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法治化研究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vinc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正处于人地关系较为紧张的阶段。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产生的矛盾日益显著,例如扩张建设用地与保护耕地之间的矛盾、土地资源稀少与土地使用低效之间的矛盾。农村宅基地在我国建设用地中占比很大,当前也存在诸多违法用地的乱象,诸如宅基地乱占乱建、“小产权房”问题、宅基地的私下交易、农民“被上楼”等等。既有研究主要是从物权的角度来理解宅基地使用权,认为当前宅基地权利体系出现了问题,并提出应当完善与产权相关的法律法规、产权制度改革设计来解决相关问题,致使宅基地管理研究陷入“管理侵权”、“管理滥权”的视角。但是,这种视角难以解释当前宅基地管理中出现的各种乱象。在现实中,无论是政府管理还是农民使用,都淡化了宅基地“权利”的色彩,而是将宅基地使用权当作一种“资源”,即政府管理的是作为资源的宅基地,农民使用的也是作为资源的宅基地。由于不同村庄的农民对宅基地有着复杂的诉求,这与政府、村集组织的管理形成张力,从而致使问题发生。文中认为不同村庄所产生的宅基地问题均与宅基地的财产属性有关,根据土地财产属性的强弱及成因可将村庄分为市场导向型、政策导向型、一般农业型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偏远的农业型村庄,宅基地的财产价值因缺乏市场获利机会而长期保持低且平稳的水平。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农村人财物流失严重,村庄社会结构迅速解体,政府也失去了管理动力,集体权能虚化严重,农村宅基地利用走向放任自流。于是,村庄中区位条件好的地段常有农民乱占乱建的现象,区位条件差的地段便会出现宅基废弃的闲置现象。第二种是在城中、城郊及发达地区的村庄,当宅基地的财产属性因市场作用增强后,农民对宅基地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宅基地逐渐剥离生产功能,其利用方式随之发生很大变化。一些村集体、农民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后,与开发商达成合谋,在宅基地上违法建立、出售“小产权房”以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地方政府在维稳事务的压力下未对此进行严格管理,从而造成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失衡。第三种是搞增减挂钩的农业型村庄,国家实施增减挂钩政策,希望通过土地指标市场化,来打通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以政府财政的再分配使远郊村庄获得宅基地复垦收益。但是,宅基地复垦收益并不是宅基地作为生产要素参与了城市经济发展而来的,而是国家对城乡建设用地的指标控制所产生的。一旦放开指标供给,这种收益也会消失。由于增减挂钩政策本身存在偏失,与农民多元化的诉求形成张力,且村级组织做动员工作中存在诸多不规范之处,未依法引导农民自愿退出,由此带来农民“被上楼”的问题。通过对上述三种村庄宅基地管理中的主要问题的相关分析,可以发现不同村庄存在的问题不同,其内在机理也不同。因此,在宅基地管理上可以采取分类管理的思路,加强法治建设,推进宅基地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在一般农业型村庄,应当调动政府、村集体的管理积极性,给予村组织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规范农民的宅基地使用行为,提高宅基地的资源利用效率。在市场导向型村庄,应当均衡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明晰宅基地的权属关系,加强宅基地的变更登记工作,保障宅基地流转市场的秩序。在政策导向型村庄,应当尊重农民意愿,鼓励自愿有偿退出,提高外来资源的使用效率,以低交易成本达到引导农民集中居住的目标。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产品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投资者对公司信息质量要求变得更高,同时信息解读难度也逐渐增大,因而投资者对分析师预测报告的需求愈加旺盛。分析师作为重要的信息中介之一,同时扮演着信息使用者和信息提供者的角色,其对公司年报进行研读后会发布盈利预测报告,预测质量会直接影响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判断。投资者对信息需求的增加,促使分析师需要花费更多精力去分析定量信息以外的信息,因而
我国城镇化率由1978年17.92%提升到2018年的59.58%,现已进入城镇化质量提高的关键时期。农民工在城市购房最终决定着农民工城市生活质量和社会融入水平,户籍地就业机会的充足决定了返乡置业的可能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工的住房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重点研究了农民工迁移意愿对置业选择的影响,探讨影响农民工置业选择的因素,为农民工市民化的推进提供参考。首先,本文归纳整理了关于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革,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未来一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对一国的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其研发创新活动不仅是其取得核心竞争力、维持市场竞争地位和提高盈利能力的基础,更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而资本市场作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研究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如何影响其在资本市场的表现等一系列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有利于企业做出科学的研发投入决策,投资者做出理性的投资行
自2013年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在促进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我国“借船出海”战略的发展。但是,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主要为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市场化发展程度不够高,基础设施的建设也不够完善,制度环境比较复杂,使我国对其投资面临着较高的制度风险。为此,探讨东道国制度质量对中国OFDI的影响,对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
经济主体对市场的预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积极正面的预期对经济平稳发展至关重要。随着经济结构的逐步调整,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不确定性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而明显上升,导致企业和公众的预期受到影响,经济主体的信心也受到动摇,从而可能影响到我国经济增长潜力的释放。由于资产价格的变动被普遍认为反映了经济发展的预期,在此背景下,资本市场的发展对公众预期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试图以资产价格作为切入点,探
2002年上交所和深交所公布了大宗交易实施细则,标志着我国二级市场大宗交易的开端。大宗交易至今已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当下国内二级市场的大宗交易特点为整体规模逐步扩大,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度也在不断提高。因此,随着投资者交易活动的愈发频繁,很多机构和大股东的增减持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如果市场出现大规模减持,必然会对整个二级市场造成很大的冲击,因此,本文选择在二级市场发生的大宗交易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大宗交
基础设施作为建筑业的重要支柱,为国民经济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在新形势经济背景下,基础设施日益增长的发展需要同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之间开始出现矛盾,探索新模式促进基础设施项目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故本文提出将PPP+EPC模式合理引入基础设施项目的管理中,充分发挥PPP模式的投融资优势和EPC模式的建设管理优势。但是,作为一种兼具开放性和复杂性的系统,PPP+EPC模式
从澳大利亚国内竞争法律政策开始并经由OECD推动,竞争中性原则现在已成为国际软法,对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国家和企业提出了新的议题和挑战。企业竞争中性逐渐成为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在国际贸易与投资领域不断强调的重要经贸规则,并且已经体现在国内法以及双边和多边经贸协定等多个重要场景之中。在逐渐趋严的国际投资环境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高交易价值和高失败率的“双高”特征也引发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然而,现有研究主要集中
股价崩盘现象是指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短时间内出现快速、大幅度下跌的现象。股价崩盘不仅会严重损害上市企业股东的利益,动摇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甚至会造成资源错配,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危及到实体经济的健康。而高管团队作为公司的决策者和领导者,存在过度自信倾向的高管对公司的投资偏好和项目决策都会产生影响。因此研究高管团队过度自信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从行为金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既是对国家基层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城市社区推行网格化治理十几年以来的一次实战效果检验。作为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社区治理的手段和效率能否有效的提升,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的现阶段,必须重新审视和改变防控的思维、职责和目标。本文将疫情下杭州市三墩镇S社区的网格化工作开展情况作为研究分析的切入点,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深入的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