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外周血清IMA、CD62p水平的临床分析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nneru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临床资料进一步了解急性期脑梗死发生及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血清IMA、CD62p水平与急性期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09月至2020年11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98例为急性期脑梗死组,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共计128例。急性期脑梗死组根据首复发分为:首发型52例:复发型46例;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分为:轻型组(<7分)66例、中型组(7~14分)22例、重型组(>14分)10例。详细记录入组患者病史及查体资料。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说明书对受试者标本进行保存及检测,用双抗体一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受试者外周血清中的缺血修饰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P-选择素(P-selectin,CD62p)浓度。神经功能缺损由美国国立卫生所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进行评估。对所收集的临床基线资料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急性期脑梗死发生及复发的危险因素;对比急性期脑梗死组与对照组间血清IMA、CD62p水平高低,分析血清IMA、CD62p水平与急性期脑梗死发生的关系;对比急性期脑梗死首发与复发组间血清IMA、CD62p水平高低,分析血清IMA、CD62p水平与急性期脑梗死复发的关系;对比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间血清IMA、CD62p水平高低,分析血清IMA、CD62p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通过进一步了解急性期脑梗死发生及复发的危险因素,为脑梗死的二级预防提供指导,从分子生物学角度为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给予帮助。结果:(1)组间基线资料比较通过使用c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组间临床背景资料进行差异比较,急性期脑梗死组与对照组之间、首发组与复发组之间在年龄、性别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发组与复发组之间在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吸烟、饮酒、高同型半胱氨酸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急性期脑梗死发生与复发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分析示低密度脂蛋白升高(OR=4.416,95%CI=1.464-13.324,P<0.05)、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OR=2.923,95%CI=1.036-8.429,P<0.05)是急性期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3)IMA、CD62p在急性期脑梗死组与对照组间比较急性期脑梗死组血清IMA、CD62p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IMA、CD62p在急性期脑梗死首发组与复发组间比较急性期脑梗死复发组血清IMA、CD62p均高于首发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在急性期脑梗死组中,将血清IMA、CD62p水平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结果可见血清IMA、CD62p水平是影响急性期脑梗死发生和复发的因素(P<0.05)。(6)IMA、CD62p在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及对照组间比较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的血清IMA、CD62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之间对比有差异(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IMA、CD62p水平越高。(7)在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中,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血清IMA(r=0.599,P<0.05)、CD62p(r=0.723,P<0.05)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结论:(1)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急性期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2)血清IMA、CD62p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NHISS评分)程度呈正相关,IMA、CD62p水平越高,病情越重,预后越差。
其他文献
目的:本文通过回顾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老年和非老年PDAP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疗效评价。旨在探究老年PDAP患者在腹膜炎发生率、病原菌分布情况、当次治疗疗效评价等方面的临床特点。此外,本研究还构建与验证了老年PDAP患者治疗失败的预测模型,可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收
背景: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 artery artherosclerosis,LAA)型脑梗死是最常见的缺血性卒中类型,动脉粥样硬化(Artherosclerosis,AS)的有效控制是防治LAA型脑梗死的关键。从本质上看,AS是一种由于脂类代谢失衡和炎症反应失控导致的动脉壁慢性炎症性疾病,针对AS病灶中慢性炎症这一核心因素,绝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基于“抑炎”的防治策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临床特点。利于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连续收集2011年11月至2020年12月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病例。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年龄、性别、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体格检查等),血常规(RBC、Hb、MCV、MCH、MCHC、PCV、RDW-CV)、贫血常规、甲状腺功能检查、Hcy等血液化验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脊柱核磁共
研究目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过去认为其主要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丢失所致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及姿势平衡障碍的运动症状为主,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PD除运动症状外,还有诸多非运动症状,如神经精神症状、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睡眠障碍等,可贯穿于PD整个病程中,在PD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有些非运动症状甚至可以先于运动症状
目的:以临床抑郁障碍患者及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雌性ICR抑郁模型小鼠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小鼠的抑郁样行为,测定抑郁障碍患者血清及小鼠血清、全脑组织匀浆中炎症因子水平,以探讨八肽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8,CCK-8)对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开拓治疗抑郁症的新思路。方法:临床实验:选取2020年10月~2020年11月于长春市第六医院就诊的3
目的:分析双侧脑干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分析危险因素对梗死位置有无差异性影响、梗死位置与相应症状体征有无明显临床相关性,探究临床表现及相关危险因素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联性。方法:收集分析2016.01-2021.01年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急性双侧脑干梗死住院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症状体征、性别、年龄、卒中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饮酒史、血糖、血脂、血同型半胱氨酸、
在医院和家庭之间建立社区精神康复机构日益成为新时代社区治理模式中的一项重要选择。然而,传统社区精神康复机构因专业水平较低、服务理念滞后、服务内容单一等问题广受诟病。为克服传统模式的弊端,越来越多的社区精神康复机构引入复元模式以期改善服务成效。文章通过Z中心的行动研究和准实验研究发现,该模式有效提升了康复者的疾病掌控感、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社区融入能力,在系统性、实质性、亲和性上实现了突破
目的:探讨血清N-聚糖、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与脱γ-羧基凝血酶原(des-γ-carboxy-prothrombin,DCP)单独及联合检测在乙肝相关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4月至2020年11月期间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肝胆胰内科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病患者85例,包括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2例;早期肝癌患者23例;中晚
背景: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以免疫功能失调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加速和和血小板产生不足为特征。近些年随着我们对该种疾病的认识,发现Treg/Th17失衡与ITP发病密切相关,但其发生的机制仍未解决。我们既往研究证实ITP患者外周循环中miRNA181a-5p表达明显减低,并可能参与ITP发病。因此
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原发性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探究原发性IgAN患者的肾小管间质损害(tubulointerstitial lesion,TIL)程度与临床及病理资料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确诊为原发性IgAN的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月)、身体质量指数(body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