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迪·史密斯《论美》中的身份主题研究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扎迪·史密斯的小说《论美》讲述了两个具有复杂族裔背景的家庭在虚构的美国大学城惠灵顿的一系列故事。故事以小布什政府后期为时代背景,通过人物对话与回忆引出与身份有关的历史事件,如50-60年代黑人民权运动、70-80年代女权运动和2004年海地军事叛乱,展现了身份在不同社会历史环境下的动态变化。本文聚焦于身份主题在作品中的展现,揭示性别意识与种族身份之间的叠加与纠葛。本文指出,史密斯展现了美国社会中身份的复杂维度,并鼓励处于劣势地位的群体在相互支持中反抗社会歧视。首先,史密斯对传统性别角色提出了质疑。男性艺术教授的职业成功与其掌握的美学知识话语权共谋,合理化男性凝视对女性身体的物化。然而史密斯通过肯定女性人物比男性教授拥有更高的艺术感受力,消解了男性教授美学上的权威并批判了其物化女性的行为;同时,女性人物对卡琳象征的理想女性气质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反驳,克莱尔代表了七十年代的女性主义者,而琪琪的转变则强调了在传统女性的母亲和妻子身份之外女性作为独立个体的重要。其次,史密斯通过表现两组不同非裔群体之间的张力和互动,暗示了非裔群体联合反抗种族歧视的可能性。琪琪和利维代表的非裔美国人身受非洲文化和美国文化的双重影响,琪琪追求美国文化的认可而利维则探寻自己的非洲文化身份。然而琪琪和利维都无法被两者中任何一种完全接纳,因此面临文化认同的问题。另一方面,海地移民群体身处美国社会边缘地带,不仅饱受经济剥削,而且在美国文化的裹挟中被迫放弃本民族的文化;在利维的帮助下海地移民群体开始为自己争取权益。最后,史密斯展现了性别身份和种族身份的勾连对黑人女性的影响。黑人女性深受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双重压迫,主要表现为受到经济剥削和性剥削,对其心理和身体都造成了伤害。而造成这双重压迫并将其合理化的社会话语正是黑人女性刻板印象。小说中的重要意象“黑处女”以其关于黑人女性气质的丰富含义,对“黑妈妈”、“女家长”、“荡妇”这些单薄的黑人女性刻板印象进行了反驳。同时,黑处女也启发琪琪成为一个心理和经济上都独立的女性。
其他文献
“预设”这一概念由西方的学者率先引入到语言学,探讨其在语义层面以及语用层面的功能及意义。自20世纪70年代起,汉俄语言学学者都开始在西方预设理论的基础上,对预设加以本土化研究。尽管理论基础相同,汉俄语言学的预设研究却呈现出不同的态势,在研究方向、研究成果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都有所差别。汉语学者对于预设的研究更多是仿照西方语言学,利用西方的理论对汉语进行预设研究,近年来研究主要集中在预设触发语以及预设
体(вид)范畴是俄语语法的重要范畴之一,往往也是中国学生学习俄语的难点,因为汉语中缺少强制性的二元对立的体范畴。而体貌(аспектуальность)语义范畴是所有语言中普遍存在的,因此,本文试图从功能-语义的层面出发,探讨体貌范畴在俄汉语中的表现方式,建立起俄汉语的体貌功能语义场,分析这两种体貌功能语义场的异同之处。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俄语和汉语体貌功能语义场,试图在功能语义场的框架下对比分析俄
随着人工智能领域的不断发展,机器翻译技术已日趋成熟,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机器翻译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翻译速度,降低了翻译成本,然而机器翻译也存在问题,需要人工通过译后编辑加以改进。从语篇连贯角度研究人机翻译差异,对于指导译后编辑工作、提高机器翻译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采用基于文本的研究方法,参考韩礼德关于衔接的论述、Hoey的词汇理论、van Dijk的语义连贯理论建立了针对语篇连贯的分析框架。
2021年8月,亚太地区骨科专家小组制定了《亚太膝关节和髋关节置换术和髋部骨折手术静脉血栓栓塞共识:药物性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主要内容涉及药物性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详细介绍了目前骨科常用的预防血栓的药物及疗程,骨科大手术预防方案之间的差异,以及针对骨科的血栓和出血风险的评估等。该文对其进行解读,为骨科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提供参考。
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母语的使用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在语言教学的初级阶段。虽然有些教学法支持“尽量不使用母语”这一观点,但目前,愈来愈多的研究者认为,适当的母语使用可以缓解教学过程中的压力,并且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语码转换(语码转换)是母语在教学中使用中的代表形式之一。近年来,语码转换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话题。许多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语码转换的动机、作用、分类等等。探讨该话题的教育学家也不在少
本论文是身份认同理论视域下对哈萨克斯坦的语言政策的研究。语言政策不仅可以影响语言的使用,同时作为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能影响多民族社会中的民族关系。因此,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语言政策解决语言问题,维持民族文化多样性,促进族际间关系的和谐,对每个国家而言都十分重要。哈萨克斯坦上世纪90年代获得独立。自独立的30年来,哈萨克斯坦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取得快速发展。同时,哈萨克斯坦努力构建国家身份认同和
《汉文指南》(Syntaxe nouvelle de la Langue chinoise fondée sur la position des mots)系19世纪法国汉学家儒莲(Stanislas Julien,1797或1799—1873)的汉语研究代表作。全书分上下两册,分别论述文言与白话的句法规则,旨在揭示有助于汉语学习的词位规律(regles de position des mots)
短时类时间副词被多数学者列为时间副词的次类,它是时间副词基于“态”这一特征进一步分类的结果,“短时”指的是时间间隔短。其相关研究呈现出重共时而轻历时,重描写而轻解释、重个例而轻系统的特征。本文以汉语不同历史时期的短时类时间副词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系统性的历时考察,重点关注三个问题:一是短时类时间副词的历时发展概貌及历时兴替的过程与动因;二是“既而”与“已而”、“辄便”与“即便”、“立地”与“立即”
《二十四只眼睛》是壶井荣于一九五二年发表的长篇小说。作品以濑户内海一个偏僻的海角渔村为背景,用写实主义的手法讲述了主人公大石久子和她的十二名学生在一九二八年到一九四六年期间的成长历程和人生经历。作品从战前、战时、战后三个时间维度分别描写他们生活中的幸福与苦难,通过刻画善良民众在战争中遭受的创伤,诉说了战争的残酷。一九五四年,该作品首次被改编成电影。随后,《二十四只眼睛》作为长篇小说再版发行。在之后
英娜·利沃芙娜·利斯尼扬斯卡娅(1928-2014)是一位享誉国内外的俄罗斯女诗人、小说家。女作家出生于20年代末,40余年的创作时长使她几乎历经了苏联历史上的所有重大事件。社会的动荡、身家的不幸、创作道路的坎坷,以及生就敏感的心灵,铸就了诗人坚定的政治立场和个性卓异的艺术风格,在她的诗笔下,既有国家、社会、人民等宏大命题,也有生、死、爱等永恒主题,始终鸣响着一种挥之不去的孤独情怀。她的诗内涵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