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容灾的失效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hui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公司、企业以及政府逐渐把他们的业务扩展到网络上。导致网络业务应用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这体现在参与完成业务功能的计算机节点数目越来越多,业务应用覆盖区域越来越广,网络环境由早期的局域网逐渐扩展到广域网,形成了大规模的分布式应用系统。由于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系统本身发生不可预计的故障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同时,外在危险因素对系统的正常持续运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自然灾害、意外的灾难都会对规模庞大的分布式应用系统造成致命伤害。而同时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依赖于这种大规模的分布式应用系统,所以对于业务运行连续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业务系统的容灾工作成为目前分布式系统研究工作的一个焦点。   失效检测技术是容灾技术中的一个关键技术,是实现系统容灾的基础。快速、高效、准确的失效检测是能否实现有效容灾的前提和保障。本文针对面向容灾的失效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首先本文详细介绍了失效检测的理论基础,包括几种典型的分布式系统的模型、失效检测模型和失效检测的分类方法等。着重讨论了失效检测的两个重要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以及针对这两个属性的级别分类。结合容灾的实际需求,提出了符合容灾系统实际环境的分布式系统模型和失效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面向容灾的失效检测模型。并根据建立的系统模型,证明了由于检测消息可能丢失的这个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面向容灾的失效检测无法保证实现任何一个已知的准确性级别。进而提出了一个适用于容灾系统的新的失效检测的准确性级别——最大可能的准确。   由于分布式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失效检测系统也在向大规模的方向发展。本文针对于大规模失效检测所遇到的问题,分析了大规模失效检测服务应该满足的特性和新的要求;研究了现有的实现大规模失效检测服务的方法:层次式设计方法和流言式方法;讨论了它们的优点和局限性,尤其指出现有的这两种设计方法无法实现失效检测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要求。结合本文提出的失效检测的新的级别要求提出了一个大规模失效检测系统的设计。   最后在一个实际的分布式容灾系统中实现了一个完整的失效检测系统,把失效检测功能分成多个部件共同完成,并利用动态缓冲池技术提高了失效检测的效率。在实现了高效失效检测的基础上,完成了基于数据流复制的容灾系统。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媒体的数字化,大量视频出现在网络上,我们进入了“数字时代”。保护视频版权信息成为现在发展的重点,数字视频水印技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视频水印技术
网络流量特征选择方法是决定分类器差异性设计的关键,能够提高分类结果的可理解性,发现高维数据隐藏的结构;高效的流量分类有助于网络态势分析与动态访问控制,是实现网络管理
网络的发展与普及,伴随着嵌入式与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促成家庭网络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同时无线移动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人们对家庭网络提出更高的期盼。将家庭网络与移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ComputerSupportedCooperativeWork)是目前国际上研究和应用的一个热点。Internet和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普及,使得基于Internet在全球范围内
由于Intenet只能对所有的业务一视同仁地提供“尽力而为”的服务,无法保证视频会议系统图像和语音的传输质量,这就成为基于H.323的视频会议系统发展的一个很大的障碍。本文正是
VoD系统在娱乐和在线学习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VoD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以合理的成本给几千个潜在的用户提供可接受的交互点播服务。受
电子家庭医生系统是将互联网技术、电力线传输技术、自动控制、医疗处理技术和传感器技术融为一体的新型家庭健康监护系统。基于电力线传输技术的电子家庭医生系统,可以全方
脑脊液细胞数量少、种类多、形态各异,常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脑血管疾病、脑膜白血病、肿瘤和其它免疫性疾病的鉴别与诊断。目前,国内外专门针对脑脊液细胞显微图像
基于集群技术的网络作业管理系统的目标在于将地理上分布、异构、自治的各种计算机和专用设备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建立有效的分布资源管理模式,形成一种高吞吐量和高性能的分布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许多公司都企图借此以更贴近用户的服务提高各自的竞争力。用户到底偏好什么成了他们重点关注的问题。人们通过对web日志文件和相关数据的挖掘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