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n元素对5083合金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腐蚀性能影响的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lgb7758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083合金是中等强度的Al-Mg系铝合金,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高的韧性和适宜的成型性能,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及汽车工业。5083合金强度是制约其应用的主要问题,因此提高5083合金的强度是研究的主要热点。本文通过水冷铜模铸造方法,研究添加不同质量分数Zn元素的5083合金铸造性能。分析了快速凝固对合金中的溶质元素偏析的影响。通过大塑性变形轧制,制备晶粒尺寸为纳米的合金材料。水冷铜模铸造可以使合金快速凝固条件下,减小铸造合金的晶粒尺寸,降低合金中的溶质元素偏析程度。然后对合金进行均匀化处理分析,均匀化处理制度为475℃×10h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5083合金添加Zn元素后加工硬化能力提高,可以通过大塑性变形轧制制备超细晶合金,轧制后的合金晶粒尺寸为200nm左右。本文以添加不同质量分数Zn元素的5083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直读光谱仪(ICP)、扫描电镜(SEM)、金相显微镜(OM)、X射线衍射仪(XRD)、能谱分析(EDAX)、电化学工作站和透射电镜(TEM)等技术分析测试。通过室温拉伸、硬度测试和腐蚀性试验等对材料的微观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使用设计水冷铜模模具铸造,使添加不同Zn元素的5083合金在较大的过冷度下快速凝固,获得大致相等的等轴晶晶粒,晶粒尺寸约50-60μm,且合金晶界上金属间化合物量明显减少。(2)利用XRD分析及Vegard’s定律,估算铸造及均匀化处理后添加0%、1.5%、3%和5%Zn元素的5083合金溶质元素的固溶度。结果表明:添加不同质量分数Zn元素5083合金通过水冷铜模快速凝固铸造,可以降低铸造合金中溶质元素Mg和Zn的偏析程度。随着Zn含量的增加,Mg和Zn元素容易以金属间化合物析出,导致Mg元素的固溶度降低。Zn元素的添加阻碍铸态合金中Mg元素固溶于合金的基体内部。(3)铸造合金的抗拉强度随着Zn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加而增加。当添加Zn元素的质量分数为0%、1.5%、3%和5%时,铸造合金的抗拉强度分别为:160MPa,171 MPa,245 MPa和365 MPa,而延伸率均小于1%。断口分析表明,铸造合金的断裂机制主要是沿晶界解理断裂。(4)均匀化处理表明:铸造合金在475℃×10h制度下进行均匀化处理,Mg和Zn元素大部分固溶到Al合金基体内部,合金的晶粒尺寸没有长大,同时无过烧现象。因此,合金的理想均匀化处理制度为475℃×10h。快速凝固的水冷铜模铸造缩短了均匀化处理时间,节约了均匀化处理过程的能量消耗。在晶界上残留第二相成份分析表明:金属间化合物主要由Fe和Si元素组成。(5)对均匀化处理的合金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可知:均匀化处理的合金抗拉强度随着Zn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加而增加。当添加Zn的质量分数为0%、1.5%、3%和5%时,合金的抗拉强度分别为:295MPa、355MPa、360MPa和425MPa,延伸率为7.5%、5.5%、4.6%和4.1%。断口分析表明,均匀化处理后的合金断裂机制主要为韧性断裂。(6)合金进行总压下量为85%轧制后,晶粒尺寸小于200nm。随着Zn元素质量分数的提高,合金的晶粒尺寸降低。其原因是合金的加工硬化率降低。(7)轧制后的合金,抗拉强度大幅提高。Zn元素的添加量0%、1.5%、3%和5%时,合金抗拉强度分别为:406MPa、495MPa、560MPa和596MPa。其中添加5%Zn元素的合金,其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为596MPa和567MPa。该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是退火处理5083合金的2倍,但轧制后合金延伸率下降。(8)将合金在质量分数为3.5%的NaCl水溶液中进行浸泡试验和电化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Zn元素质量分数的增加,均匀化处理的合金耐腐蚀性能下降。且轧制后的合金耐腐蚀性能低于均匀化处理的合金。
其他文献
钛合金密度低、强度高,是航空发动机压气机的关键材料。但是,钛合金在500℃及以上温度服役时抗氧化性能不足,尤其在海洋大气环境中,钛合金遭受Cl-、O和水蒸气等的协同腐蚀,其腐蚀速率不仅远高于空气的氧化速率,甚至在较低的温度下,合金亚表面就会生成厚的脆性溶氧层,致使合金的力学性能显著下降。表面施加防护涂层可以提高钛合金的高温耐蚀性。本文设计、制备了厚度大于10μm的Ti(Al)N单层和Ti(Al)N
精炼过程中快速高效地去除钢中夹杂物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不同形态夹杂物的去除效果在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议,尤其是固态夹杂物更易去除的观点尚未被广泛接受。为此,本文基于物理模拟实验,详细研究了固态夹杂物和液态夹杂物在钢-渣界面处的运动特性,同时,通过建立定量描述固态夹杂物和液态夹杂物穿越钢-渣界面运动过程的数学模型,从理论上研究揭示精炼钢包内固态夹杂物更易去除的机理,从而为洁净钢生产实际提供理论依据和
进入21世纪,“资源、能源和环境”已成为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优先主题,是支撑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当代钢铁生产流程中,钢铁企业广泛使用酸洗去除带钢氧化铁皮,但其产生的废酸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与此同时,为保证酸洗效果,并提高生产效率,大量使用盐酸、硫酸等强酸。造成“欠酸洗”、“过酸洗”等表面缺陷,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因此,面对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为适应我国节能减排的基本方针,下游生产企业迫切需要“减酸
面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和生存空间问题,产品的微小型化已成为一种迫切的趋势。随着微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在航空航天、国防工业、微电子工业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对在高温环境下具有高强度的微型结构和零件的迫切需求,单晶高温合金材料制造的微型结构/零件结合了微型特征和高温合金材料的耐高温性能,被广泛的应用于耐高温的工作环境中。近年来,微切削技术尤其是微铣削加工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促进了微切削技术在切削机理、工艺装
低碳微合金钢具有高强度、高韧性和优异的焊接性能而被广泛应用。这类钢采用低碳成分设计保证良好的焊接性能,同时添加Nb、V、Ti和Mo等一种或多种微合金元素,主要通过析出强化来提高实验钢的强度。在合金元素添加量相同的条件下,析出强化增量主要受析出相的尺寸控制。析出相尺寸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析出相的形核驱动力、析出相与基体之间的界面能以及析出相的形核质点。本文通过调整控轧控冷的工艺参数获得高密度的纳米级
近些年,新型材料不断的涌现和快速的发展。所谓的新材料是指新出现的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或采用新技术(工艺,装备),使传统材料性能有明显提高或产生新功能的材料。新型材料的推广和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其合理的机械加工工艺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微细小的零部件已经在许多重要领域起着重要作用。将新型材料应用在微细零部件上也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磨削作为一种特殊的
新型纳米合金FeCoHfBCu-HITPERM因具有优异的高温软磁性能,进而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采用传统单辊熔体急冷法制备出(Fe1-xCox)86Hf7B6Cu1(x==0.3~0.6)合金薄带,并对其进行中频磁脉冲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穆斯堡尔谱及正电子湮没寿命谱(PAS)等测试分析方法,研究了磁脉冲处理前后试样微结构及结构缺陷的变化,并用随机共
NiMnSb基Heusler合金作为一种新型的多功能合金因优越的磁控性能,如磁形状记忆效应,磁热效应,交换偏置效应以及磁阻效应等,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直至目前,有关该材料的晶体结构、微观组织、磁性能以及机械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均被广泛报道。但有关该材料的许多基本信息,如调制马氏体相精确晶体结构、变体类型及取向关系、微观组织演变机制等问题还不清楚,这严重制约了有关该材料性能优化与应用方面的研究。为了揭
高强高导Cu-Ag合金具有优良的力学和导电性能,是高强磁体绕组线圈核心导线材料。随着更高强度磁体需求的增加,对高强高导Cu-Ag合金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探索高强高导Cu-Ag合金性能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Cu-Ag合金中纳米析出相的调控是优化合金性能的重要因素。本文在通过研究Ag-Cu固溶体合金揭示纳米Cu析出相析出行为的基础上,选取目前高强磁体导线中最常用的高Ag含量Cu-Ag合金成分,通过微量
随着我国陆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逐渐枯竭,蕴含着大量油气资源的海洋已经成为我国能源开采的重要发展方向。现有690 MPa级海洋平台用钢存在韧塑性差、合金成本高等诸多缺点,高成本的轧后循环淬火及长时间回火的生产方法也为我国海洋平台用钢产品的制备带来了许多难题。作为海洋平台的核心结构部件,新型高强韧钢的开发已经成为实现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基于物理冶金学、材料学及腐蚀电化学相关知识,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