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名方清心莲子饮物质基础及其干预糖尿病肾病模型疗效评价研究

来源 :中国中医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清心莲子饮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中的第41号处方,是清心养阴的古代经典名方,可清心火,交心肾,益气阴,止淋浊。用于治疗小便白浊,遗精涩沥,便赤如血,五淋滞下,烦热消渴等症。该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宋太平惠民和剂局),由黄芩、麦冬、地骨皮、车前子、甘草(炙)、石莲肉、茯苓、黄芪(炙)、人参组方配比而成。目前关于清心莲子饮及其加减方研究主要集中在临床疗效上,缺乏系统性的物质基础研究,其历史沿革问题尚无文件可参考,该复方整体的化学成分、质量评价标准尚未建立,体内入血成分及代谢产物不清晰,难以深入研究其药理活性及潜在的作用机制。目的为突破经典名方清心莲子饮质量评价瓶颈,本研究通过多种整合技术手段,系统解决该方药材、饮片及处方的历史沿革问题,并制备符合经典名方法规要求的基准物质;通过高分辨液质联用技术对清心莲子饮进行全成分化学模式分析,完成其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确认,建立本地化学成分数据库;利用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技术,建立15批清心莲子饮基准物质的多成分质量控制体系;并通过灌胃给药,对清心莲子饮在大鼠体内的入血成分、代谢及排泄途径进行了全面解析;最后,采用糖尿病肾病转基因模型小鼠,开展药效学评价,为清心莲子饮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探讨清心莲子饮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1)通过古籍的本草考证及现代文献的综合分析,结合当前生产应用实际,明确经典名方清心莲子饮的历史沿革、单味药基原、炮制、处方剂量等问题;通过收集不同产地和地区的15批药材,制备基准物质。2)采用高分辨液质联用技术对清心莲子饮的化学模式进行全面分析,并在单味药煎液中对鉴定出的化合物进行归属研究。利用MCI柱、液液萃取技术分段富集低含量化合物,使用数据依赖性扫描得到高质量的碎片离子信息,采用质谱动态离子排除模式获得共流出低含量化合物的质谱信息,在高分离度、高灵敏度的条件下获得复方中所含化合物的精确分子量以及碎片离子信息。分析总结化合物的裂解规律,结合多重采集后数据处理技术(提取离子流、诊断离子过滤和中性丢失过滤策略)对化合物进行靶向提取和结构鉴定,完成清心莲子饮主成分结构确证,建立本地化学成分数据库。通过对照品对比、分析化合物质谱裂解碎片推测未知物。3)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UHPLC-QQQ MS/MS)对清心莲子饮基准物中主要的色谱峰进行系统方法学考察并对15批基准物质进行含量测定。4)基于清心莲子饮本地化学成分数据库,使用与质谱鉴定相同的色谱条件,对灌胃给与清心莲子饮后大鼠的血浆、尿液、胆汁、粪便样品进行系统靶向的研究,得到所含药源性成分的高分辨质谱信息。通过对比空白组大鼠血浆、尿液、胆汁、粪便样品数据,参考清心莲子饮复方的色谱和质谱信息,并结合文献报道的各单味药的代谢情况,靶向分析药源性成分,描述不同化合物在体内可能的代谢轮廓。5)使用糖尿病肾病模型db/db小鼠,观察小鼠生化指标及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评价清心莲子饮的药效作用。6)利用入血成分进行靶向网络药理学研究。预测疾病的靶标、构建PPI网络并分析关键通路,分析清心莲子饮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潜在活性成分并阐释其作用机制。结果1)对清心莲子饮中各单味药的基原、炮制、剂量、制法、化裁、方证释义、现代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分析。2)共鉴定出220种化合物,含119个黄酮、34个三萜及甾体、26个有机酸、18个生物碱、12个氨基酸、2个香豆素、2个苯乙醇苷、1个环烯醚萜和6个其他类化合物。其中,59个成分通过与对照品比较保留时间、一级质谱和多级质谱信息得到确证。在单味药煎液中对鉴定出的化合物进行提取,对化合物的药材来源进行了归属。3)定量实验选取的代表性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生物碱、有机酸、三萜和环烯醚萜类化合物,覆盖了处方里的九味原料中药。采用MRM模式,正负离子交替扫描检测,在15分钟内同时测定了 21个化合物,方法学考察结果良好,方法稳定可靠。对15批清心莲子饮基准物质进行了含量测定。对于含量高的成分如黄芩苷选用非最优离子对,拓宽线性范围,实现大含量跨度化学成分的同步定量分析。4)建立了复杂生物样晶体系中清心莲子饮的多成分代谢特征图谱,基本阐明了清心莲子饮的代谢轮廓,本实验共检测到122个吸收成分及代谢物,原型成分73个,代谢产物49个。入血成分68个,经尿液排泄的成分98个,经胆汁排泄的成分68个,经尿液胆汁共同排泄的成分63个,可在粪便中检测的成分67个。5)清心莲子饮可以改善db/db小鼠的一般状况并减轻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的胶原沉积,肾小球肥大,基底膜及系膜基质增生等肾脏组织病理情况,且改善肾组织病理损伤的程度与剂量有关。6)网络药理学分析预测黄芩素、甘草素、琥珀酸、刺芒柄花素、汉黄芩素、对香豆酸、茯苓新酸B、芒柄花苷为清心莲子饮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主要成分,预测MAPK3,PIK3CA,EGFR,RAF1,IKBKB,TNF,MAPK14,IGF1R,VEGFA,SRC为最主要的靶点。结论清心莲子饮现代临床应用广泛,适用于慢性泌尿系统疾病及糖尿病肾病的治疗。高分辨液质联用定性结果显示,黄酮、三萜、有机酸类化合物是清心莲子饮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此之中,黄芩药材中所含的化合物数量占比最高。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黄酮及三萜皂苷类成分在清心莲子饮基准物中的含量较高。构建了清心莲子饮化学质量控制体系,为清心莲子饮物质基础研究奠定基础。首次实现了茯苓新酸B、甲基麦冬黄烷酮A、莲心季铵碱和甲基乌药碱等微量化合物的同时测定。体内代谢轮廓研究结果显示,黄酮类化合物是清心莲子饮最主要的入血成分,其次为有机酸类物质。代谢物类型以二相代谢为主,分别是葡萄糖醛酸化和硫酸化。各类化合物通过尿液和胆汁排泄,其中尿液排泄占比高,但是未见某一类化合物明确专一排泄路径。清心莲子饮干预糖尿病肾病模型疗效评价结果显示,低剂量清心莲子饮对db/db小鼠糖尿病肾病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清心莲子饮调治糖尿病肾病可能与调节糖脂代谢、氧化应激、炎症等多种途径有关。本研究为清心莲子饮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和支持。为系统研究其他经典名方的化学物质和作用机理提供了思路。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采用陈氏评分法[1]对舌下络脉进行量化,分析肺癌患者舌下络脉特征及与中医证型、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凝血指标、肿瘤标记物的关系。ELISA法检测肺癌患者及正常人血清VEGF水平,分析肺癌患者血清VEGF与中医证型、舌下络脉的关系,探讨VEGF是否可作为肺癌血瘀证辨证的微观指标,并从新生血管的角度,初步分析VEGF诱导的血管生成是否为肺癌患者异常舌下络脉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方法通过已建立的舌
紫苏叶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frutescens(L.)Britt.的干燥叶(或带嫩枝),是我国传统的药食两用中药,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效和较高的食养价值。目前《中国药典》中对于紫苏叶药材设定的标准较薄弱,仅对来源、性状、鉴别、水分和挥发油含量进行了限度的设定,其中最亟待解决的就是化学成分含量标准的空缺,这主要是由于市售紫苏叶品种和食用品种等混乱,样本间差异较大等客观因素导致的。因此
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血管老化(VA)是高血压(HTN)、动脉粥样硬化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子及推动因素。VA和HTN都与血管树的形态和功能变化有关,主要表现为是血管僵硬度及血管张力增加,弹性减弱等。VA与血压具有双向因果关系,一方面血压升高是VA的临床表现,另一方面长期的HTN又会导致动脉壁损伤,进而促进血管僵硬,加速血管的老化。本研究将VA作为研究目标,
双氢青蒿素大鼠药代动力学研究双氢青蒿素是经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最近,中药研究所某团队拟进一步开发双氢青蒿素,使其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病理疼痛。为此,我们对该化合物开展了大鼠药代研究以支持双氢青蒿素临床适应症的拓展。早前,曾有学者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开展了双氢青蒿素的大鼠药代研究,然而该分析技术没有区别双氢青蒿素原形化合物及其代谢物。由于双氢青蒿素的药效活性主要来自原形化合物,因此
研究背景中医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核心是辨证论治,医生基于对证候的判别做出明确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然而,医家学者对KOA病因病机与辨证分型理论的认识不尽相同,经验各有偏重,致使KOA的中医证候分类标准繁多,临床辨证分型呈现多样性,缺少规范化的中医证候分型指导临床研究与治疗。分期论治也是KOA的主流诊疗形式。《膝骨关节炎中医诊疗指南(2020年版)》通过德尔菲法结合共识会议法,立足患者临床表现,着眼于症状
当我通读完《最好的告别》一书,掩卷而思,第一个想法就是,本书应当列为医学院学生的必读书目,同时也应当作为现职医护人员的培训教材。当然,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中国读者能够读到本书,诚如本书副标题所写:"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对于一个相对缺乏死亡教育的民族而言,增加一点这方面的常识是必要的,它有助于我们更加坦然地面对人生,特别是更加从容地面对每一个人都无法回避的衰老和死亡。
期刊
1 研究背景核心指标集(core outcome sets,COS)指的是特定健康或保健领域临床研究中应该测量及报告的最小的、共识的标准化指标集合。在临床研究设计之中,选择合适的结局指标进行评价非常重要。本研究通过对中医药临床研究结局指标现状分析,发现在中医临床研究中存在选择差异大、缺乏规范性、合理性、实用性等问题,无法较好地体现中医药疗法的客观疗效和优势。由于中医理论及治法方药的独特性,国际上构
研究目的通过对丑时失眠患者进行临床研究,观察乌梅丸治疗丑时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时间相关性失眠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治疗思路;同时对比乌梅丸对丑时失眠、子时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乌梅丸对不同时间段失眠患者的疗效差异性,进一步发掘丑时失眠的发病机制及其与厥阴病的相关性,为乌梅丸治疗丑时失眠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根据失眠发作时间的不同,选取符合条件的子时失眠患者(失眠发作时间在11:00Pm-1
背景:标准是技术竞争的制高点,指南是中医药核心技术标准的主体。指南的潜在益处主要取决于指南本身的质量,只有质量可靠的指南才能充分地发挥临床指导作用。指南评价可促进指南质量提高,有效提高指南的科学性与可信度[1]。因此,在把握“客观、科学”的评价原则下,开发符合中医技术特色的评价工具,科学有效的对中医临床诊疗指南进行评价已成为中医药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AGREE是目前国际公认、应用最广的指南评价
研究目的通过对干预心力衰竭的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从6个结局指标和不良反应来评价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干预心力衰竭的效果,为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干预心力衰竭提供循证医学证据,也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指导。研究方法按照Cochrane协作网规定的meta分析写作流程,制定检索策略,检索相关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