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物流融资和平台融资下企业的运营决策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net03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企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但是资金短缺成为制约众多中小企业正常运营和持续发展的难题。随着企业的不断探索与实践,近年来第三方物流企业(Third-Party Logistics,3PL)和平台越来越多的参与到供应链中成为供应链重要的参与者,为资金约束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因此,在供应链中第三方物流融资和平台融资成为不可忽视的融资途径。对于不同融资困境下的中小企业,在面临多种融资方式时,如何进行融资渠道的选择以及如何作出运营决策是值得关注的问题。由于融资模式至关重要,研究者们从各种视角研究了融资模式。本文针对现有文献开展梳理和归纳,从供应链融资模式的比较、供应链风险管理、供应链合同以及质量管理角度对供应链金融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有指导性的结论,企业管理者在运营和融资决策时可以参考与借鉴本文的研究成果。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了由一个资金约束的供应商、一个资金充足的制造商和3PL企业构成的供应链中供应商的运营和融资决策,并分别从供应商初始资本和生产成本的角度,探究它们是如何影响供应链成员决策和利润的。研究结果表明,供应商的生产量受到制造商批发价格的正向影响,并且银行融资下批发价格最具吸引力,但供应商在3PL融资下生产量最大。从市场需求角度,当市场需求较大时,提前付款融资和3PL融资都能实现帕累托改进。对整个供应链绩效而言,3PL融资达到了最优。从生产成本角度,当生产成本较高时,3PL融资下批发价格具有价格竞争优势。对整体供应链来说,最优的融资策略实现了从提前付款融资到3PL融资的转变。因此,生产成本较高的供应商应将3PL融资作为第一选择。从初始资本角度,初始资本对最优生产量有负向影响,而对批发价格有正向影响。当初始资本较小时,银行融资为最优选择;当初始资本较大时,3PL融资为最优融资方式。此外,当批发价格给定时,提前付款融资会实现双赢。(2)研究了由一个资金约束的零售商、一个资金充足的供应商和3PL企业组成的供应链中零售商的运营和融资决策,在其中考虑了定制化产品。在风险中性假设下,研究零售商在银行融资和3PL融资下的最优订购量和最优定制化水平,并采用混合融资来验证结果的稳健性。以此为基础,分析了零售商风险规避行为是如何影响融资决策和运营决策的。研究表明,银行融资和3PL融资都可行时,最优融资模式的选择取决于收入分享比例。当收入分享比例小于一定的阈值时,3PL融资为最优融资策略,且能实现较高的定制化水平,以及订购更多产品,使得供应商和零售商的利润都获得提升,实现双赢。但是,当收入分享比例超过阈值时,银行融资为最优融资途径。此外,研究发现零售商的风险态度对均衡决策有一定影响。在3PL融资下,零售商的风险规避指数对最优订购量和最优定制化水平有正向推动作用,然而并不会影响银行融资下的定制化水平。当零售商的风险规避态度相对极端时,银行融资为最优融资策略;当零售商的风险规避态度相对乐观时,3PL融资为最优融资方案,实现双赢。(3)研究了由一个资金约束的企业、一个资金充足的平台和消费者组成的供应链中企业的运营和融资策略,在其中考虑了产品质量改进且需求与消费者效用相关。在不进行产品质量改进时,研究企业的定价策略。在此基础上探究企业受消费者质量敏感性刺激且资金充足的企业进行产品质量改进时定价策略和产品质量改进策略。结果表明,通过比较不进行产品质量改进和自有资金进行产品质量改进的情形,发现企业利用自有资金进行产品质量改进是可行的。进一步研究了当企业受资金约束且无法获得银行融资时平台通过参与产品质量改进提供平台融资的重要作用。结果表明,利润分享比例在一定范围内,平台通过参与产品质量改进提供融资服务能够实现双赢,并且增加了消费者剩余。当企业存在道德风险时,平台设计合同进行干预。最后,当平台拥有定价权时,最优零售价格和最优质量改进水平并不会改变。综上所述,本文的主要贡献有:第一,探讨了 3PL融资在资金约束供应商融资策略中重要作用,研究了 3PL融资的可行性,丰富了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机制研究。第二,通过引入定制化产品,研究了资金约束零售商的3PL融资决策,拓展了 3PL融资模式的适用性;第三,平台通过参与产品质量改进提供平台融资,研究了资金约束企业的融资机制、定价策略和合同设计,为企业采用平台融资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碳纳米管因其独特的一维管状结构和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碳纳米管独特的电学性质(金属性或半导体性)与其手性结构紧密相关。为实现碳纳米管在电子器件中的应用,必须对其手性结构和导电属性进行精细控制。近年来,以钴(Co)基高熔点合金(如Co-W)为催化剂在单壁碳纳米管的结构控制制备研究中取得了显著进展,实现了高达97%的单一手性富集。然而,这类催化剂生长碳纳米管的机理仍不明晰,如催化剂
自锂离子电池商业化以来,其凭借多方面优势,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随着新能源汽车及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锂离子电池的使用规模也迅速扩大。然而,锂离子电池在滥用条件下会触发极端的热灾害,即所谓的“热失控”。热失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热会传递至相邻电池,进而造成热失控传播,形成大规模的电池火灾、爆炸事故。对于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而言,热失控灾害事故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不利于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然而,目前仍缺少
当代显示技术对发光二极管(LED)提出了更高要求,需具备高亮度、高发射效率、高色纯度、广色域、波长可调、可溶液加工、低工艺成本及高稳定性等特点。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D-LED)和钙钛矿发光二极管(PeLED)正是满足这些显示技术要求的二极管。目前,CdSe基QD-LED外量子效率(EQE)已突破20%,PeLED性能亦取得长足发展。同时,大部分高效率的QD-LED均以ZnO纳米粒子薄膜为电子传输层
研究氧还原反应(ORR)动力学、开发具有更高活性且低成本的催化剂,对于聚合物电解质燃料电池(PEMFC)的大规模商业化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实验室中ORR催化剂的开发日新月异,但真正能实现商业化应用的却极为有限。造成这一困境的主要原因有:一、ORR过程涉及复杂的4电子-4质子转移,现阶段对于相当多的实验结果仍没有统一、自洽的解释,对具体反应动力学尚缺乏定量的认识;二、PEMFC中O
20世纪80年代,美国研制出低C(<0.06 wt.%)含Cu(1.0~1.5 wt.%)的低合金高强钢(High strength low alloys,HSLA)。与传统碳化物强化的CrNiMo高强钢相比,含Cu的HSLA钢具备较高的强度、韧性和焊接性能,被广泛的用于舰船、石油平台等的建造。但是,含Cu的HSLA钢在获得峰值强度时,其低温冲击功较低,严重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因而,系统揭示含Cu合
Higgs粒子发现后,人们迫切希望精确测量Higgs粒子的属性,并且提出了多个Higgs工厂的计划,包括由我国高能物理界提出的质心能量为240 GeV的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方案。CEPC的物理目标要求精确测量强子喷注,其能量分辨率需达到~30%/(?),这对探测器的性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CEPC探测器在基准设计方案中采用了粒子流算法(PFA)重建物理事例,从而实现对强子喷注能量的精确测量
在这篇论文的前半部分,我们构造三类带有特定算术性质的Ch(?)telet曲面。然后,我们用构造的Chatelet曲面来研究曲线上的Ch(?)telet曲面丛的带Brauer-Manin障碍的弱逼近性质和带Brauer-Manin障碍的Hasse原则性质。令L/K为一个给定的非平凡数域扩张。我们假设M.Stoll的一个猜想成立。我们构造一类定义在K上的光滑、射影、几何连通的三维代数簇。它们有K有理点
电化学催化技术是通过控制施加偏压高效地获取清洁能源和合成高附加值化学品的技术,具有能耗低、环境友好和工作条件温和等特点。电催化合成反应的核心是设计并制备出对特定反应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和高稳定性的电催化剂材料。过渡金属基纳米材料因为具有特殊的电子结构和相对丰富的地球储量等优点,通过元素掺杂、空位设计、界面调控、形貌和尺寸调节后,可应用于多种催化反应。氨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含氮养料,维系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在异相催化领域,二维材料得益于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高迁移率以及易于发生界面传输等特性而受到了广泛关注。二维材料主要被当作载体材料来负载活性位点,例如,负载在二维材料(二维石墨烯、碳氮材料以及石墨炔等)上的单原子催化剂(SACs)得益于具有较高的原子利用率、良好的催化活性以及作为研究反应机理的理想模型而被当作是理想的异相催化剂。此外,通过对二维材料进行化学修饰来使其具备独特的性能,这一策略能提升二维
氢经济描绘了一个洁净、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以氢气为能源媒介的经济结构体系:利用水电解池制备氢气,将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能储存到高能量密度的氢气中;然后利用氢燃料电池将氢气分子中的化学能高效有序地释放,不会产生污染物。然而,当前驱动水电解池和氢燃料电池电极反应的贵金属催化剂(Ru、Ir、Pt等)资源稀少,价格高昂,不能解决全球巨大的市场需求。相比之下,非贵金属储量丰富且价格低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