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移植生物样本库的建设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心衰关键基因探讨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08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力衰竭是一个重要的全球性健康问题,伴有较高的患病率及死亡率,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了极其沉重的经济负担。心衰可由多种疾病导致,其中最主要的两大病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肌病,ICM)及扩张型心肌病(DCM)。心衰进展过程中所涉及的分子机制复杂,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人体生物样本是研究人类疾病分子机制的重要载体,但是作为生命支持器官,其组织获取极为困难。目前人体心脏组织生物样本绝大多数获自于心脏移植手术。但是由于心脏手术的复杂性、高昂的手术费用以及供体心脏的稀缺,目前全世界心脏移植手术开展仍十分有限。自2017年广东省人民医院开展心脏移植手术以来,我们同期建立了心脏移植生物样本库,并试图通过这些珍稀样本来探讨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关键基因。到目前为止,我们已收集并保存有172例移植心脏标本(包括缺血性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瓣膜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限制性心肌病、心脏恶性肿瘤、移植后排斥等等)及5例未使用的供体心脏标本。采用数据独立采集(DIA)质谱和RNA-seq技术对5名ICM患者和5名未使用的非衰竭供体的左心室组织进行研究。与对照组相比,ICM中共鉴定出546个差异表达蛋白(DEPs)和1080个m RNA(信使RNA,DEGs),主要参与炎症/免疫反应、应激反应(如缺氧和活性氧物种)、氧化应激和细胞外基质重构等生物学过程。虽然转录组与蛋白质组相关性较低,但共鉴定出41个关键基因,在m RNA和蛋白水平上表达趋势一致。其中,HSP90AA1在蛋白质互作网络中占据中心位置。同时我们构建了差异表达lnc RNA(长链非编码RNA)-m RNA-蛋白网络,其分别由13个差异表达lnc RNA、11个差异表达m RNA和11个差异表达蛋白质组成,并通过q RT-PCR对该网络进行表达验证。此外,通过我们通过构建人类心肌细胞AC16缺氧模型证实,沉默lnc RNA GPAM-203可通过调节转铁蛋白(TF)抑制缺氧诱导的AC16凋亡。而且,为更进一步探讨缺血性心肌病及扩张型心肌病共同的且与心衰密切相关的关键基因,我们对网络大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GSE1869、GSE5406、GSE57338、GSE79962、GSE116250和GSE46224的数据集进行分析,我们共鉴定出74个ICM调控基因和126个DCM调控基因。在ICM与DCM种共有59个ICM和DCM共同基因,这些基因主要参与心肌纤维化以及Wnt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HIF-1A信号通路等多条信号通路。其中6个关键基因,即ASPN、FMOD、DPT、CCND1、LUM及OGN处于蛋白质互作网络的核心地位。此外,通过WGCNA对两个最大的包含人类心脏组织ICM及DCM的微阵列数据集(GSE5406及GSE57338)进一步分析,我们鉴定出了与心衰高度相关的基因模块,并鉴定出5个心衰核心基因,即ASPN、FMOD、NT5E、LUM及OGN。通过从两个角度分析,我们共鉴定出4个与心衰高度相关的基因,即ASPN、FMOD、LUM及OGN。其中ASPN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相关性最强,免疫组化及Western-Blotting均证实ASPN蛋白在ICM及DCM高表达。此外,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心肌病的原因,而泡沫细胞(平滑肌细胞SMCs和巨噬细胞是泡沫细胞的主要来源)在动脉粥样硬化各阶段中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进一步探讨了这两种泡沫细胞的共同分子机制。通过对GSE28829、GSE43292、GSE68021和GSE54666进行分析,我们共鉴定出432个SMCs来源的泡沫细胞相关基因和81个巨噬细胞来源的泡沫细胞相关基因,它们主要参与脂质代谢、炎症、细胞周期/凋亡。此外,共鉴定出出三个两种来源的泡沫细胞相关的共同调控基因:GLRX、RNF13和ABCA1。这三种共同基因在不稳定或破裂斑块中表现出增加的趋势,虽然在某些情况无统计学意义。此外,免疫荧光结果发现,RNF13蛋白质在粥样斑块中相对于正常冠脉及病变血管中膜均表达增加,且与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共定位。总之,本研究通过人类心脏组织,探讨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心衰的关键基因,对未来心衰的防治研究有一定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钙钛矿太阳电池从诞生至今经历了飞速地发展,如今能量转换效率已经超过25%。然而为了达到商业化的需求并且能够与目前市场已经广泛应用的太阳电池相竞争,钙钛矿太阳电池仍然亟需进一步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和稳定性。从钙钛矿太阳电池的器件结构来看,器件主要是由钙钛矿吸光层和相应的电荷传输层界面组成。因此要改善器件整体的光电效率和稳定性必须针对性地提升钙钛矿层和传输层的性能和稳定性。本论文主要围绕钙钛矿的组分和传输
太阳能光电化学(PEC)水分解制氢技术是解决能源危机最有前景的方法之一。光电极半导体材料作为PEC电池的核心组件,决定系统的太阳能到氢能转换(STH)效率。InGaN纳米柱具有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可调的直接带隙(3.4 e V~0.69 e V)、合适的能带边缘电势及较大的反应活性面积,是实现高效制氢的理想光电极材料,在PEC水分解领域展示出巨大应用前景。然而,目前仍存在以下问题,导致InGaN纳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具有优良的光电性能如高载流子迁移率、长载流子扩散长度、高光吸收系数和可溶液加工性等,在低成本高性能光伏器件中有潜在的应用前景。钙钛矿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在短短的十二年时间内从3.8%提高到了25.5%,展现了强有力的竞争力。然而,由于钙钛矿对空气中水分和氧气十分敏感,大多数高质量的钙钛矿薄膜是在严格控制的惰性环境中制备的,这样的环境只能通过使用复杂的空气或湿度控制系统来实现,所以不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边缘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日新月异,网络资源作为一种计算资源服务,已深入到各种社会生活场景中,服务的范围和用户数量与日俱增,如何对网络资源实现高效的资源调度、提高网络资源的使用效率是提高网络服务质量的关键问题。虚拟网络映射问题(Virtual Network Embedding,VNE)是经典的网络资源调度问题,并且是融合了复杂网络结构的NP-难问题
近年来,新冠疫情、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等突发事件的频发给人类生命与财产带来巨大损失,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稳定与经济发展。为了迅速控制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应急救援车辆必须在动态交通环境和交通拥堵等不确定性因素干扰下将救援人员与物资以最快速度送到现场,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稳定现场秩序。然而,受道路交通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应急救援车辆在路段交汇处遭遇交通事故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威胁救援人员和人民的生命安
近年来,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在电子、光学、催化与储能等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受到了越来越多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各种制备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的方法也应运而生。其中,溶胶凝胶法作为一种低温合成法成为研究热点。但使用该方法制备纳米颗粒时,一般会用到有一定毒性的前驱体(酯类化合物或金属醇盐)或有机溶剂。从环保和商业角度而言,选用环境友好及价廉的前驱体和溶剂,以实现快速批量化制备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很有必要。海
随着化石资源的日益枯竭以及环境问题的不断恶化,开发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生物质资源由于其来源丰富、可再生且能够提供可持续碳源等特点,被认为是化石资源的理想替代能源。糖酸作为木质纤维生物质重要组成单元单糖选择性氧化的重要产物,在食品、化工、医药以及建筑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因此,设计和开发绿色高效的制备糖酸的催化体系对缓解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研究了一系列碳基催
海洋对人类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越来越重视。对海洋进行探索和开发离不开海洋信息传输技术的支持,其中水声传感网络是目前观测海洋并收集海洋信息最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但是,水声传感网络的设计和分析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水声信道是最恶劣的无线信道之一(多径效应严重、多普勒效应严重、传播时延长、可用带宽受限、误比特率高和噪声大);节点部署的成本高;网络结构具有高动态性。由于无线电信道和水声信道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及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持续增加,使得社交机器人在自闭症儿童、孤寡老人和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中有重大应用潜力。社交机器人可以帮助自闭症儿童提高社交能力;帮助生活不便的老人独立、安全地应对日常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然而,现有的人-社交机器人的交互模式大都依赖于单一的传感系统,存在人机交互形式单一、感知能力不佳、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导致其应用受限。因此,研究新型的人-社交机器人交互方法
高分子材料由于其优异的性能被应用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高分子材料阻燃性能薄弱,易燃烧,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对高分子材料进行改性,以期提高其阻燃性能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阻燃剂是能提升高分子材料阻燃性能的一类助剂。卤系阻燃剂是常用的一类阻燃剂,但其不仅易迁移且易在生物体内富集,而且其在燃烧时还会产生有毒物质。因此,研究和开发无卤、无毒或低毒和高效的阻燃剂是当今阻燃领域的发展方向。目前,有机磷-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