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北部高寒草甸不同海拔植物群落物种共存机制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i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群落物种共存机制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通过对群落谱系结构和功能性状的研究,可以量化确定性过程(环境过滤、竞争排斥和限制相似性)以及随机过程在物种共存过程中的相对作用,准确评估决定物种共存的关键生态过程。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在维持高海拔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给该区域物种共存机制提供基础的科学资料,本研究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5个不同海拔梯度(3000 m、3250 m、3500 m、3750 m、4000 m)建立研究样地,通过开展野外群落学调查研究,对沿海拔梯度分布的土壤环境因子(土壤含水率SWC、土壤温度ST、土壤p H、土壤有机碳SOC、土壤全氮STN、土壤全磷STP)以及植物功能性状(植株高度PH、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含量LDNC、叶片有机碳含量LCC、叶片全氮含量LNC、叶片全磷含量LPC和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等进行测量记录。通过DNA条形码数据,建立了高支持率和高解析度的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系统发育树,对各海拔群落物种组成特征、功能性状结构、谱系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合不同海拔环境因子之间的差异性和变化规律,阐述了植物群落物种共存机制。本文试图运用物种、群落谱系结构结合功能性状的方法,探讨各个海拔梯度植物物种共存的主要驱动力,结果如下:(1)随海拔升高,土壤温度、含水量、土壤全氮及有机碳均呈现降低趋势。研究区共记录到草本植物75种,隶属26科54属。优势科是菊科(Compositae,11种)、禾本科(Gramineae,8种)、莎草科(Cyperaceae,3种)。植物在不同海拔分布各不相同,其中逆境耐受性较强的禾本科、莎草科植物在海拔3000-4000 m处均有分布。植物的科、属的数量均呈现单调下降趋势,而群落的稀有种数随之单调增加。(2)随海拔升高,群落物种丰富度及谱系α多样性PD均呈现单峰格局,即在海拔3500 m处植物群落物种及谱系α多样性达到最大;SES·PD值与物种丰富度无明显的相关性,在中海拔梯度,SES·PD值较高且为正值,在海拔4000 m处的SES·PD值最小且为负值。谱系β多样性指数随海拔升高呈现出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物种共存受到生境过滤的显著影响。在低海拔(3000 m)和中低海拔(3250 m)区域植物群落表现为谱系发散结构(SES·MPD>0,SES·MNTD>0),这说明竞争排斥是驱动物种共存的主要驱动力;中海拔(3500 m,3750 m)处同时存在聚集和发散两种谱系结构,生境过滤和竞争排斥共同维持群落物种多样性;高海拔(4000 m)群落谱系结构聚集(SES·MPD<0,SES·MNTD<0),其驱动因素与物种趋同进化和生境过滤有关。不同海拔上的土温、含水量、p H及土壤养分等均对植物群落谱系结构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土壤温度与含水量的影响极为显著。(3)基于功能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植物比叶面积、叶片有机碳、全磷表现出微弱的系统发育信号(K<1,P<0.05),受一定程度的系统发育历史的影响,植株高度、相对叶绿素、全氮和有机质含量等功能性状均未表现出系统发育信号,表明植物功能性状受物种进化的影响不大;随海拔升高,植物性状的功能结构由过度分散(NFI<0)向聚集(NFI>0)转变。共存物种所具有的功能性状表现出的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体现了物种受到相似环境影响而表现出趋同进化的趋势。而7个性状的种内变异表示性状的表现与环境筛选过程有关,性状相似的物种聚集在一起后,个体为了减少类似于邻体相互作用等生物竞争作用的强度,个体功能性状会趋异变化。综上所述,研究得出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群落植物所处的土壤环境因子、植物的功能性状及系统发育结构均随海拔升高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而且土温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高寒草甸物种共存的主要环境因素。种间竞争和生境过滤虽然是物种共存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但仍存在中性过程和相似性限制的影响,同时也可以看出确定性过程和非确定性过程在不同海拔下起不同程度的作用,以及确定性过程在整个沿海拔梯度高寒草甸研究区植物群落物种共存机制过程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其他文献
悲剧欣赏中的情感真实性问题一直是悲剧研究的热点。肯达尔·沃尔顿的“扮假作真”理论、诺埃尔·卡罗尔的“思想”理论以及彭锋的“身心关系”理论从“类情感”“信念/思想”两分、集中意识/附带意识并立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但未能完全解决悲剧欣赏中“虚构的悖论”。我们认为,悲剧情感包含于人类情感之中,产生原理与机制完全相同,因而必然是真实的;在悲剧欣赏中,观众的身体与心灵各行其是,身体畏惧灾难,而心灵却喜爱形象,
目的 探讨苗药复方隔山消积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隔山消积颗粒的化学成分,采用ADMETlab 2.0软件筛选活性成分;运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其作用靶标,并与GenCLip3数据库和GeneCards数据库获得的FD相关靶标叠合,获取治疗FD的靶标。构建药味-活性成分-靶标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关键活性成分和靶标。采用St
第一部分流式-荧光原位杂交(Flow-FISH)技术破膜条件的优化目的:建立适合与优化的流式-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ow-FISH)的固定与破膜条件。方法:通过Ficoll-paque离心分离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招募患者外周血标本中单个核细胞,每组取细胞5x10~5-1x10~6,将细胞膜染、固定后,使用Triton X-100、Saponin、Tween-20、Thermo Fishe
小学生很喜爱玩的,"爱玩耍"是孩子的本性。对小学数学课程来说,如果教师可以尝试着把课堂融合其中,不仅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将会得以有效调动,而且可以取得更加明显的课堂效果。
本文基于对莱奥纳尔多·达·芬奇在圣母感恩修道院的《最后的晚餐》中人物表情与动作定格的瞬间——耶稣所散发的神圣之光的观察,结合文艺复兴佛罗伦萨的社会文化背景、画家的手稿笔记、非传统壁画的技法,发现画中被神圣之光照亮的瞬间,是决定个体灵魂价值的关键时刻,是画家将理念转化为具体形象的表达。作品中蕴含的新柏拉图主义观念和表现方式,往往不易被人察觉,画家创作的诸多秘密便隐藏其中。
以某科研楼磁悬浮冷水机组供冷系统实际工程为例,对磁悬浮冷水机组的应用特点,特别是通过优化运行调节策略实现高效节能运行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分析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节能优化运行策略,进行运行调适优化。经连续监测发现,与原运行模式相比,调适优化后系统4月至11月中旬运行节约电量13.0万kW·h,预计全年运行节约电量23.7万kW·h。如能进一步给冷却塔安装变频器和更新优化控制策略,则全年运行还存
《会饮篇》围绕“爱”这一基本主题展开,可以看作一篇关于爱神颂辞的合集,其中展现了当时社会上诸多关于爱的观点与看法。如果试图理解柏拉图思想中的“爱”,也必须从《会饮篇》出发。因此,从《会饮篇》出发可以探寻柏拉图思想中的“爱”与“美”,通过对会饮中诸多关于爱若斯的颂辞的梳理和对苏格拉底的讲辞的分析,考察会饮篇中的“爱若斯”的含义以及“爱若斯”与柏拉图哲学体系之间的关联,并明确“爱”在其哲学体系中的位置
本文以2010-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年度数据为样本,检验了股价变动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及金融去杠杆对两者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股价大幅变动与企业研发投入存在负向关系,金融去杠杆缓解了这种不利影响。作用机制检验发现,股价变动一方面加剧了企业的金融化行为,另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管理层的代理成本,二者共同作用减少了企业的研发投入。结论表明,国家应持续实施金融去杠杆调控,稳定股价变动,促进
<正>最新流调显示,我国老年糖尿病患病率为30.2%,患病人数达3 550万,占全球老年糖尿病的1/4,居全球首位。老年糖尿病患者在血糖管理手段和目标制定、药物选择原则、居家护理及营养支持等方面有其特殊性。更加需要关注的是,老年患者中仅有43.4%的人血糖控制达标,高达28.0%有低血糖发生史,并且更容易发生严重低血糖。
期刊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采取瑞舒伐他汀钙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通过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临床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