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微环境预防脊柱后路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干预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ey0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并比较不同微环境干预措施对脊柱后路手术患者局部受压皮肤温度、湿度和术中压伤发生率的影响,探究不同干预措施对受压部位皮肤微环境的干预特点和干预效应,为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脊柱后路手术患者术中压伤预防体系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实验研究,抽取湖北省武汉市某三甲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脊柱后路手术患者102例,按照区组随机化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其中对照组(34例),干预组包括头架组(34例)和泡沫敷贴组(34例)。对照组给予术中常规压伤预防措施,两个干预组实施对应的干预措施,在体位安置前测量患者核心体温及面部颧骨处皮肤温度和湿度;手术开始后,连续监测患者面部颧骨处的温度,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各项数值;手术结束即刻测量患者面部颧骨处的湿度、温度指标,评估术后即刻至术后3天内患者面部皮肤的受压情况。比较三组患者手术过程中面部颧骨处温度、湿度变化及术中压伤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共有102例患者纳入最终研究。(1)三组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和手术相关资料、基线期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研究对象手术结束后,对照组压伤发生率为23.53%,头架组压伤发生率为2.94%,敷贴组压伤发生率为5.88%,三组压伤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干预组术中压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三组研究对象手术开始及结束颧骨处皮肤湿度比较结果显示,敷贴组患者手术全程颧骨处皮肤湿度变化较小,显著低于头架组和对照组(调整后P<0.001);(4)三组研究对象手术过程中颧骨处平均皮肤温度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手术进行至2.5h起头架组患者颧骨处平均皮肤温度显著低于敷贴组和对照组(P<0.01),手术进行至4h时头架组患者颧骨处平均皮肤温度较低(<33.5℃),头架对受压部位皮肤温度的具有显著的干预效应(P<0.05),与对照组相比头架的干预效应量为(-0.638~-0.882)℃。结论:头架和泡沫敷贴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受压部位皮肤的微环境,维持受压部位皮肤组织正常的血液循环,提高受压部位组织对压力的耐受性,从而降低术中压伤的发生率。本研究进一步揭示了皮肤微环境与术中压伤发生的关系,为预防术中压伤的发生及其相关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和新策略。
其他文献
近年来,基于硫酸根自由基(SO4·-)的水处理高级氧化技术因其氧化效率高、工作p H范围广等优点而备受关注,而如何实现氧化剂如过硫酸盐(PDS)等的高效活化已成为研究热点。过渡金属离子或单质是常用的活化材料,但金属氧化物往往催化效率较低。因此,本文建立一个铁氧化物/PDS/亚硫酸氢盐(HSO3-)非均相联用体系,以铁氧化物(FexOy)作为廉价易得的催化剂,利用其与HSO3-、PDS三者之间发生的
机床进给轴在反向运动时会产生非线性变化的跟随误差,影响加工精度,传统基于间隙模型和摩擦力模型的补偿方法,因无法适应不同加工条件下误差动态可变的特点,难以满足精度要求。因此,本文通过建立机床反向过程非线性跟随误差的预测模型,提出一种基于模型的速度前馈补偿方法。针对现有模型对误差非线性变化特征描述不准确的问题,论文从机床跟随误差中剔除与速度成比例部分,剩下部分作为反向误差,建立其预测模型,具体如下:结
随着光学加工水平的提高,非球面在光学设计中的应用在近三十年内快速发展,正在逐渐取代球面镜成为光学系统的主流。但相应地,非球面光学元件面型的误差检测相较球面元件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因此需要在检测系统中添加相应的补偿元件,以使检测结果完全由待测表面与理想非球面的面型差值决定。目前针对非球面和自由曲面进行检测所使用的光学补偿元件主要为补偿透镜组、计算全息图等静态补偿元件。此类元件的特点在于根据检测光路提
大型LNG船内的机械设备种类与数量繁多,机械在工作时产生极大的噪声。为了提高LNG船的舒适性,需要对船舶的舱室进行噪声预报与优化处理。研究基于统计能量法,以某艘20000方的大型LNG船为研究对象,利用VA One分析软件进行全船噪声预报。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噪声预报常用的两大类方法,其中重点学习统计能量法原理,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建立能量守恒方程,得到子系统间的平衡方程,并引出统计能量法的三个假设。噪声
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较强的可设计性,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海洋船舶等领域。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Resin Transfer Molding,RTM)是复合材料制造的一种重要方法,不合理的工艺设置会严重影响树脂的流动过程和固化行为,导致气孔、干斑等缺陷的产生以及脱模后的回弹变形。为解决这些问题,传统的方法是通过试错法对工艺参数和模具设计进行反复优化调整,但这种方法效率较低,
随着远洋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全球海运市场迅速繁荣,海运供应链中的竞争日益激烈。持续紧绷的竞争环境对港口和船公司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应对挑战,海运供应链上各成员间的合作日渐兴起。与此同时,由于运输货物数量的庞大,远洋运输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处于较高的水平,并且还在逐年上升。碳排放量的增加对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危害。为了防治环境污染,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来控制碳排水平。其中,征收碳税是
目的: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是中晚期肝癌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方法之一,但仍存在栓塞不彻底以及栓塞后残余肿瘤血管新生增加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治疗的预后。甲磺酸阿帕替尼通过选择性阻断VEGF/VEGFR通路抑制肿瘤血管新生作用,并且我们前期研究中证实了其在缺氧环境下抑制血管生成作用相比于常氧环境更为显著。同时,Calli Spheres微球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载药栓塞剂,具有栓塞效果好、载药速度快、载药量大、
随着社会发展及科技进步,许多学者进行考虑强度的拓扑优化研究工作提升结构的强度性能,试图解决工程结构的强度失效问题。另外,工程结构中的破损安全性问题使得设计结构的鲁棒性受到关注。传统拓扑优化方法以最少的材料设计出高性能结构,该结构由于载荷传递路径单一,在遭受局部破损后极易丧失承载能力。因此,破损安全性最近被一些学者引入到连续体拓扑优化设计中。本文基于双向渐进结构优化法(Bidirectional E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数以亿计的海量通信连接、爆炸式增长的移动数据流量和雨后春笋般的应用与服务引发了无线频谱资源匮乏、高频通信覆盖受限和移动设备电能紧缺等问题,为未来网络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围绕“新频谱、广覆盖、长续航”,通过有机融合传统无线射频通信技术与新型可见光通信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可见光无线信能同传的高效、高可靠性的可见光/射频混合协作中继通信方法。为了在可见光源与远距离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功能材料已得到研究者们的高度关注。通常材料出现高介电常数(ε’>10~3)的物理现象被称作巨介电效应。巨介电效应对于存储器件、振荡器、波导光隔离器和移相器等电子器件的微型化发展具有潜在的广阔应用前景。作为基础多功能材料之一的稀土石榴石型铁氧体(Re3Fe5O12)陶瓷材料,常常在一定温度和频率范围表现出巨介电效应。因此本论文选择石榴石型铁氧体为研究对象,围绕着寻找到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