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间质瘤术前伊马替尼辅助治疗后的组织学效应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mlj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伊马替尼是对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常用的术前辅助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对于患者的生存率的提升有显著的效果。本研究通过进行组织学效应分析,分析组织学效应与预后的关系及影响组织学效应的相关因素,并探讨影响GIST伊马替尼术前靶向治疗后的预后相关因素,以形成对GIST术前靶向治疗的深入了解,从而指导患者术后个体化治疗。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6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术前均接受伊马替尼辅助治疗并均行手术治疗的42例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CHOI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评估其是否能进行手术切除。将GIST发生坏死及变性区域在肿瘤内所占的比例,作为GIST伊马替尼术前靶向治疗的组织学效应(Histological Response,以下简称HR)。通过采用二元Probit回归分析组织学效应是否对生存状态相关,根据“中国胃肠道间质瘤诊断治疗共识(2017年版)”中组织学疗效评判标准,将组织学效应分为4级,运用Kaplan-Meier法比较现有的组织学疗效评判标准分级与患者的总生存期的关系,用Log-rank检验法对总生存时间在总体与各分级之间分布的差异进行检验,分析该分级与预后的关系,评估其是否适用于术前伊马替尼辅助治疗后的疗效评估及指导患者术后的个体化治疗。通过ROC曲线来取得组织学效应最佳截断值,将组织学效应重新分组,运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法分析其与生存预后的关系。并通过卡方检验分析组织学效应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最后运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GIST伊马替尼术前辅助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组织学效应与患者的生存状态存在相关关系(P=0.00520%)患者相对于低组织学效应(HR≤20%)具有显著的更长总生存期。(P20%、≤20%)对于核分裂象,Ki67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学效应与核分裂像及Ki67阳性指数具有一定的影响关系。通过COX回归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大小(P=0.041)、核分裂像(p=0.001)、Ki67(p=0.001)、组织学效应(p<0.001)均与术前伊马替尼辅助治疗GIST患者的术后总生存期OS相关。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组织学效应是影响GIST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1.对于术前进行伊马替尼靶向治疗的GIST患者,组织学效应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术后进行组织学效应的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2.现有的组织学疗效评判标准分级,对于预测术前行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GIST患者的预后可能并不适用,尤其是对低度效应、中度效应这部分患者。3.组织学效应以20%作为临界值可以区分术前行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疗效,可以用于预测其预后,对于指导这类术前行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患者术后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4.核分裂象,Ki67阳性指数与组织学效应具有一定的影响关系,可能会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对预测术前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GIST患者的预后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胸椎旁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TPVB)对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为该类手术患者术后急性疼痛及痛觉过敏的管理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纳入64例择期拟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患者,年龄18~75周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5~30.0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
目的研究实体瘤中PRKDC突变与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TMB)、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以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治疗反应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4023例泛癌种(PRKDC
目的:提出胎盘植入疾病(PAS)的产前超声分级,探讨此分级与2018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提出的PAS临床分级之间的关系,并评价其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经产后诊断为PAS的单胎妊娠孕妇临床资料、产前超声诊断结果及产前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欧洲胎盘异常植入工作组于2018提出的PAS标准化术语记录超声征象,将PAS产前超声分4级,PAS1级:无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类赖氨酰氧化酶1(lysyl oxidase-likeproteins-1)在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同临床参数的相关性以及探讨其促进肿瘤进展的可能机制。方法本研究从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The Chinese Glioma Genome Atlas)下载并获取749例临床相关资料及生存资料完整的脑胶质瘤样本的RNA测序(RNAseq)并纳入研究;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
目的:系统评价冠心病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后≤3个月与标准时间(12个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搜集新一代DES置入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不同时限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9年10月。临床终点指标为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脑卒中、主要出血、任何出血
目的:胶质母细胞瘤(GBM)为最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CNS)恶性肿瘤,Stupp方案被认为是胶质母细胞瘤的标准治疗方案,但最佳的TMZ治疗周期数仍有争议。我们比较了经过手术及同步放化疗后不同的辅助化疗治疗策略:标准6周期与大于6周期TMZ辅助化疗,目的是研究替莫唑胺长周期辅助化疗对成人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生存是否获益。方法:在这项回顾性单中心研究中,我们纳入了2011年6月至2018年8月
目的:通过一项回顾性研究,评估肥厚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合并二尖瓣病变患者的手术疗效及术后远期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为此类患者的外科术式选择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01月至2018年08月在我院心外科收治的57例HOCM合并二尖瓣病变患者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57例患者均按常规经主动脉切口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
人们生活水平在飞速提升的同时,对化学分析检验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此,在化学分析检验工作开展期间,应该从不同角度出发,强化对各类因素的管控,诸如实验仪器设备、环境等。同时,对检验人员进行有效管理,着力对其分析水平加以提升,保证化学分析检验结果更加精准,切实提高化学分析检验工作质量和效果。
目的 比较keyhole手术与全椎板手术切除髓外硬膜下肿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手术治疗的102例髓外硬膜下肿瘤(≤3cm)患者临床资料[(颈段13例,胸段45例,腰段(L1)44例],50例行keyhole手术,52例行全椎板手术。分析keyhole组及全椎板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置管引流情况、术后并发症、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目的探讨发育期内脏痛觉高敏感SD大鼠肠道菌群的结构特征,为临床儿童、青少年功能性腹痛疾病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清洁级发育期SD大鼠在出生后第42天(PND42)进行结直肠扩张(CRD)下行痛阈测定,根据痛阈测定结果,选择痛阈小于均值减一个标准差((?)-s)的大鼠6只为痛敏组,在痛阈大于均值((?))的大鼠中随机选择6只为非痛敏组。两组大鼠在CRD刺激下进行腹外斜肌放电幅值检测;留取结肠粘膜及其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