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MD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帕金森病易感性分析 ——一项病例对照研究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ctaa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发现,CUB and Sushi Multiple Domains(CSMDl)基因可能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发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CSMD1基因可通过替代途径抑制补体激活的通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以及上皮组织是其主要合成部位,CSMD1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CNS的发育过程中起着补体激活和炎症调节的作用。研究显示,补体激活及炎症反应在PD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假设CSMD1基因多态性与PD发病风险之前存在密切关系。本研究旨在探讨CSMD1基因三个位点 rs12681349、rs10503253 和 rs1983474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P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对423例PD患者和465名与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个体进行了分析。提取入组受试者外周血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技术对 CSMD1基因内 rs1 2681349(C>T)、rs10503253(C>A)和rs1983474(T>G)的SNPs进行基因分型。我们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实行统计学分析,分别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评价PD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差异的显著性。对各位点的基因型、等位基因和遗传模型频率进行检验计算,采用的是卡方检验。调整年龄、性别等可能的协变量后,以比值比(OR)和95%置信区间(95%CI)表示相对危险度,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计算所得。此外,将两组按照发病年龄(≤50岁为早发型组,>50岁为晚发型组)和性别进行亚组分析,分别对各亚组的基因型、等位基因及各遗传模型进行检验计算。假阳性报告率(false-positive report probability,FPRP)用于验证阳性结果。使用PS power和样本容量软件进行统计效能计算。结果: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在位点rs10503253(CAvs.CC:OR=1.55,95%CI=1.17-2.07,p=0.002)以及位点 rs1983474(GG vs.TT:OR=0.60,95%CI=0.40-0.89,p=0.012)的基因型频率中,PD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别,而rs12681349无明显差异。综合亚组分析表明,在位点rs10503253中,与之匹配的健康对照组相比,病例组在显性模型(AA+CAvs.CC:OR=0.677,95%CI=0.886-0.517,p=0.004),晚发型队列(CAvs.CC:OR=1.570,95%CI=2.126-1.159,p=0.004)和女性队列(CAvs.CC:OR=0.687,95%CI=0.952-0.497,p=0.023)中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在位点rs1983474中,隐性模型(GGvs.TT+TG:OR=1.837,95%CI=1.287-2.620,p=0.001)在PD组和健康对照组对比中有统计学差异。其亚组分析结果表明,在晚发性队列(GG vs.TT:OR=0.643,95%CI=0.985-0.420,p=0.042),男性队列(TG vs.TT:OR=2.160,95%CI=4.016-1.162,p=0.015)和女性队列(GGvs.TT:OR=0.418,95%CI=0.746-0.234,p=0.003)中,rs1983474基因多态性和PD易感性显著相关。然而,无论是从基因型方面分析还是亚组分析,在rs12681349多态性与PD患病风险之间我们未发现任何关联。结论:我们的结果表明rs10503253和rs1983474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中国人群特发性PD易感性有关。rs10503253的突变位点“A”可能增加了 PD的患病风险,rs1983474中突变位点“T”可能与PD发病有关,然而,这些观点还需要更多的重复性实验进行进一步验证。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分析castor单分支支架与单烟囱支架技术在治疗胸主动脉疾病中重建左锁骨下动脉的经验与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9年6月期间我院因胸主动脉瘤、胸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溃疡、胸主动脉壁间血肿等胸主动脉疾病就诊的42例患者临床数据资料。42例患者中,应用castor单分支支架的患者19例,其中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3例,胸主动脉瘤患者5例,胸主动脉溃疡患者1例;
目的:1、本研究应用新西兰兔动物实验模型,进行结肠磁压榨吻合实验,验证磁压榨吻合方式在动物结肠-结肠吻合重建中的可行性。2、建立新西兰兔结肠袢式造瘘口模型,应用磁压榨技术实现结肠造瘘口还纳术,对照组选用手工缝合方法,以此探讨磁压榨吻合技术在该手术中实施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1、选取8只家新西兰兔(以下简称“兔”),自兔肛门依次置入两个钕铁硼环状磁体实现结肠的侧-侧磁压榨吻合术,术后行X线平片检查观
目的:探讨褪黑素通过铁死亡途径影响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发生发展的机制,为探讨GDM的治疗新思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临床研究:随机选取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和正常孕妇各20名并分成2组:妊娠期糖尿病组(GDM)和正常妊娠对照组(Control),每组20人。取孕妇血清及胎盘组织标本,通过生化分析测定孕妇血清中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素的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偏头痛组及健康体检组血清游离、降解后单糖水平及计算游离葡萄糖甘露糖比值(G/M),探讨血清中单糖对偏头痛的诊断及病情评估的价值,并为监测偏头痛的治疗效果提供新的研究方向。方法:收集两组血清共182例,其中包括健康体检者91例、偏头痛患者91例。依据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将偏头痛组分为轻度组(n=30)、中度组(n=35)、重度组(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由基底神经节运动功能环路异常导致的神经退行性疾病。Orexin由orexin A(3561Da)和orexin B(2899Da)构成,通过作用于orexin 1受体(orexin type 1 receptor,OX1R)与orexin 2受体(orexin type2 receptor,OX2R)发挥效应。Orexin在运动控制方面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获取子痫前期患者及正常孕妇的左心房心肌应变等心肌力学指标,分析子痫前期患者中,基于STI技术获取的左心房心肌力学参数所反映的左心房时相功能特点,同时探讨左心房心肌应变在子痫前期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分层评价方面的价值及其与不良妊娠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子痫前期的单胎妊娠女性95例作为子痫前期组,再根据美国超声心动
目的:通过比较在加速康复外科(ERAS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模式下实施微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MIPD minimally invasive pancreaticoduodenectomy)和开放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 open pancreaticoduodenectomy)两种手术方式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资料及指标,讨论微创与开放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术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以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中脑黑质区致密带多巴胺能神经元发生退变、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异常聚积形成路易小体以及铁沉积等。目前我国有超过200万的PD患者,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到2030年该数字预计将激增到500万,占世界PD患者总数的一半以上。虽然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联合舍曲林治疗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疗效,及对焦虑、认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同时在治疗后进行随访,评估t DCS治疗的后效应持续情况。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纳入40名PSD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相似的康复治疗方案及抗抑郁药物舍曲林50mg/d。在此基础上,实验组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假刺激治疗,阳极置于左背外侧前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典型的病理学特征是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丢失以及残存神经元内路易小体的形成。路易小体的主要成分是错误折叠和聚集的α-突触核蛋白。除了其细胞内分布,α-突触核蛋白在细胞外主要以游离形式或外泌体形式存在。虽然外泌体形式α-突触核蛋白较少,但是外泌体α-突触核蛋白毒性更强,更容易被邻近细胞所摄取。目前认为,α-突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