衰落三个阶段,乡村教师的地位也经历了由复苏到式微的转变,他们与教师所生活的乡镇、学校共同构筑为中师毕业乡村教师生存境遇的情景知识,是中师毕业乡村教师的生存土壤。结合中师毕业乡村教师所处的时空背景和社会情景,基于生命历程理论,将中师毕业乡村教师个体的生存境遇变化过程嵌入时间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历程中,让个人生命的轨迹、变迁、转折点跟时代、社会直接勾连,从而描绘中师毕业乡村教师生存境遇变化过程的纵向图景,可以看到毕业于同一所中师学校、当前服务于同一所乡村小学的三位教师生存境遇变化的独特轨迹。进一步借用知识社会学的理论,分析中师毕业乡村教师作为乡村中的“知识人”,在社会圈子、“自我”、社会地位、社会功能几方面的共同变化特点,并透过教师是谁、教师存在的根源、教师应该依赖的知识以及参与知识的方式的变迁,剖析中师毕业乡村教师生存境遇的变化特点和作用机制。主要体现为:(1)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他们所充当的社会角色日益扩充,社会圈子层层叠加;(2)初始学历不高,专业知识匮乏,且专业发展之路很少有主动出击的情况,在专业上是一种被动的“追赶”;(3)由于知识的变化、社会的物质利益取向,教师生态地位、经济地位、非物质价值方面存在今昔差异和城乡差异;(4)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师毕业乡村教师仅保留了教育者的角色,作为“乡贤”的文化和政治精英作用逐渐缺失。“中等师范教育”与“中师毕业生”已然成为历史,但是中师毕业的乡村教师还分布在乡村基础教育的一线,承担农村小学师资培养的师范院校与培养未来的农村小学教师任务还在继续。要改善中师毕业乡村教师的生存境遇,促进他们作为乡村“知识人”功能的发挥,还需要做到:缩小城乡差距,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改善教师的客观生存境遇;促进乡村教师非物质价值的实现,改善教师的主观生存境遇,提升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中师毕业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使其胜任乡村“知识人”的角色;促进教师多重角色的转变,让教师参与乡村公共事务,为乡村“知识人”的功能“补缺”。
其他文献
过去几十年以来,视频游戏与幼儿攻击行为关系一直是幼儿发展心理学领域探讨的热点。然而,许多研究重点关注了暴力视频游戏与幼儿攻击性水平的影响,较少聚焦亲社会视频游戏对幼儿攻击行为的短期影响。随着以塞利格曼为首倡导的积极心理学思潮的兴起,许多研究者逐渐考察亲社会媒体对幼儿社会心理与行为的积极影响,亲社会视频游戏便是其中之一。迄今,大多数亲社会视频游戏的实验研究主要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展开,国内关于亲社会视频
艺术活动帮助儿童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传达自身潜意识里内在的信息,是儿童情感启迪、情感交流、情感表达的最好方式,是儿童自我表达的重要方式,也是幼儿获得自我满足感的最佳舞台,对于改善留守儿童亲子依恋方面的问题具有独特的优势。亲子依恋是儿童与父母之间形成的一种特殊持久又稳定的情感联结,由于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亲子关系淡薄,情感需求和心理依恋长期的不到满足,容易造成儿童不安全的亲子依恋,在个性养成,心理健
安迪·哈格里夫斯(A.Hargreaves)是教师情感研究领域的里程碑式人物。基于其扎实的社会学教育经历以及对教育改革中问题和困境的深入思考,他率先关注教育改革中各类主体的情感维度。哈格里夫斯借鉴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符号互动论等理论基础,从人际互动的角度探究发现,在教育改革的作用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会与学生、同事及家长等产生情感互动,而且情感互动会反向影响教育改革的成效,从而构建了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
重污染行业企业在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生产经营特点使其成为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具有无法逃避的责任。而在我国经济发展迈向新常态、工业体系发展迈向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重污染行业企业必须平衡好发展与环境两者的关系,在此权衡关系中政府和企业应当有着不同的角色定位。一方面政府的支持因具有直接资源补助和间接名声效应,对企业向绿
教育政策曾明确表明发展STEAM教育模式对于提升中小学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意义,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也彰显出社会对高科技人才与创新型人才的需要。然而,目前国内中小学普遍面临STEAM课程体系不完善的状况。另一方面,当前小学科学课程尚且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知识之间的跨学科特征不强、对真实问题关注性不足、部分学校在课程实施上还存在重知识轻实践的做法,难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由此可见,将STEAM教育理念融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劳动精神风貌的重要内容,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发展关乎到我国劳动教育大局部署的落实成效,自从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加强农村小学劳动教育已成为题中之义。农村地区丰富的劳育教学资源是实施劳动教育的必备要素,具备劳动背景的本土教师又是落实劳动教育的得力助手,在国家对劳动教育发展的强力推动下,农村小学劳动教育
在STEM教育理念迅速发展的影响下,科学课程作为STEM落地的主要渠道,寻找适合我国小学生科学学习的新教学设计方式十分重要。尤其在新课程标准提出将“科学探究”转为“课程实践”,增加了“技术工程领域”板块,在对比“科—数”、“科—技”的整合之后,发现科学与工程的整合是解决问题的开端,是巩固学科核心知识、设计创造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科—工整合”培养的人才具有综合性、创造性以及接受失败和反思的能力,
课程管理权力的下放赋予了学校一定的课程自主权,教师也被赋予更多参与课程事务的权力。学校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需要让教师参与课程领导,唤醒学校内部的变革动力。课程改革对教师出了全新挑战,不少研究指出教师课程领导是促进教师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消极参与制约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教师个体的潜力和群体的合力尚未激发。教师课程领导作用机制研究能够揭示教师课程领导的内在发生机制与作用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至2005在我院确诊为终末期慢性肾脏疾病行血液透析治疗超过1年的264例患者,以生存5年以上为界限,把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之间性别、年龄、透析开始时间的选择和透析的充分性、营养不良、
会议
教育普及已经成为全球教育的共同使命,“联合国千年计划”(以下简称“千年计划”)自2000年正式提出以来,全球各国政府、社会和国际组织齐力推进普及初等教育的发展进程,现已取得明显进展。《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显示:到2020年,辍学的青少年和儿童人数比2000年减少了八成。由于执行千年计划,全世界有3400多万儿童重返校园。在2010年,发展中国家初等教育的入学率已达到90%。男女之间的性别差距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