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微环境诱导TLR 2/4表达改变并协同高危型HPV感染致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50025547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阴道微生态环境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间的相关性;研究阴道菌群及微生态环境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影响;探讨不同阴道微环境下TLR2/4的变化对宫颈上皮内瘤变发生发展的潜在作用。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共448例纳入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剔除18例资料缺失的患者,对余下430例患者以HR-HPV感染率为匹配条件、按1:2的比例进行病例匹配,最终,共有177例病例纳入与细胞学及病理学相关的研究中。本研究中,阴道微生态标本均取自阴道后穹窿及阴道侧壁上1/3的阴道分泌物。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等分析方法分析数据。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正常组与病变组中HR-HPV的感染率及其分布存在差异。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HR-HPV的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正常组中,最易感染的HPV型别分别为HPV52,HPV58和HPV51;在CIN I患者中,最易感染的HPV型别分别为HPV52,HPV16和HPV18;在CINⅡ及以上患者中,最易感染的HPV型别分别为HPV58,HPV16和HPV18。2、与非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患者相比,BV患者中HR-HPV感染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6.17%vs 26.92%,χ~2=4.377,P=0.036)。以加德纳菌为优势菌的患者的HR-HPV的感染率(72.73%)明显高于以乳酸杆菌为优势菌的阴道微生态环境中的HR-HPV感染率(44.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34,P=0.04)。在唾液酸酐酶阳性患者中HR-HPV感染率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08,P=0.004)。但是上述指标与HPV16/18型的感染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3、比较不同阴道优势菌与细胞学结果的相关性发现,以加德纳菌为优势菌的患者的HSIL发病率显著高于以乳酸杆菌为优势菌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50%vs 3.23%,P=0.015)。4、与唾液酸酐酶阴性患者相比,在唾液酸酐酶阳性患者中发生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概率明显增加(31.37%vs 17.46%,χ~2=4.168,P=0.041)。但唾液酸酐酶阳性患者中的CIN I发病率和CINⅡ发病率没有统计学差异(26.32%vs 15.79%,χ~2=0.302,P=0.583)。5、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的菌群构成与正常宫颈患者中的菌群构成具有相似性,但各菌群间的占比不同。在正常组中,乳杆菌属占绝对优势。在病变组中,加德纳菌属占绝对优势。病变组中的物种多样性显著高于正常组,但是二者菌群分布丰度(即Chao指数和ACE指数)未见明显差异。6、在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唾液酸酐酶阳性患者的TLR4相对表达水平较唾液酸酐酶阴性患者显著上升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5)。结论:以阴道加德纳菌为优势菌的细菌性阴道病会导致高危型HPV感染率升高。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主要阴道优势菌群是加德纳菌,且其分泌的唾液酸酐酶是导致宫颈上皮内瘤变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且唾液酸酐酶阳性的患者中,TLR4表达显著上升,TLR4通路的激活可能是加德纳菌导致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作用机制之一。
其他文献
报纸
近年来,在国家产业政策引导、市场需求刺激以及影视公司自身发展需要等因素影响下,资本市场上掀起了影视公司并购热潮。但由于我国电影行业的经营特点和并购经验不足,预期中的“协同效应”难于发挥,致使有些公司自身陷入了财务危机和经营危机。本文以“长城影视”退市作为切入点,根据对企业并购中实施价值管理必要性的阐释,总结性地提出了我国影视公司并购中应针对:价值发现、价值评估、价值控制及价值实现等几个方面加强价值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李金斯坦(Lichtenstein)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对血清睾酮浓度、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月80例腹股沟疝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TAPP组(n=44)与Lichtenstein组(n=36),记录两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血清检测睾酮和MMP-2水平。结果:TA
目的:探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前预先准确选择合适的3D补片治疗腹股沟疝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10月收治的35例(38侧)腹股沟疝患者,均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术前通过拍摄骨盆正位片,测量髂前上棘内下缘至耻骨联合中点的直线距离,体表标记测量的内环直径,通过测量数值评估选择适宜的3D补片,4例为13.4 cm×7.9 cm大,22例为15.7 cm×10.3 cm,
通过使用自动滴定仪滴定法对水中高锰酸盐指数进行试验,检出限与测定下限均符合国标方法要求,同等条件对比手工法后发现数据精密度、准确度更好,而且自动化程度高、干扰因素少,非常适用于水中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