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地区软土路基处理与固化剂加固软土力学性质研究

来源 :东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rb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软土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滨海平原、河口三角洲等地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软土区内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日益增多。然而,由于软土具有天然含水率高,孔隙比大、渗透性小、压缩性高等特点,相关学者及工程技术人员视其为“问题土”。因此,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鉴于此,本文密切围绕我国软土地区重大基础工程建设与运营的迫切需求,采用理论分析构建数学模型、室内试验探究基本特性相结合的手段,深入研究袋装砂井加固效果、固化剂改良滨海地区软土常规三轴强度特性、三轴蠕变特性、不同应力路径下强度特性、汽车循环荷载下动力特性等内容,进而评价地基处理及固化剂加固效果。本文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袋装砂井室内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袋装砂井法是一种非常适合用于软土加固处理的方法,加固效果十分明显,软土的初始含水率以及排水方式对其加固效果有一定的影响,袋装砂井的数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其中5个袋装砂井的沉降量较数量为1时沉降量要来的更大,表明砂井数量越多,其沉降量也越大,加固效果越好。
  (2)基于室内三轴试验,研究不同影响因素下加固土常规三轴强度特性、三轴蠕变特性、不同应力路径下强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固化剂掺量、围压、龄期、水玻璃掺量都对改良土力学性能影响较大。其中当龄期由14d增加到28d时,固化剂改良土初始弹性模量由60.9kPa增加至191.2kPa,增长幅度约为214%。
  (3)固化剂加固滨海地区含砂软土常规三轴剪切试验表明,改良土破坏应力随着干砂、固化剂掺量的增加而大幅上升,其残余应力在干砂掺量为30%时达到444kPa。当固化剂掺量由3%增长至9%时,其破坏应力由236kPa增加至555kPa,增长幅度约为135%。试样在不同偏应力作用下,经历的蠕变阶段也各不相同,其分别经历了稳定蠕变阶段,衰减蠕变阶段和加速蠕变阶段。
  (4)基于室内长期循环三轴试验,研究不同影响因素(固化剂掺量、围压、龄期、水玻璃掺量、荷载幅值)对加固土刚度及阻尼比随荷载振动次数的演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固化剂掺量、水玻璃掺量存在最优掺入量,其中固化剂掺量为15%时,滨海软土的加固效果达到最佳,当水玻璃的掺入量在3%时,其最终的刚度值要略高于掺入量为5%时的刚度值。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仅分析和讨论在中小型水电站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下,合同履行的中后期工程试运行及交接事项中存在的问题。由于EPC工程總承包管理的性质,业主与总承包方之间没有传统模式的监管手段,合同内容又不可能包罗万象,总承包方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导致在工程移交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如业主与总承包方移交信息不对称、设备调试项目不齐等问题。本文从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下建设的几座中小型水电站
期刊
针对干旱区平原水库水深浅、风速大、气温高、空气相对湿度低,导致蒸发损失严重的问题,本研究在吐鲁番市胜金乡胜金沟三期水土保持水库进行现场试验,采用对水库覆盖不同面积的磁性浮板与非磁性浮板来减少水面的蒸发,分析相同覆盖面积下磁性浮板成片整体分布与非磁性浮板分散分布对水库水面蒸发的节水效率。并对磁性浮板与非磁性浮板分别按25%、50%、75%的面积覆盖水面,对不同材料覆盖水面后的工况进行记录,对记录的数据整理分析,计算出不同材料覆盖后抑制水面蒸发的节水效率。在现场试验的基础上,本文运用Fluent软件对水面蒸发
为了从细观角度研究渗透破坏的产生及发展过程,本文基于离散元基本理论、三轴试验以及流固耦合原理,采用颗粒流软件(PFC3D)与其内置的fish语言,确立了粘性土宏观参数(c、φ)与细观参数(bs、μ)之间的定量关系,编写了无粘性土的休止角颗粒流模型程序,快速、准确的对材料细观参数进行了标定。建立了砂砾石与砂的接触冲刷颗粒流模型,分别针对不同D10/d10比值(D10、d10分别为砂砾石、砂的有效粒径)下的接触冲刷模型进行模拟,分析了接触冲刷过程中砂砾石层及砂层的孔隙率、细砂流失量和颗粒运动轨迹等参数随渗流作
针对库尔勒市由地下水开采而引发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本文以库尔勒市各乡镇场为研究对象,采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库尔勒市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价;采用水位动态法、开采系数法和环境影响因子法对地下水超采区进行划分,同时从水量和水位“双控”的角度制定地下水综合治理方案;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体系;为验证治理方案,采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时间序列Holt-Winters和神经网络NAR模型对研究区典型监测井地下水动态进行预测,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1)2015年地下水总资源量为3
【摘要】某流域汛期洪水历时较长,洪峰流量较大,加之上游山区目前无控制性水库工程,平原区堤防工程配套不完善,导致流域防洪任务繁重,洪水已成为流域的主要灾害之一。流域大洪水往往由山区冰雪消融洪水与平原区暴雨洪水叠加后形成。本文根据流域洪水特点,结合防洪保护对象分布情况,认为山区冰雪消融洪水可通过山区水库“削峰滞洪”作用进行有效控制、平原区暴雨洪水可通过堤防工程进行直接防御,经初步研究提出库堤结合的防洪
期刊
河川径流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径流预测对区域水资源管理和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变化环境下河川径流具有复杂的非线性和非平稳性,极端水文事件频发,增大了水利工程的风险。为探究流域径流极值的非平稳性,更好地预测径流极值,本文以金沟河流域径流极值序列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非平稳性检验方法判定了径流极值序列的平稳性;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和归因分析,定性和定量地分析了多源影响因素对径流极值非平稳性的影响;借助“分解-预测-重构”耦合思想,建立组合预测模型对非平稳性径流极值序列进行了预测分析。主
为拓展基础水文气象资料严重匮乏的新疆天山西部区域的数据源,提供更高精度空间分辨率的数据,进而更好地对融雪径流、水文预报和流域径流规律变化等方面进行研究。本研究以天山西部区域作为研究区,借助1979-2005年实测及四种再分析数据,探究最为贴近研究区实测数据时空分布变化规律的再分析数据。基于三种预报因子筛选方法,探究最适合研究区降尺度分析的预报因子。基于六种统计降尺度模型和四种再分析数据,评估不同降尺度方法和数据在该区降水降尺度的适用性。采用极限学习机(ELM)统计降尺度模型和HBV水文模型,探究喀什河流域
为了解决悬沙排沙漏斗悬板表面泥沙淤积超载问题,文中提出了悬板近心端向上倾斜、近心端向下倾斜、悬板表面设置孔口和传统悬板表面设置直立挡墙四种体型。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不同悬板体型下共计120个工况的排沙漏斗开展了水沙分离性能试验研究,获得了悬板体型对水沙分离性能的影响规律。结合紊流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悬板不同体型时典型工况下排沙漏斗水气两相流流场,揭示悬板体型对水沙分离性能的影响机理。
  物理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悬板近心端向上和向下倾斜时,泥沙截沙率与传统排沙漏斗基本一致,截除率在θ=-15°时最大增幅为
【摘要】我国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使得各行各业的工作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在对水库进行除险加固以及管理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水利工程的建筑物难以发挥其整体效用,降低了我国的综合经济效益。本文主要通过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以及水库管理相关问题的分析,提出水库管理办法。  【关键词】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库管理  近年来,虽然我国较多行业的发展都使得社会经济效益得到了提升。但是就水库管理来说,其中
期刊
鉴于新疆远离海洋、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强烈等特征,决定了其是一个干旱与旱灾频发的区域,但由于该区域基础数据的匮乏性、监测站点的稀少性,极大的制约了对所在区域干旱及致害规律的认识,给防灾减灾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急需要开展干旱方面的研究以补充及完善相关方面的空白,更好的完善理论与指导实践。本文以天山西部山区的喀什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实测气象水文数据,对区域水文干旱指数(SHI)在该流域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探讨水文干旱对气象干旱的响应关系;基于不同模式的气候情景数据(NEX-G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