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震速度结构约束的地壳界面重力反演研究

来源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xiangtou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莫霍面通常表征岩石圈结构及其变化,其不仅记录了岩石圈形成与演化的深部过程,同时也记录着岩石圈浅部地表物质对深部过程制约的动力学过程。因此获得研究区域精确的莫霍面深度可以为研究区域构造,地震活动等提供一个基础的整体地壳模型。莫霍面的获取方法通常为重力学以及地震学方法,但是这两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地震方法可以获取剖面或者台站下部精确地壳构造,但是其横向分辨率较弱,结果分布也具有不均匀性,而重力反演计算的横向覆盖范围大,其纵向分辨率受到限制。因此利用高精度局部地震数据来约束大区域的重力反演模型,结合两种方法的优势,可以获得更为精准的地壳模型。此外在大区域反演计算时,要考虑到地球曲率带来的影响。大陆岩石圈破裂,伸展变薄形成海洋岩石圈,并伴随地温迅速上升,随着热扰动逐渐衰减,岩石圈密度发生横向变化,产生热重力异常。这一效应在大陆边缘以及洋脊地区较为明显,在活跃洋脊处(如印度洋洋中脊,大西洋洋中脊)最大值可达-320 m Gal。因此在对活动大陆边缘进行重力异常计算时,有必要对其进行校正。本文利用球坐标系下空间域重力反演方法,对川滇地区莫霍面深度进行反演,在反演结果基础上,对川滇地区主要的科学问题进行讨论。得出如下结论:(1)攀枝花地区的区域布格重力异常起伏是由于莫霍面在攀西地区存在局部隆起,小江断裂带下方下凹造成质量密度分布不均匀所致;(2)滇中及滇南地区重力资料反演莫霍面深度普遍在40 km以深,而地震数据反演结果却在40 km以浅,重力反演和人工地震结果在莫霍面深度急剧变化地区会存在较大偏差,说明了复杂地下介质变化对速度和密度结构产生不同的影响,同时反映这些地区的壳幔转换边界是一类复杂过渡带,而非简单的间断界面;(3)川滇地区强震分布与其下地壳密度分布不均匀有关,其深部构造运动引发浅部地层破裂,进而导致强震发生。在对南海地区莫霍面进行反演计算时,需要对活动大陆边缘产生的岩石圈热重力异常进行校正,利用校正后的区域布格重力异常计算莫霍面深度,并对南海北部洋陆过渡带范围进行划分。得出如下结论:(1)温度异常引起的密度变化是产生岩石圈热重力异常的直接原因,其随岩石圈深度(0-120km)增加呈“纺锤形”变化,即岩石圈两端异常值小,中间异常值大。(2)依据莫霍面深度变化特征,并考虑到下地壳高速异常体位置、变薄因子以及重力异常梯度带分布,对南海北部地区洋陆过渡带范围进行划分,过渡带宽度在东段超过200km,西段宽度约在70km左右,对应的莫霍面深度大约在15-20km范围之间;(3)从本文反演出的莫霍面深度结果来看,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历史,综合分析可以证实了南海地区经历过两期海底扩张,残留有三个洋脊。
其他文献
初中英语是一门基础教学课程,且英语这门语言是国际通用语言,在中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初中生虽然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却无法与英语建立密切的联系,因为英语与他们的生活没有什么交集,他们在生活中很少有机会实际应用到英语。从语言的角度来看,英语与汉语有着共同的性质,都是一种语言。如果让初中生进行体验式学习,那么英语也能像汉语一样被初中生自如运用。体验式学习是一种在真实情境下进行英语交流学习的教
期刊
优化舞蹈教育的教学效果,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同时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将为各项育人计划的高效执行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具体分析了幼儿成长发展中舞蹈教育的现实意义,希望能为其他教师优化教学提供些许参考。
舞蹈是一种将乐感、肢体动作、韵律变化、情感抒发有机结合的艺术形式。幼儿舞蹈,可以有效地促进其身心发展,有助于多方面挖掘幼儿的潜能,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本文针对幼儿舞蹈教育现状进行探讨,希望对今后幼儿的舞蹈教育发展能有所启示。
对幼儿开展舞蹈教学工作,不但可以提升幼儿的审美涵养,扩展其自身素质,还可以高效的开拓幼儿的创新思想,扩展幼儿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本篇文章就主要对现阶段的幼儿舞蹈教育的重要性和创新手段进行了简单的阐述,进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的幼儿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稳定的基础。
工程结构在外部动力荷载作用下会产生动力响应,大幅的响应幅值会降低结构使用舒适性,甚至危及结构安全。研究结构振动控制技术,对于保证高柔低阻结构在遇到罕遇动力荷载下的安全和服役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碰撞调谐质量阻尼器是一种新型被动控制阻尼器,它将碰撞阻尼器高效耗能的特点与传统调谐质量阻尼器调谐吸振相结合,在对非结构构件的振动控制实验中效果显著,并且拥有比调谐质量阻尼器更好的鲁棒性,展现了更为广泛的工程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截止至2020年我国燃气管网总里程已接近十万公里。我国50%的国土面积位于Ⅶ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区域,包括23个省会城市和三分之二的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城市附近若发生一次大地震就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和重大的人员伤亡。长久以来,我国对于燃气管道工程抗震性能方面的研究已经日趋成熟,而对于地震发生后的紧急处置装置的研究仍有提升空间。目前,我国内陆使用
砂土液化问题一直是当今岩土工程和地震工程的重要课题之一。震害调查显示,液化作为地震灾害的一种形式,往往会引起地基承载力丧失、基础不均匀沉降、边坡流滑、侧向位移以及结构的破坏,造成严重灾害和人员伤亡。其中侧向位移使液化区建(构)筑物、道路、桥梁、管线等基础工程设施发生严重的破坏,并且往往会引起火灾等次生灾害,这种破坏比液化导致的其他任何类型破坏更加严重。因此,研究地震液化侧移问题,建立可靠的液化侧移
在地震预测领域中,地形变观测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地倾斜属于地壳形变的一种,所以用于观测固体潮汐形变的倾斜仪对地震前兆预测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目前国内现役垂直摆倾斜仪整体尺寸更小、安装和使用调试较为方便,仪器中的差动电容位移检测采用模拟电路实现,由于模拟电路在增益稳定性较弱,同时自动化程度不够高,而数字电路在这些方面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同时数字电路在便于调试,信号保真方面表现优于模拟电路,故本文提
2008年5月12日,龙门山断裂带发生了Ms8.0级汶川地震,对当地造成了极大的损害。这次地震首先在西南段发生逆冲破裂,后向东北发展为右旋走滑破裂,破裂总长达300公里。汶川地震的震后形变蕴含有龙门山断裂带区域介质的流变信息及该区域的地壳运动和深部构造运动信息,尽管距地震发生已过去十二年,但关于汶川地震震后形变方面的现有成果中,一部分学者研究震后早期内变化,一部分学者针对震后长期形变进行持续跟踪分
发震构造的准确判识,是认识和总结地震破裂过程的基础,能为地震监测预报和震后趋势研判提供参考。2019年11月25日,广西靖西发生Ms5.2级地震。本次地震给当地经济和民生带来巨大的破坏,直接经济损失达2393万元。本次地震震区位于右江盆地地区,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受印支块体、川滇块体和华南块体共同影响,导致该地区现代构造活动活跃。地震震中150km范围内,地震活动较为活跃,有记录的Ms≥4?地震有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