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拮抗菌及捕食细菌的筛选及两株拮抗菌的初步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ottwong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报道,"超级细菌"每年导致全球约70万人死亡,23万新生婴儿夭折,至2050年,死亡人数可能超过1000万。耐药病原菌的不断增加及扩散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但是新型抗生素的发现步伐日趋减慢,因此新型抗生素的挖掘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通过威海金海滩、小石岛和双岛湾近海三个地点的样品富集,利用稀释涂布的方法分离得到可培养海洋微生物,然后采用点种法筛选得到118株海洋拮抗菌和4株捕食细菌。本论文从筛选出的海洋拮抗菌中挑选了两株编号分别为BXN2401和BXO402的拮抗菌株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包括表型特征的分析,生理生化特征的鉴定,针对14株病原指示菌的抑菌谱的绘制,发酵条件的初步优化,基因组信息分析及其拮抗基因的预测等。通过16SrDNA序列比对发现目前已有效发表的细菌物种中未定德研所菌(Desemziaincerta DSM 20581T)与BXN2401拥有最高相似度(99.78%),运动鲁杰氏菌(Ruegeria mobilis DSM 23403T)与BXO402拥有最高相似度(99.35%)。通过抑菌谱的探索实验发现菌株BXN2401对12株指示菌有较广泛的抑菌效果,通过观察其抑菌圈大小可以初步判断菌株 BXN2401 对Vibrio aestuarianus ATCC 35048T,Vibrio diazotrophicus ATCC 33466T,Vibrio gazogenes ATCC 29988T,Vibrio parahaemolyticus ATCC 17802T,Vibrio natriegens ATCC 14048T,Pseudomonas aeruginosa ATCC 27853,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 25923,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 29213,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TCC 19606T和Arcobact r achromus NP18T 都有较强的拮抗活性,菌株 BXO402对Klebsiella pneumoniae ATCC 700603、Escherichia coli ATCC 25922 和 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 25923有较强的拮抗活性。然而通过两株菌的发酵条件的优化实验,并未筛选出适合菌株BXO402的发酵培养基配方。通过对菌株BXN2401和BXO402基因组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BXN2401有6个基因与产生抗生素相关的基因被比对、注释出来,其中有两个基因与产生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相关,有3个基因与产生链霉素相关,有一个基因与产生丁苷菌素和新霉素相关;BXO402有17个基因与产生抗生素相关的基因被比对、注释出来,其中有3个基因与产生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相关,有9个基因与产生链霉素相关,有一个基因与产生丁苷菌素和新霉素相关,有4个基因与产生新生霉素相关。本论文选取了 12株常见病原菌标准菌株和两株本实验室正在鉴定的2株潜在病原菌作为被捕食细菌,初步探究了 4株捕食细菌对这些菌株的捕食作用。实验发现4株捕食细菌对本实验中的14株指示菌有着相似的捕食谱,并且四株捕食细菌对本实验中的革兰氏阴性和革兰氏阳性指示菌都有捕食现象。为了丰富海洋微生物资源的数据,本论文对本实验室从不同的样品中筛选出来的三株潜在海洋新物种进行了多相分类鉴定。菌株FA15OT分离自中国威海双岛湾近海,革兰氏阴性菌,兼性厌氧。氧化酶和硝酸盐还原实验阳性,过氧化氢酶实验阴性。菌株FA150T的主要脂肪酸为Summed Feature 3(C16:1ω7c and/or iso-C1s:0 2-OH)(42.56%),C18:1 ω7c(12.51%),C16:0(10.43%),C12:0(9.75%)和 C14:0(9.11%),主要呼吸醌为MK-6,主要极性脂为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和磷脂酰甘油(phosphatidylglycerol,PG),基因组DNAG+C含量为31.34mol%。通过多相分类鉴定发现菌株FA150T为弓形菌属(Arcobacter)的一个新物种,命名为乳色弓形菌(Arcobacterlacteus sp.nov.),模式菌株为 FA150T(= KCTC 42593T=MCCC 1H00108t)。菌株NP18t分离自荣成某海参养殖池,革兰氏阴性菌,兼性厌氧。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硝酸盐还原实验阳性。菌株NP18T的主要脂肪酸为Summed Feature 3(C16:1ω7c and/or iso-C15:0 2-OH)(44.01%),C16:0(19.59%),C14:0(11.47%),C18:1ω7c(9.85%)和 C12:0(8.57%),主要呼吸醌为 MK-6,主要极性脂为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磷脂酰甘油(phosphatidylglycerol,PG)和双磷脂酰甘油(Diphosphatidylglycerol,DPG),基因组DNA G+C含量为29.54 mol%。通过多相分类鉴定发现菌株NP18T为弓形菌属(Arcobacter)的一个新物种,命名为透明弓形菌(Arcobacter achromus sp.nov.),模式菌株为NP18T(=KCTC 425592T=MCCC 1H001199T)。菌株SS2-24T分离自中国威海某海参养殖池,革兰氏阴性菌,兼性厌氧。氧化酶实验阳性,过氧化氢酶和硝酸盐还原实验阴性。菌株SS2-24T的主要脂肪酸为 Surmmed Feature 3(iso-C15:0 2-OH and/or C16:1ω7c)(25.49%),C16:oN alcohol(13.50%),C16:0(12.46%),C17:0 10-methyl(11.07%),C18:1ω7c(6.34%)和C17:1ω8c(5.93%),主要呼吸醌为Q-8,主要极性脂为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和磷脂酰甘油(phosphatidylglycerol,PG),基因组DNAG+C含量为51.09 mol%。通过多相分类鉴定发现菌株SS2-24T为湖菌属(Lacimicrobium)的一个新物种,命名为沉积物湖菌(Lacimicrobium sediminis sp.nov.),模式菌株为 SS2-24T(= KCTC 52472T = MCCC 1H00181T)。
其他文献
本文以黑腹果蝇为研究对象,构建pAAV-AlstR-IRES-EGFP质粒,并通过显微注射技术将质粒注射于果蝇胚盘中,构建AlstR转基因果蝇,并通过荧光检测、PCR验证以及发育进程观察证明转
近几年,细颗粒物PM2.5越来越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为了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理PM2.5,需要在野外布置多个监测仪器对其进行采样分析。采样分析的第一步,即对大气中PM2.5的浓度进行
图像融合旨在融合不同传感器拍摄的图像以生成高质量的目标图像,在视频监控和自动驾驶汽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多传感器融合图像不仅具有源图像不同的优点,而且消除了源图像中的冗余信息,对场景描述更为准确清晰。近年来,可见光和近红外图像的融合已成为图像融合的热门研究领域之一。与彩色可见光图像相比,近红外图像不仅不易受到光照、大气条件等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且具有更好的细节和对比度。通过融合彩色图像和近红外
本文首先回顾了产业链概念,加上对产融结合及协同效应的理解,形成了对产业链投资的宏观认识。产业链是指从供应商原材料获取到最终产品消费之间的每个环节所涵盖的所有价值创
糖类(包括单糖,寡糖和多糖)及糖缀合物在很多关键复杂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生物体中是不可缺少的。脂多糖由类脂A(内毒素)、核心多糖和O抗原(OPS)构成,是革兰
背景和目的:α-葡萄糖苷酶(EC.3.2.1.20,α-Glucosidase),属于淀粉水解酶类,能特异性水解低聚糖如麦芽糖、麦芽三糖等。同时,它还具有转糖苷作用,是工业中生产异麦芽糖、异麦芽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投身于国际化的浪潮,随着新兴市场吸引力的显现与“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部分中国企业选定丝绸之路沿线广泛新兴市场开展跨国经营。尽管中国跨国企业与东道国往往存在正向的技术势差,但获得新兴市场顾客认同仍非易事。现有跨国经营的顾客认同研究未涉及新兴市场企业进入新兴市场,即“新兴—新兴”的情境。鉴于组织创新统筹企业内外部因素发挥的关键作用,本研究围绕核心问题“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如何通过组织创
解偶联是线粒体在氧化磷酸化过程中发生的一个反应。它主要能激活基底氧化反应并消耗氧化能量来产生热量。呼吸作用解偶联及消耗能量产热对于机体的能量平衡和体重控制有着重
本文从种群数量、生物量和N、P生态化学计量角度对双岛湾SDW1、SDW2和SDW3三个站位(依据鳗草沉水深度,于最大低潮时选择水深0、0.5和1m依次设置)鳗草的种群生殖分配规律和策
选区激光熔化技术(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是一种新兴的金属制造技术并已经成功应用于传统结构金属材料的制造上。论文首次采用SLM技术制备了GZ151K镁稀土合金和GZ15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