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语际旅行:弗洛伊德主义中国化问题探究

来源 :西南师范大学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H_5905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立足于弗洛伊德主义在中国的译介、传播和发展线索,从影响和比较的角度来审视弗洛伊德主义中国化的选择、改造和转化。试图探索弗洛伊德主义满足了中国文学什么样的内在需要和给中国文学带来了什么样的文化质素,考察其对中国文学产生影响的特殊方式和复杂过程。全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着眼于弗洛伊德主义在中国的理论旅行,第二部分侧重于寻找弗洛伊德主义与本土文论话语之间进行对接的契合性因素,第三部分则主要从具体的20世纪中国文艺思想的横向拓展出发,展开弗洛伊德主义对中国文艺思想转向影响的探讨。 20世纪的中国文坛,弗洛伊德所代表的精神分析文论两度引起强烈的反响,成为一时“显学”。这是本土理论界主动和积极选择的结果,弗洛伊德强调人的自然本质的精神分析理论被功利性的选择和工具性的接受,被主观的诠解为了一种社会学说,成为弘扬人性并藉以进行思想启蒙和解放的武器,满足了反封建禁欲主义和对极“左”思潮反拨的需要,这一历史必由之路的前提是选择客体提供了自己的可选择性,同时选择主体原生的思想结构和先在的目的引发了这一选择冲动。 获得合法性的弗洛伊德在中国现当代文艺理论思想的两次转向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一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所揭示的性本能为“五四”文化运动所接纳,中国新文学中的性爱文学从这里找到了突破口与起点,助长和鼓励了新文学中性意识的滋长。二是无意识在中国新时期文艺思想中的考察,拓展了无意识与文学创作、文学欣赏以及与文学本体之间关系的探讨,加深了对美、美感、艺术创造和文学作品的复杂性、立体性、动态性的认识。 然而,由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社会政治造成的知识者巨大的心理矛盾制约下,弗洛伊德主义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是零散和断片的,它没有作为一种文化哲学观念为中国理论批评家或作家所理解和接受。从这个意义上说,弗洛伊德主义的创造性、革命性以及它的片面性、局限性都未能在中国文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或展开。
其他文献
动物与人的关系经历了由敬畏为神,再到生活中为人利用和提供生活资料、甚至问题解决方式的不可缺少的“朋友”,以及在两者基础上形成的虚幻的“动物国度”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
学位
随着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国家加大交通基础建设投资力度,隧道施工技术在公路建设中越来越来普遍,而小间距隧道较连拱隧道具有抗震性好及造价相对较低,在地
文学语言问题长期以来是一个备受文论家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具有意义的课题。文学是用语言构筑的艺术世界,文学是以语言为媒介的艺术。正是语言这一独特的构筑方式使文学和其它
现阶段,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是目前绝大多数建筑工程都会采用的一种技术,但是由于施工现场地复杂性导致在应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时候会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导致建筑裂
在城市化经常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电力配电网能够很好地保证城市用电量的需要,同时,在电力系统中配电网还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配电网运行的情况影响着城市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
《庄子》虽是一部哲学、美学著作,但其蕴含着丰富的诗学思想,前人对此虽有所研究,但是还远远不够。本文通过对《庄子》原著作细致、系统的解读和研究,发掘其中蕴含的诗学思想,力求
李锐的小说创作根植于吕梁山干裂苦焦的黄土塬以及四川自贡那座萧索动荡的银城。无论是哪一个版块的书写,李锐的小说创作始终以“悲凉”为基本底色,以“冷峻”为基本风格。不论
丝瓜烂花,可分为有臭味和无味两种。花朵发臭而没有霉层的多由细菌性病害引起,可以用农用硫酸链霉素等配合铜制剂喷雾防治;花朵无臭味而有白色或灰色霉层出现,可能是绵疫病、
池莉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其近期作品又呈现出"女性主义文学"的特征.池莉小说塑造了众多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描述她们的挣扎、反抗、突围与选择.表现她们适应生活环境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