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非建设用地分类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yuan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正处在一个城镇化高速发展时期,城镇用地迅速扩张,大量影响城镇生态安全和空间格局的非建设用地被盲目流转为建设用地进行开发,为城镇的持续和谐发展带来不可逆转的影响和破坏,城镇土地的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面临极大的挑战……如何有效协调管控城镇用地的随意变更流转问题,成为从学术界到建设管理部门都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而传统的城市规划本质上是一个建设用地的规划,仅对规划区内的建设用地有明确的用途安排,对建设用地以外的区域是否可以用于城镇建设,则少有相对清楚的表述和提出明确的控制要求,致使城镇土地各种管理控制收效甚微。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针对非建设用地系统的复杂性,以及缺乏对该系统的量化分析,论文试图从提高城镇非建设用地系统认知入手展开研究,在总结当前城镇非建设用地实践与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非建设用地的系统分类问题和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探讨。这对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城镇发展决策的科学性具有重要理论价值,而且对于减少城镇用地扩展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保护当前日益严峻的城镇生态环境、建设和谐城乡关系具有影响深远的实践意义。论文在界定了非建设用地的概念之后,对其研究现状进行总结评价,继而指出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据此展开对非建设用地的系统分类研究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首先分析确定非建设用地分类的依据,提出按照政策、功能作用、资源禀赋分为“技术性”、“景观性”、“生态性”、“政策性”、“经济性”五类,并确定每类非建设用地的影响要素。在此基础上进行非建设用地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提出评价目的与作用、建构的思路与方法以及评价指标及其权重确定。文末作者指出论文作为城镇非建设用地分类、评价方法和管控策略研究课题的一部分,下一步工作中需在建立非建设用地价值评估方法及评价模型、建立非建设用地流转的风险评估系统、非建设用地的管控策略研究三方面深入展开。
其他文献
大型城市综合体是城市空间集约化的重要建筑形式,可以有效地节约城市空间、改善市民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然而同时,由于大型城市综合体建筑规模和尺度巨大、功能复杂,在设计和建设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记录了世界博览会的发展过程,也记录了世博展馆建筑的发展过程。世博会的展馆建筑对现代建筑的产生和发展的历程都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这些建筑具有临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能源短缺日益严重,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比例越来越大。我国既有建筑物量大面广,且绝大多数为高耗能建筑,开展对既有建筑物的节能改造,是实现建筑节能的重要
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一方面,城市化进程速度不断加快,城市高速、高密度开发特征十分明显,许多大城市土地利用出现人口高密度、土地利用高强度开发、土地利用综合多元化、城市布
学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发达国家后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世界范围内的一些创意产业区不断涌现,这些区域由于具有持续的创新功能和活力,从而成为颇具竞争力的地区,也成为国内外区域经济
当代中国进入了小城镇发展的高潮期,国家对风景资源的保护也日益重视。与自然风景名胜区相融、关系密切的小城镇在产业如何发展的问题上难以抉择。如何在发展小城镇经济产业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交通拥堵问题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城市面临的重大问题。地铁交通系统的发展,在解决这个关系重大民生的问题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随着轨道交通在各个大
高校大礼堂的保护与改造是一项新鲜而有趣的的工作。在笔者接触到的同济大学大礼堂、清华大学大礼堂、重庆人民大礼堂背后都有一段扣人心弦、叹为观止的整改故事,让笔者对此充
中国目前面临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发展生态建筑刻不容缓。但是我国的生态建筑发展确严重滞后,这主要是因为缺乏适合本国国情的生态建筑体系。建筑因为巨大的数量,所以对资源和
本文从我国对能源问题的重视、既有农宅的居住条件落后于时代要求、当前北方农宅能耗现状与国家对住宅节能要求的矛盾、以及农民对于节能认识误区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积极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