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可溶性CD36在DKD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exhan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血清可溶性CD36(sCD36)与糖尿病肾脏疾病(DKD)及其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至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脏内科和内分泌科住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将患者分为A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B组: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sCD36浓度;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收缩压、舒张压、吸烟史、饮酒史、是否服用降脂药物、合并症(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实验室资料:包括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白蛋白、前白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空腹血糖、尿α1-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等指标;超声心动图:包括射血分数(LEVF)、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壁厚度(IVST)、左心房内径(LA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清sCD36水平,将血清sCD36与临床影响因素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生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用曲线面积(AUC)评估独立危险因素对糖尿病肾脏疾病的预测价值,进一步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出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合并左心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本研究纳入133例患者,平均年龄(58.8±13.5)岁,男性72例(54.14%),女性61例(45.86%),其中A组71例,平均年龄(57.0±13.1)岁,B组62例,平均年龄(61.0±13.8)岁,两组间人口学资料比较:B组的收缩压高于A组(P=0.003),其他人口学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室指标:B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尿素氮、血肌酐、尿酸、尿α1-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血清sCD36明显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红蛋白、白蛋白明显低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实验室指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CD36与收缩压、尿α1-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尿素氮、血肌酐、尿酸、患有肾脏疾病呈正相关(均P<0.05),与eGFR呈负相关(P<0.001),而与甘油三脂、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载脂蛋白A1及载脂蛋白B无相关性。3.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显示,血清sCD36(P=0.009,OR=4.591)、高血压病史(P=0.012,OR=3.625)、尿α1-微球蛋白(P=0.014,OR=1.373)及尿素氮(P=0.020,OR=1.490)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4.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sCD36、尿素氮及尿α1-微球蛋白对DKD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3、0.715、0.710,其中血清sCD36的预测价值最大,而同时联合血清sCD36、尿素氮、尿α1-微球蛋白及高血压的多变量模型对糖尿病肾脏疾病发生的预测效能最高(AUC=0.838,P<0.001)。5.对比A组和B组间超声心动图,B组的LVDd、LVPWT、TVST、LAD、LVMI较A组明显增大(均P<0.05),而LEVF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左心室肥厚患者比例明显多于A组(P=0.003),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CD36与LVPWT、IVST、LAD、LVMI及存在左心室肥厚呈正相关(均P<0.05)。对B组患者,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17,(OR=1.078)、收缩压(P=0.002,OR=1.079)、血清sCD36(P=0.028,OR=6.426)是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 论]1.血清sCD36在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中的水平较2型糖尿病患者明显升高。2.血清sCD36水平与血肌酐、尿素氮、尿酸、LVPWT、IVST、LAD、LVMI呈正相关,而与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相关性。3.血清sCD36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KD的独立危险因素,对糖尿病肾脏疾病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而同时联合sCD36、尿素氮、尿α1-微球蛋白及高血压的多变量模型时对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发生预测效能最高。4.在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的左心室肥厚发生率较高,在该人群中血清sCD36是其合并左心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会对母婴近期及远期的健康带来一系列的风险。据统计我国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患病率约为14.8%,至今为止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目前唯一有效的措施就是在妊娠期将血糖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已经被许多学者推荐为各型糖尿病患者的基础治疗方案,因此该研究将比较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Individualized Medical Nutrition Ther
[目的]了解农村婴儿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暴露水平及影响因素;探讨婴儿期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暴露对其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依托于云南宣威农村地区建立的出生队列,自婴儿出生时纳入研究追踪随访至满1岁,通过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婴儿及家庭一般人口学特征、婴儿喂养及养育情况、婴儿生活和居住环境等;采集婴儿半岁和1岁时的尿样,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尿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代谢产物3-PBA、4-F-3
[目 的]卵巢低反应(Poor Ovarian Response,POR)是指卵巢对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反应不佳的一种病理状态,发病率约为9%~25%,严重影响女性生殖功能及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率。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是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不可或缺的一种激素,主要调控生长发育及生殖功能,国内外研究发现GH用于POR患者的辅助生殖助孕,可协助改善临床结局,
[目的]了解云南农村地区妇女孕期膳食模式特点,分析孕期膳食模式影响因素;探讨云南农村妇女孕期膳食模式对婴儿认知发育影响。[方法](1)本研究依托在云南宣威农村地区2个乡镇建立的出生队列,在前期研究已随访的基础上,建立孕期膳食模式对婴儿认知发育影响的双向性队列研究,搜集孕期相关资料,继续前瞻性观察婴儿至1岁时。(2)收集孕期相关的资料,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年龄、民族、职业、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
【目的】评价两种手术方式腹腔镜(laparoscopy)及开腹(laparotomy)手术对宫内外复合妊娠患者术后宫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自建库到2020年6月的文献,筛选文中同时涉及到腹腔镜及开腹手术治疗宫内合并宫外复合妊娠的病例对照研究及队列研究,提取相关数据,统计术后患者的流产、早产、足月产及总的活产情况,运用RevMa
[目的]通过比较各类畸形子宫与正常子宫产妇孕期、围产期情况及母儿结局,为畸形子宫妇女的孕前咨询、孕期管理、产程监护及分娩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之间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分娩的妊娠合并畸形子宫患者(102例)的临床资料,并随机抽取正常子宫患者(102例)为对照组,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美国生育协会(American Fertili
[目的]比较分析正常女性与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女性患者及不同分型(根据腹压漏尿点压值作为分型标准)SUI患者之间的一般临床资料、尿动力学检查及盆底超声检查结果,探讨尿动力学检查与盆底超声检查在评估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中的临床价值,以期将解剖形态学检查与功能性检查联合为临床诊断SUI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
[目的]1.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阴道壁组织中Collagen Ⅲ、MMP-1、TIMP-1及TGF-β1的表达,为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2.分析POP患者阴道壁组织中Collagen Ⅲ、TIMP-1及TGF-β1的表达与POP临床分期的关系,为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3.分析POP患者阴道壁组织中Collagen Ⅲ、TIMP-1及TGF-β1三者间表达的相关性,为进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single intrauterine fetal death,sIUFD)患者的一般情况、发生原因、对母体及存活胎儿的影响、临床处理、终止妊娠的时机与方式,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1)收集2016年09月至2021年01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收治的90例双胎妊娠合并sIUFD(研究组)的临床资料,同时随机抽取同期本院产科收治的90例双胎妊娠不合并s
[目 的]观察血清补体因子(C1q、C3a、C5a、MBL和MAC)和血清补体调节蛋白(CD59、CD46)与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关系,评估其对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的诊断价值和对肾功进展的预测价值。[方 法]纳入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及肾内科住院的312例患者,将患者分为A组:单纯糖尿病;B组:糖尿病肾脏疾病;C组:慢性肾脏疾病(除外糖尿病肾脏疾病)。(再将B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