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素对LPS刺激下巨噬细胞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来源 :贵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vio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明确大黄素对LPS刺激后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氧化应激及炎症相关指标的影响,并探索其中的相关机制。方法:第一部分实验用细胞增殖及细胞毒性检测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大黄素对RAW264.7细胞的毒性作用,筛选出大黄素作用的最佳浓度为15μmmol/L,根据实验目的,最终根据实验目分为三组,分别为:Control组:不加入脂多糖(LPS)及大黄素(Emodin);LPS组:给予LPS,1μg/m L;LPS+Emodin组:预先给予Emodin15μmmol/L,30min后加入1μg/m L的LPS。观察时间点为3h,6h,9h,12h。相应时间点结束后,收集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巨噬细胞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转录和总蛋白、核蛋白及浆蛋白表达水平,使用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及丙二醛(MDA)试剂盒检测CAT、GSH—Px活性及MDA含量;另外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联合酶标仪检测各时点各组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第二部分实验根据实验目的分为四组,分别为:Control组:同第一部分实验中Control组处理;LPS组:同第一部分实验中LPS组处理;LPS+Emodin组:同第一部分实验中LPS+Emodin组处理;LPS+Emodin+ML385(Nrf2抑制剂)组:预先给予Emodin15μmmol/L,30min后同时加入LPS 1μg/m L及ML385 5μmmol/L;仅选择一个时点9h后检测上述各组巨噬细胞内Nrf2总蛋白,核蛋白及浆蛋白表达水平,并测定细胞CAT和GSH—Px的活性及MDA含量,以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和IL-10的浓度。结果:第一部分实验:单纯LPS刺激巨噬细胞后,与Control组比较,Nrf2 m RNA从3h开始增加,在6h、9h表达显著增高(P<0.05);Nrf2总蛋白水平在3h开始表达,在9h显著增高(P<0.05),12h开始下降。而Nrf2核蛋白水平在各时间点无显著变化(P>0.05)。Nrf2浆蛋白在3h开始增加,在9h显著升高(P<0.05),12h开始下降。与LPS组比较,LPS+Emodin组中巨噬细胞Nrf2m RNA表达水平在6、9、12h均更高(P<0.05),并在6h达到峰值;Nrf2总蛋白表达水平亦在6、9、12h均更高(P<0.05),在9h达到高峰;且Nrf2核蛋白表达水平在9、12h较单纯LPS诱导也显著更高(P<0.05),并在9h达到高峰;但Nrf2浆蛋白水平在9、12h较单纯LPS处理显著更低(P<0.05)。另外,大黄素在9h、12h显著增高LPS诱导的CAT活力效应(P<0.05);且在6、9h亦显著增高LPS诱导的GSH-px活力改变(P<0.05);在6、9h显著降低LPS诱导的MDA含量变化(P<0.05)。此外,相较于单纯的LPS刺激,大黄素在6h、9h、12h显著降低IL-6水平(P<0.05),而明显增高IL-10表达水平(P<0.05)。第二部分实验:使用Nrf2特异性抑制剂ML385后,在观察时点为9h时,LPS+Emodin+ML385组的Nrf2总蛋白及核蛋白表达水平均较相应的LPS+Emodin组表达降低(P<0.05),同时LPS+Emodin+ML385组中CAT及GSH-px活力亦分别较LPS+Emodin组显著降低(2.35±0.51 vs.4.47±0.94mmol/L,64.12±7.40 vs.88.81±7.65U/mgprot,P<0.05),而MDA含量比LPS+Emodin组显著增高(2.48±0.42vs.1.38±0.11nmol/mgprot,P<0.05);此外,LPS+Emodin+ML385组上清液中IL-6浓度显著高于LPS+Emodin组(161.82±6.37 vs.132.45±10.42mmol/L,P<0.05mmol/L),而IL-10浓度显著低于LPS+Emodin组(435.26±19.87 vs.521.53±36.51mmol/L,P<0.05)。结论:大黄素可能过上调Nrf2表达、并促进Nrf2蛋白入核,减轻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
其他文献
目的:优化红托竹荪多糖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提高多糖提取率,对红托竹荪多糖进行结构鉴定及多糖提取液进行成分分析,为膜分离工艺提供设计依据,依此建立红托竹荪多糖的膜分离提纯工艺,为红托竹荪多糖工业化开发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贵州织金红托竹荪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提取,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提取次数、料液比进行优化。通过Sevage法对红托竹荪多糖去蛋白,得到多糖组分SV
学位
目的:探讨运用T1ρ、T2 Mapping技术定量评估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价值及二者的诊断效能比较;探讨长期静态超负荷(久坐、久站)对腰椎间盘的影响是否不同。方法:纳入久坐人群出租车司机25例(男13例,女12例)、久站人群售货员16例(男7例,女9例)、非长时间持续久坐/久站人群22例(男13例,女9例),三组年龄20-45岁。久坐人群及久站人群按每日工作时长及工龄综合量表分为两组:工作时长≤25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目的:探讨经验方糖通饮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肝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44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抽取10只作为正常组以基础饲料喂养,其余34只大鼠予高脂高糖饲料喂养,结合低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8周后将造模成功的32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糖通饮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8只,各治疗组予糖通饮灌胃,正常组与模型组予等容积的双蒸
学位
目的通过对兔VX2肝癌模型实施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研究肝癌糖酵解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包括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