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菔子的体内代谢及莱菔子中萝卜苷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来源 :山东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c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莱菔子炮制前后及莱菔子中的特征硫苷类成分萝卜苷的体内过程,通过比较生、炒莱菔子及萝卜苷的肠内菌代谢、降解动力学、灌胃给药后大鼠粪便尿液产物、入血成分、萝卜苷的药代动力学等体内过程的不同,为阐明莱菔子炮制前后其药性变化的物质基础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采用离体温敷共培养的方法,分别将生莱菔子、炒莱菔子、萝卜苷与正常大鼠肠菌培养液在37℃厌氧培养,利用HPLC-TOF-MS技术对各组分进行定性分析,推断其代谢产物以及相应的代谢途径。利用LC-MS技术、柱色谱技术、NMR技术对萝卜苷代谢产物进行纯化制备及结构鉴定。HPLC-DAD法对不同时间段萝卜苷进行含量测定,研究其在大鼠肠道菌群作用下的降解动力学。利用HPLC-TOF-MS技术,鉴定灌胃给药生、炒莱菔子、萝卜苷后的大鼠粪便、尿液、血液中的原型产物和代谢产物,比较生、炒莱菔子的体内代谢差异,推测莱菔子中糖苷类成分及特征硫苷类成分萝卜苷的代谢途径。利用高效液相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技术(HPLC-QQQ-MS),检测炒莱菔子水提液中萝卜苷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分为低、中、高剂量三个组,分别灌药量为0.3 m L、0.6 m L、1.2 m L,测定给药后0.083、0.25、0.5、1、2、3、4、6、8、10、12、24 h萝卜苷血药浓度,利用DAS软件计算各成分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并用SPSS统计相关参数,比较不同剂量组间差异。结果:炒莱菔子与大鼠肠菌培养液共孵育,共鉴定出代谢产物3个,分别是4-甲硫基-3-丁烯基硫代葡萄糖、(Z)-β-D-(3-芥子酰基)呋喃果糖基-α-D-葡萄糖苷、芥子酸。生莱菔子与大鼠肠菌培养液共孵育,共鉴定出代谢产物4个,其中3个与炒莱菔子代谢产物相同,其区别性代谢产物是1-甲亚砜基-2-丁烯。发生的代谢反应主要为水解、还原、异构化反应。萝卜苷在大鼠肠道菌群作用下的降解动力学更符合非线性动力学过程。大鼠灌胃萝卜苷后,大鼠粪便中共鉴别出化合物5个,其中原型成分1个,代谢产物4个,发生的反应主要有还原反应、水解反应以及硫苷类成分的酶解反应;大鼠尿液中共鉴别出化合物6个,其中原型成分1个,代谢产物5个;大鼠血液中共鉴别出化合物3个,其中原型成分1个,代谢产物2个。大鼠灌胃炒莱菔子后,大鼠粪便中共鉴别出化合物13个,其中原型成分4个,代谢产物9个,萝卜苷主要发生酶解反应、还原反应,糖苷类成分主要发生还原反应、水解反应;大鼠尿液中共鉴别出化合物10个,其中原型成分3个,代谢产物7个,尿液中有芥子酸的单葡萄糖醛酸化产物;大鼠血液中共鉴别出化合物6个,其中原型成分3个,代谢产物3个。大鼠灌胃生莱菔子后,大鼠粪便中共检测到化合5个,其中2个原型成分,3个代谢产物;大鼠尿液中共分析鉴定化合物4个,其中原型成分2个,代谢产物2个;大鼠血液中共鉴定化合物3个,其中1个原型成分,2个代谢产物。通过液质联用技术,对特征硫苷类成分萝卜苷的血药浓度检测方法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证明萝卜苷在检测条件下,线性关系良好,R为0.9931,低、中、高剂量下的准确度分别为93.19±2.37、87.91±4.77、101.50±2.45,日内精密度RSD分别为2.55%、4.84%、1.39%,日间精密度RSD分别为6.20%、7.64%、4.88%。各条件下稳定性结果均在(87.67±5.56)%-(101.74±2.11)%之间,专属性好。三个剂量下,中剂量大鼠的AUC0t和Cmax均高于低、中剂量组。结论:生、炒莱菔子提取液中的糖苷类化合物肠内菌转化产物相同,无差异。炒品显著区别于生品的是萝卜苷的肠内菌转化,炒品中萝卜苷含量很高,在肠内菌中代谢为4-甲硫基-3-丁烯基硫代葡萄糖,而生品肠内菌中仅有少量未被酶解的萝卜苷被代谢为4-甲硫基-3-丁烯基硫代葡萄糖。生品显著区别于炒品的是1-甲亚砜基-2-丁烯,推测其前体化合物是萝卜苷的酶解产物(E)-1-(methylsulfinyl)-4-thiocyanatobut-1-ene,因炒制抑制萝卜苷酶解,故炒品代谢产物中无1-甲亚砜基-2-丁烯。萝卜苷单体给药和炒莱菔子水提液给药相比,大鼠粪便、尿液、血液中代谢产物种类无明显差异。生、炒莱菔子水提液相比,其糖苷类化合物在血液、尿液样品中无显著差异,在粪便样品中差异显著,炒莱菔子粪便样品中鉴定出糖苷类化合物原型及代谢产物共6个,包括β-D-(3-二氢芥子酰基)呋喃果糖-α-D-(6-二氢芥子酰基)葡萄糖苷、(Z)-β-D-(3-二氢芥子酰基)呋喃果糖基-α-D-葡萄糖苷等,而生莱菔子中只发现了芥子酸、二氢芥子酸。硫苷类化合物在粪便、尿液样品中其差异代谢产物是(E)-1-(methylsulfinyl)-4-thiocyanatobut-1-ene,该化合物在炒莱菔子粪便、尿液样品中均能检测到,为炒莱菔子中萝卜苷在体内发生酶解反应的产物。(E)-1-(methylsu Lfinyl)-4-thiocyanatobut-1-ene是生莱菔子原药材中的化学成分,在粪便、尿液样品中未能检测到。硫苷类化合物在血液样品中其差异代谢产物是5-甲亚砜基戊-4-烯腈,生莱菔子血液样品中未检测到该化合物。炒莱菔子中萝卜苷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表明萝卜苷在低、中、高三个剂量下,其在大鼠体内药动学均符合二室模型特征,且药时浓度曲线均出现双峰,表明萝卜苷在体内存在肝肠循环的吸收特征。AUC0t和Cmax均是中剂量更好,即相当于成人每天用药莱菔子原药50 g,这与我们的临床用药相符。本文对莱菔子炮制前后其化学成分的体内代谢进行研究,通过分析主要成分的体内代谢产物、代谢途径和代谢规律,为莱菔子炮制后药性变化的物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新一轮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领域的各个学科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致力于开创新的教学手段,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而这期间,运用数学结构法进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结构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将各种教学任务划分为若干个单元,用层次分明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论文重点对小学数学中的"结构化"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与讨论。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小学习作教学要让小学生有习作欲望,有事可写,有话可写。小学生因积累少、缺乏兴趣,普遍反映“习作难”,导致不愿写,不会写,写不好。文章就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的策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教育理念不断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落实需要教师着重关注学生主体地位,以及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思维的变化。思维导图是新时代下的教学方式,是一种结构化思考的高效工具。它的出现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绪,重塑更加有序的知识体系。文章从思维导图的作用出发,主要分析和探究了如何利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和复习环节,以促进学生知识和思维的结构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结构化教学的方法整合内容,建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深化他们对概念、原理、公式的理解.本文主要从整合建构、探寻原理、可视处理、立足实际及联系生活等角度阐述结构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正>统编教材十分重视习作教学,专门编排了以习作能力发展为主线、独立的习作单元,被看作是教材编排的创新举措和突破。习作单元从三年级起每学期安排一个习作关键能力为训练目标,单元中各个板块如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单元习作等都是围绕关键能力设置的教学内容。在这样的单元教学中,教师需要破除普通阅读单元的教学模式,将指向阅读以理解内容为主的教学目标转变为指向表达以学习、实践写作方法为主的教
期刊
数学是小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深入学习数学已成为小学新课堂教育的重点。提高教育质量和体系,结构教育是小学数学教育的现代趋势,实现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手段,可以使学生接受更深入的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特别是近年来,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结合小学数学教师的不断探索和实践,采用了结构化教学法。本文对结构教育深入学习小学数学的实施,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掌握主要知识点内部的关系,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是学生主体的认知行为,同时也是学生主体的学习过程。因此在建构主义教学理念的引领下,更多的教材都使用了结构化的教学方法。所谓的结构化教育是指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老师把教学课程转变为学习目标,让学生为了达到学习目标,掌握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合理地建立起知识的方式。这种方法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运用,除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结构以外,还推动了学
罗兰·巴特对资产阶级戏剧、布莱希特戏剧和人形净琉璃的认识体现了他“意指行为”研究的三个阶段。他最初撰写剧评是出于对资产阶级戏剧的不满和对戏剧改革的期盼,他认为资产阶级戏剧与诸多资产阶级文化现象一样,是以特定的意指行为造成意义“封闭”的“神话”编造术。后来,他在有关布莱希特戏剧和人形净琉璃的文章中使用“震动”一词描述这两种戏剧对意指行为的改变。布莱希特带来的“震动”在于他以“姿势”和“陌生化”把历史
习作例文在习作教学中的作用很大。通过例文,指导学生的习作训练,将习作知识、理论与技巧融合教学,对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需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例文,有效利用例文。在利用例文进行习作教学的过程中,需将对例文内容的关注引向对例文表达方法的把握;多采用比较阅读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适合他们的表达形式;鼓励学生学习例文时发散思维,延展写作的可能性,敢于质疑,培养批判性学习的意识。通过改变例文的学
网络竞技类游戏中,游戏美术设计要兼顾功能性与美观性,游戏的画面布局、关卡切换、色彩氛围营造等视觉元素设计对于凸显游戏内容的叙事性和沉浸感有着重要作用。视觉元素之于游戏沉浸感的塑造有三个主要方法:从游戏故事背景、情节任务等塑造虚拟场景;简化游戏交互界面提升玩家的沉浸体验;优化关卡和氛围设计提升玩家的整体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