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解》中茶模因的文化传承与英译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e1219906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茶文化是我国传统茶文化历史中承上启下的环节,其典籍翻译对茶文化模因的传承与传播研究有不可忽视的意义。本文以理查德·道金斯的模因论为指导,以明代茶人罗廪的《茶解》及其英译本为语料个案,从语言模因的角度对茶模因的特点、传播及英译策略进行分析与探究。模因论阐述了“模因”这一文化因子在不同宿主间的传播原理。语言作为模因的一种形式,可通过各种途径实现自身的复制、繁衍、与优化发展,为文化传承提供了基础。随着世界首部茶著——唐朝陆羽所著《茶经》的出现,各代茶典籍中蕴含的中华茶文化模因开始生生不息,历经唐宋到明朝时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茶模因库。本文以《茶经》为模因母本,通过对《茶解》与《茶经》中的模因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探索了茶模因由唐至明的基本发展路径及复制方式。同时,从词汇及句法两方面对《茶解》的英译策略进行研究,旨在探索典籍文本中的茶文化模因如何实现跨语际的生存繁衍与发展。明代是茶文化发展的又一鼎盛时代,其茶书数量据历史各朝代之首,茶模因的发展与创新也在明代茶典籍中得以展现。对明代《茶解》中茶模因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茶文化研究的连续性与完整度,可弥补当前对明代茶书研究与对外传播的不足;对其翻译技巧的总结与分析亦可为更多茶典籍的标准化翻译提供思路,对茶典籍的翻译策略提供有借鉴意义的新案例,最终目的是助力中华茶文化模因的对外传播。研究发现,《茶解》中的茶模因与《茶经》中的茶模因一样,可以从内、外两种循环中实现本土互文及跨语际的传播。在内循环过程中,茶模因以完全复制、部分复制及变异更新的无复制方式传播,模因具备历史性、复杂性、科学性和文化性等特点。在外循环的过程中,译者通过音译法、注释法、释义法、增减译、对应法与整合法,提高茶模因在译文宿体中的精确度、新颖性、简单性、连贯性,从而促进茶模因在目标语境的存活与发展。
其他文献
铁路工程涉及众多领域,且所需资金投入相对较大,大量单位参与建设,一旦在某一环节中出现问题,便会导致工期延长,安全性难以保障,在质量方面也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在进行铁路建设工程施工中,要加强对监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保证铁路工程建设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对铁路建设工程在监理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加以分析,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亚太药业于2015年以9亿元收购上海新高峰,意图进军医药研发行业,而2019年相关新闻爆出亚太药业对上海新高峰及其子公司失去控制,使其计提巨额商誉减值,陷入并购失败的尴尬处境。文章通过分析亚太药业并购失败案例,总结相关教训,以期为从事并购工作的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借鉴。
某深埋50 m级巨跨地下洞室为超扁平地下洞室,埋深大、外水压力高,在开挖过程中,不断揭示不利节理裂隙和断层,多次产生高压涌水,巨跨扁平洞室施工期安全和围岩稳定问题突出。结合断层特性,采用数值分析手段,提出了施工和设计处理措施,有效指导了现场施工,保证了洞室整体稳定和工程顺利实施。
目的:探讨基于术前平扫期、动脉期和静脉期CT影像所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用于预测食管癌患者放化疗完全缓解后肿瘤复发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接受放化疗治疗的食管癌患者,达到完全缓解后且通过定期复查和随访确认肿瘤复发情况。最终入组77例患者并随机分为训练组(38例无复发和11例复发)和验证组(19例无复发和9例复发)。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2周进行增强CT扫描,分别提取平扫期
为充分保护肿瘤临床研究受试者权益,明确肿瘤临床研究中知情同意书内容和知情同意过程的伦理审查要点,由中国抗癌协会医学伦理学专业委员会牵头,联合国内知名肿瘤医院伦理委员会共同讨论,制订本共识,同时附肿瘤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通用模板,以期给申办者、研究者以及伦理委员会的工作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建议。
为识别和确定开挖扰动过程围岩损伤区域,揭示围岩损伤区域微观破裂演化机制,构建三维空间体微震监测系统,开展开挖卸荷过程微震实时监测。金川水电站地下厂房开挖监测结果表明,厂房区域微震活动性与地质条件、施工工况密切相关,微震事件聚集主要受爆破开挖强度及缓倾断层控制。微震事件聚集演化与围岩变形损伤密切相关,微震事件空间上的聚集性增大,活动频率增加,累积释放能量缓慢增长,微震信号频率呈降低趋势是岩体发生宏观
结合新疆奎屯引水工程,在分析场地地勘资料的基础上,建立能够准确反映研究区域岩体结构和地貌单元、地应力条件的力学模型。采用三维拉格朗日法—FLAC3D模拟工程引水平洞的洞室开挖施工和不同支护方式的围岩应力和稳定性状况,揭示开挖变形形态和塑性区特征,为工程开挖支护设计和制定监测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喷混凝土是地下洞室围岩的重要初期支护结构之一。针对丰宁抽水蓄能电站地下洞室的顶拱喷混凝土开裂问题,本文在围岩地质条件和监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适于岩石不连续变形问题分析的数值流形方法,对喷混凝土的开裂成因机制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地质条件和监测数据分析,发现地下洞室顶拱喷混凝土开裂较严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表层围岩变形较大区域,并从荷载效应和围岩变形特性角度,定性分析了喷混凝土开裂原因。其次,在数
锦屏一级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具有洞室群规模大、地质条件复杂、高地应力、中等岩石强度、极低强度应力比等工程特点,这些对地下厂房洞室群的稳定性提出了严峻挑战。工程建设过程中,参建各方根据工程特点,在现有理论和工程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监测资料及反馈研究成果,探索形成了围岩变形控制技术。本文研究了围岩卸荷变形长时效的响应机制及其演化规律,开展了地下厂房布置优化;研究和提出了洞室围岩松动圈精细控制灌浆补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