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城市绿色空间规划协同对策研究 ——以重庆市两江新区为例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e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的正式颁布,自然资源部的正式成立,国家对自然资源管理走向了全面集中的新时代。在当下自然资源管理体制的环境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构已然成为当下规划现实工作的紧要任务。城市绿色空间是作为城市生产、形成、发展的自然环境本底,对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生产-生活”复合支持作用,承担着控制城市增长和城市生态保障的重要作用,是城市建设发展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且绿色空间规划体系也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重要的子系统,文章基于管理体制改革、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的重大时代背景,对城市绿色空间规划协同体系进行探讨。就体制改革前我国既往城市绿色空间规划体系看,普遍存在规划全过程管理失调的问题,组织体系不完善,制度依据不足,规划编制蓝图与实施管理脱节等等问题。究其根本,最关键的原因是绿色空间规划体系的不完善与不协同。本文结合自然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城市绿色空间的发展方向,基于协同论的角度尝试构建系统化、进程化的城市绿色空间规划协同体系,以问题为导向,检讨既往城市绿色空间规划体系中的缺失和不足,了解背后的深层行政、经济、法律和社会政策环境;以目标为导向,面对国家管理体制改革背景变化,以及城乡城市规划建设的精细化、规范化、法制化要求,借鉴成功经验,结合国内规划建设与管理实际需求,对城市绿色空间规划协同体系开展系统讨论。衔接绿色空间规划流程,从“规划组织——规划编制——规划实施”三大系统提出协同建议和具体措施,并构建绿色空间规划协同体系。为促进绿色空间规划有效组织管理、编制及实施管控提供经验,保障绿色空间的有效保护、持续利用和合理开发。论文内容具体如下第一部分(第一章),基于我国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构、城市绿色空间重要性日益凸显三大背景出发,确定国家机构改革背景下城市绿色空间规划协同对策的研究方向。首先确定文章的研究基础,包括研究对象及范围、研究层次以及相关土地类型。由此基础来明确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引出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对本文的研究方法进行总结,最终确定论文研究框架。第二部分(第二章),基于论文重点研究对象及问题出发,针对性的展开了文献综述的工作,重点对国内外关于城市绿色空间及其规划体系、规划协同相关重要理论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同时对国内外城市绿色空间规划体系经验进行梳理总结。通过对相关理论以及国内外相关案例的分析研究,为城市绿色空间规划协同体系的构建寻求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第三部分(第三、四、五章),是本文的核心章节,这三个章节衔接衔接绿色空间规划流程,从“规划组织——规划编制——规划实施”三大管理要素入手,对体制改革前各体系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分析管理体制改革背景对三个系统各自带来的影响,针对性提出三大要素体系协同策略。第三章规划组织协同:从规划组织内外部及其间三方面提出城市规划组织协同策略,从而构建城市绿色空间协同规划组织体系;第四章规划编制协同:结合绿色空间规划首要核心任务(空间层次的划分),从规划区、中心城区、用地单元三个空间层次提出规划编制协同策略,从而构建城市绿色空间协同规划编制体系;第五章规划实施管理协同:从规划实施四大子系统——规划管理体系、政策法规体系、社会参与体系、规划维护体系提出相应的协同策略,构建城市绿色空间规划协同实施管理体系。第四部分(第六章),主要是两方面的内容,城市绿色空间规划协同体系的构建以及实证案例研究。构建绿色空间规划协同体系:以自然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基于协同论、系统论的理论基础,整体性、全过程、多要素可持续性的原则,体系的构建依托三四五章对于规划组织、规划编制、实施管理三大绿色空间规划要素体系的协同融合,是包含绿色空间规划全过程的全方位协同整合系统,共同作用于三者整合的对象系统,三大要素及其内部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反馈、协调调整的关系。以《两江新区直管区绿地系统整合规划》实践项目为对象进行案例研究,首先对两江新区直管区现状进行概述分析,提出规划针对问题、构想规划愿景,确定规划框架。其次结合自然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背景,从规划组织管理、编制以及实施管控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规划组织强调响应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规划编制强调聚焦宏中微观三个层次,实施管控强调差异弹性管控。
其他文献
荜茇为胡椒科植物荜茇(Piper longum L.)的干燥近成熟或成熟果穗,又名荜拔、荜拔梨、鼠尾等。荜茇味辛,性热,归胃、大肠经,具有温中散寒,下气止痛之功效,常用来治疗脘腹冷痛,呕吐,胸痹心痛,头痛,牙痛,消化道和生殖系统的炎症等。本论文研究荜茇中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为荜茇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本论文采用溶剂提取法,正、反相硅胶柱色谱法,葡聚糖凝胶LH-20,半制备高效液相
滇重楼是传统药用植物,野生资源匮乏。人工种植是解决滇重楼药源紧缺的有效途径,但许多人工种植品存在品质下降的问题。利用内生菌保障和改良中药植物品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以人工种植的5年生滇重楼为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和微生物培养技术分别分析根茎、茎和叶3种组织总内生真菌及可培养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及菌群特征,以及分析与重楼皂苷含量相关的内生真菌(属);通过与小麦幼苗共培养筛
人脸识别是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领域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随着大数据时代的逐步到来,各大媒体数据有了井喷式的增加,人脸识别的需求也在随之增加。传统的人脸识别技术只能解决小规模人脸识别问题,在面对大量人脸图片时的实时性非常低,而且在单机环境下训练效率低下、人脸数据存储困难。因此,如何能够快速、准确的从大量的人脸图像中识别出一个人的信息成为当前人脸识别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进行以下研究
直播作为一项新兴娱乐模式,越来越受到用户的欢迎。随着直播的发展与普及,大量实时的直播在线评论——弹幕随之产生。这些弹幕不仅与直播的内容相关,而且具有在线实时性、语言简略与互联网化的特征,容易产生一些新的网络流行词汇;同时,用户间的实时交互影响彼此的表达方式和情绪。因此,弹幕一般承载着用户的各种观点,能够及时准确的反映用户在观看直播时的情感状态。对弹幕文本进行情感分析,挖掘出具有价值的情感信息,能够
透明导电电极是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OLED的发光效果,因此,研究电极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氧化铟锡存在易脆、铟资源稀缺等问题,提出一种WO3(三氧化钨)/Ag(银)/PEI(聚乙烯亚胺)/Cu SCN(硫氰化亚铜)(WAPC)叠层结构电极;采用传输矩阵理论模拟电极的光学性能,通过旋涂法和真空蒸镀法制备WAPC叠层透明电极。主要内容包括:(1)采用传输矩阵理论模
从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高校的大扩招,高等教育由精英阶层逐渐走向大众化。我国进行正式备案招生的高等院校达到了2914所。随着高校的大扩招,全国各地利用此契机纷纷建设大学城、文教区[1],目前国内规划建设的大学城多达50多座,涉及21个省、市,大学城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城市形态和功能布局。在教育产业化、后勤社会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大学城规划建设明确提出了开放性和共享性的理念,但新建的校园和城
随着我国景观照明工程的飞速发展,近代建筑夜景经济价值也逐渐被发掘出来。借助灯光,近代建筑得以在夜间延续其“生命力”,使城市的夜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本文将汉口地区的近代西式建筑景观照明研究对象,以主观评价的方式进行近代建筑夜间景观照明效果主观评价研究。本文在绪论部分对我国近代建筑以及城市景观照明的发展历程进行论述,并对目前国内外西洋风格历史建筑的夜间景观照明相关法规和理论进行梳理,列举了当下与我国近
目前,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apacitor Voltage Transformer,CVT)主要用于为电力系统的计量、保护和控制装置提供可靠的低压信号,且工频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然而,由于CVT内部储能元件和非线性元件的存在,CVT的暂态响应误差大,难以满足电网高幅值、宽频域暂态电压的测量需求。因此,需建立准确的CVT电磁暂态物理模型以实现CVT在复杂暂态下的频率响应模拟,为电力系统电能计量和
区域供冷供热系统为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提供了条件,有助于推动中国能源结构转型,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但区域供冷供热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着初投资大、运行费高的问题。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对区域供冷供热系统的一次管网机房阻力、二次管网管径以及管道绝热厚度进行优化研究,提出优化措施和优化方法,编制管网优化程序,从而提高区域供冷供热系统的经济性,降低设计难度,推动区域供冷供热系统的发展。冷热
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 var.Chinensis)是百合科重楼属植物,其根状茎为中药重楼的正品药源之一。七叶一枝花的根状茎具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最重要的是重楼皂苷。当前,我国制药工业对重楼皂苷的市场供需缺口较大,这是因为包括七叶一枝花在内的多种野生重楼资源已濒临枯竭,且其人工繁育的周期长。为了缓解七叶一枝花的资源危机,满足制药工业对重楼皂苷的需求,利用合成生物学手段进行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