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安置社区空间演化及惯习的实践进路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00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进入现代化与城市化高速发展的阶段,城镇建设以城市向周围边缘农村地区进行空间扩张为主要途径,以安置原农村居民为目的“拆迁安置”社区建设亦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中国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建设,要求我们不能忽视安置居民行动主体的选择,重视在空间变迁下对安置居民的日常生活实践的解析。拆迁安置居民作为空间演变的主要体验者与实践者,在经历传统村落空间向现代社区空间演化过程中,进行以传统惯习为核心的实践再生产,同时在现代性的嵌入下也面临着认知的转换与更迭。通过“惯习”概念的引入,分析空间演变背景下惯习的实践走向,以更深切的理解安置居民在社区生活的深层心理、实践逻辑以及现实困境。本文在布迪厄的惯习理论指导下,通过实地走访,运用观察与深度访谈的方法,对所选取的重庆市的拆迁安置社区微观案例进行实地调研,以拆迁安置社区空间变迁为起点,以安置社区内行动者的惯习为中介,探寻空间变迁下行动者惯习的形成及具体实践。论文首先对调研安置社区的拆迁安置背景和基本状况作基础阐述。其次对拆迁安置社区拆迁前后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的演变态势进行分析与总结。之后重点解析安置居民在空间演变下以惯习为介质的一系列认知与行动的空间实践与抉择,分析传统惯习形成的客观条件与发挥实践功能时的具体情境,进而解构在新社区场域内的实践行为,描绘出现阶段拆迁安置社区居民冲突与适应的现状图景。研究发现在空间演化初期阶段,传统惯习在空间变迁后持续发挥建构作用,生产出一系列的身心图式,既影响居民在社区内的实践行动,也形塑着未来日常生活思维模式。而惯习的滞后使得旧惯习与新场域产生不合拍对社区治理提出挑战,也阻碍了安置居民在城镇化过程中的转型融入和社区认同的进度与深度;在空间演化后期阶段,从惯习再生角度出发,安置居民的惯习系统在新场域内与客观结构的实践交互中发生着更迭,映射着传统性的现代性延展,存在积极调适与消极异化两个方向,既表明了居民主体的反思意识和惯习的可塑性,也指出空间演变下惯习消极异化对安置居民认知与实践的消极影响,阻碍其社区归属与融入。最后在空间演变与惯习实践的现存问题和经验启示的基础上,从构建符合情境与惯习的空间、促进社区治理制度的现代化转型、重塑居民适宜社区场域的惯习系统、依托社区平台建设实现资本共建四个方面总结拆迁安置社区空间建设、社区治理以及居民社区融入的路径构建,以期为推进城市化建设与农民市民化进程提供方向与参考。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研究了鲁棒自适应控制的两个理论问题,分为以下两部分: 一.相对阶n*=3的具有未建模动态系统的鲁棒直接型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 考虑下面的单输入单输出系统其中up,yp∈R~1分别是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参数ai和bj(i=0,…,n-1,j=0,…,m-1)是未知常数,Δk(s)(k=1,2)是关于输入和输出的未建模动态,μk≥0(k=1,2)是参数。 控制目标是设计具有未规范
深度学习是用一些简单的、非线性的多层次表征模型把数据转化为更高层次、更加抽象的表征学习方法。当前深度学习在语音识别、视觉图像识别、目标检测等领域飞速发展,取得巨大进步。自从2006年Geoffrey Hinton等人提出了深度学习的概念,并解决了深层网络训练中梯度消失问题,从此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第三次人工智能热潮,并持续至今。这几年Facebook、Google、Microsof
初中写作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当下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忽略了写作的交际功能,教学设计中缺少有效的写作任务情境,且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统编版教材中丰富资源的有效利用,忽略了学生写作过程中的困难,对学生的评改指导也不足。在学的方面,学生存在着诸如写作动机弱、读者意识和目的意识淡薄、写作学习要素不足、缺少有效的学习支架和评改主体单一、形式简单等问题。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表达欲
妇女问题是国家和人民普遍关注的话题,妇女解放关系到占世界人口半数的妇女命运,妇女解放同时也与人类解放息息相关。习近平多次强调妇女在家庭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不断提升,妇女获得新的解放和平等自由权利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我国社会中对于妇女问题的探讨愈发激烈。通过研究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思想及其中国化发展历程,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
国际话语权是国际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强弱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的重要表现,较强的国际话语权是大国身份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标志。近代中国在国际话语格局中位于弱势地位,其国际话语权长期处于被剥夺状态。直到中国共产党获得执政地位之后,社会主义中国才逐渐获以地区大国的身份,积极争得国际话语权的提升,并不断向世界舞台中心靠拢。中国特色政党外交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外交事业中占据特殊地位
学位
在政策鼓励和社会需求双重推动下,社会工作在我国获得了很好的发展机会,但是在实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依然受到较多限制,没能充分发挥专业价值,社会工作者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实践倾向,逐步建构了自身的专业惯习。基于此,本文以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为视角,基于场域与惯习双向建构关系,分为学校场域和工作场域,通过对场域现状的分析和场域内行动主体间的关系网络的梳理,对社会工作者在两个场域内专业惯习的逐步建构进行研
中韩关系是东北亚地区重要双边关系,维护好中韩关系对于促进两国发展与维护地区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韩国对华政策是影响中韩关系的重要变量,因此,韩国对华政策不仅是其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对中韩双边关系与东北亚地区和平稳定产生深远影响。冷战结束后,韩国的外交政策逐渐转型,开始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受历史因素以及外交战略等因素的影响,韩国国内政治力量也逐步分裂为对华态度出现反差的进步和保守两大阵营。19
近年来,中国社会遭遇了有史以来最为剧烈的时空变迁,这种社会时空的境遇的嬗变在转换乡村的发展语境的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存体验。国家实行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问题愈发受到政府与学界重视。目前学界对乡村经济、文化等问题都已有大量研究,但对于乡村美学却缺乏系统与理论深度的探讨,已有对乡村美学的研究尚未打破传统美学与现实空间问题研究的壁垒,乡村美学的研究始终缺乏足够的理论深度与现实关照。本文从空间的理
随着社会网络和自媒体的发展,消费文化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网红餐饮”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满足了大众娱乐消遣、社会交际、个人情感认同等方面的需求。本研究围绕“网红餐饮”的经营创意展开研究,对其兴起的原因和特点进行阐述和分析,并以文化菱形作为理论基础,着重从文化客体、经营创意者、消费者、社会四个角度深入探讨。“网红餐饮”作为文化客体,是文化消费的重要载体,在社会建构中具有关键作用,满足了消费者多维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