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铁低镍型红土镍矿直接还原-磁选的试验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qi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世界不锈钢产业的发展,镍的需求量日益上涨。长期以来硫化镍是镍的主要获取原料,但因硫化镍矿的长期开采,储量急剧下降。因此,近些年对红土镍矿研究和开发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红土镍矿主要分为:褐铁矿型和硅镁镍矿型,前者铁高、镍低、硅镁低,宜采用高压酸浸等湿法工艺处理,而后者铁低、镍高、硅镁高,电炉还原熔炼是主流工艺。还有一种介于两种矿型之间的红土镍矿,铁镍含量都非常低。对于这类低铁低镍型红土镍矿,尚未找到合适的利用方法,所以一直未被有效利用。对这类红土镍矿,火法处理时,还原熔炼生产镍铁工艺在处理铁镍含量低的红土镍矿时,所消耗电力及产生的渣量将会非常大;还原硫化熔炼生产镍硫工艺,镍含量越低所需要的硫化剂越高,产生的污染越严重;湿法处理时,还原焙烧-氨浸工艺镍含量越低消耗的化学试剂越多,硫酸加压酸浸工艺建厂投资大,设备腐蚀严重,无法广泛应用。针对这些问题,本课题对低铁低镍型红土镍矿(TFe14.88%,Ni1.47%)开展“直接还原-磁选富集镍铁粉”的相关研究,期望通过研究,探索该类型红土镍矿资源利用的新途径。通过本文研究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还原温度、配碳量、时间、熔剂和成球剂的添加量是影响还原过程的重要因素。还原时间相同时,温度对还原效果影响最大,Fe2O3的添加量次之,再者是Al2O3的添加量,C/O的影响最小。温度从1250℃升至1350℃时,铁、镍回收率分别提高了 29.02%和28.74%。Fe2O3的添加量从0%到15%,镍的回收率提高了 33.3%,但是铁的回收率有减小趋势。Al2O3的添加量在7.5%之前,铁镍回收率和品位都有上升趋势,继续添加A12O3,铁镍品位和镍的回收率都开始减小。(2)对还原焙烧产物表面进行EDS能谱分析,结果表明:球状镍铁粒中镍含量很高,其质量分数在5%以上,铁的质量分数都在60%以上。镍铁粒的主要物相为Fe-Ni相,镍、铁基本以合金态存在。基体上非球物质主要成分为Si,O,Mg,Al以及少量的Fe和C,表明基体主要由脉石杂质构成。第三章试验中,铁和镍回收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杂质元素所占比例太高,脉石未能与金属铁有效分离。(3)经过磁选后的精矿中镍以铁镍合金(Fe,Ni)形式存在,尾矿中主要成分是SiO2、MgO和Al2O3,三者总量在80%以上。通过磁选镍铁与脉石分离比较明显。(4)本试验得到最佳的还原参数:还原温度为1350℃、时间为30min、C/O为1.8,Al2O3的添加量为7.5%,Fe2O3的加入量为15%。精矿中铁的品位高达83.59%,镍品位达5.92%,镍回收率达92.81%,可以直接作为冶炼不锈钢的合金原料加入炉中。(5)本试验通过物料中加入少量的Al2O3和一定量的Fe2O3,明显改善了还原效果并提高镍铁回收率。该方法为处理该类型低品位红土镍矿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其他文献
本课题是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洁净、均质、细晶铝锂合金锭坯制备基础研究》的一部分,旨在为铝锂合金废料回收提供基础数据。本实验以2A97和1420两种典型的铝锂合金废料为研究对象,采用熔盐覆盖法进行重新熔炼,探究了的覆盖剂厚度和成分、加热方式、废料形态(块状和屑状)、纯铝中废料添加量和除气剂添加量对二种铝锂合金重熔时锂及主合元素烧损的影响,借助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AAS)、感耦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基于机器视觉的零件表面缺陷检测技术已经普遍地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相比于传统的人工手动检测,机器视觉系统具有较高的检测准确率,较快的检测速度,能够大幅提高生产效率。然而对于一些常见机械加工过程中的高反射表面,如高精度主轴与轴承、电镀加工后的表面,现有的机器视觉系统因其表面反射光过强导致采集的图像存在严重干扰而无法准确识别其表面缺陷。现有的针对高反射表面缺陷检测的研究使用的机器视觉系统设计成本高、图像预
本论文采用对称二聚体的结构方式,合成了三个系列的液晶二聚体,考察了手性中心、柔性间隔基以及液晶臂的刚性对二聚体性能的影响。本文合成了 5个中间体:10-氧代-10-((4’-((4-(三氟甲基)苯甲酰基)氧基)-[1,1’-联苯基]-4-基)氧基)癸酸(TBDA)、4-((4-对氟苯甲酰基)氧基)苯甲酸(1F2B)、4’-((4-对氟苯甲酰基)氧基)-[1,1,-联苯基]-4-羧酸(1F3B)、4
异构双腿机器人(Biped Robot with Heterogeneous Legs,BRHL)作为智能假肢实验平台,其人工腿模仿残疾人健康腿行走,需要有稳定性、拟人性良好的步态和自主平衡能力。因此,对人工腿的步态规划和控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人工腿步态规划和控制进行了以下研究:(1)对原有的人工腿结构进行改进,设计了由气动人工肌肉驱动的六杆膝关节,使得人工腿更加轻便、仿生性更好;对人工腿
高牌号无取向硅钢要求更低铁损、更高磁感、更小磁致伸缩性、更高加工性等众多特性。晶粒尺寸和织构特征是决定无取向硅钢磁性能两大关键因素,高牌号无取向硅钢追求更高的洁净度、合适的晶粒尺寸和更多的有利再结晶织构。无取向硅钢中存在大量形状各异且尺寸从0.1到5 μm的氧化物硫化物等夹杂物,其中小尺寸夹杂物有效钉扎磁畴壁,同时钉扎晶界移动影响晶粒长大,恶化磁性能。由于稀土元素易与钢中O和S元素结合增强脱硫和脱
斯格明子是纳米尺度上的一种拓扑稳定的自旋结构,由于受到拓扑保护,其结构稳定性很高,同时能够被较低的电流所驱动,因此可以作为磁性存储器件的信息载体,在未来实现高速度、高密度、低能耗、无机械运动的信息存储。本文主要通过微磁学模拟的方法研究了 FeGe纳米管和弯曲曲面中通过z轴外场产生斯格明子的过程。我们计算了 FeGe纳米管和弯曲曲面的磁滞回线,总结了其拓扑数的变化规律,得出斯格明子产生的条件并分析了
快速成型(Rapid Prototyping,RP)技术是一种新兴发展的通过将材料层层累加堆积成型的制造技术,又称为3D打印技术。其中,熔融沉积成型(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FDM)是当今应用最为广泛的快速成型技术之一,然而,采用材料逐层累加的制造工艺,3D打印零件报废率惊人,因为生产过程气孔、夹杂、层间分离等问题,会极大地影响产品的力学性能;此外,在成型中基本无压力过
目前铝电解采用炭素材料作为阳极进行金属铝的冶炼,在电解过程中,消耗大量优质炭素材料的同时,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CO2、CF4和C2F6等。若采用惰性阳极替代炭素阳极,阳极释放氧气,可以有效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铝电解绿色可持续发展。因此,开发惰性阳极成为铝电解行业研究的重点。本文采用真空熔炼法制备Fe-Ni/Fe-Cr/Ni-Cr二元合金,研究其作为惰性阳极材料在铝电解质熔盐中的腐蚀性能。论文通
多组元B1型碳化物在钢铁材料中因其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显著的纳米级高密度析出相的沉淀强化效果,对提高钢铁材料的力学性能意义重大。此外,明确高强钢中发生氢脆现象的物理机制对钢铁材料的生产、应用和安全也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组委会面上项目“基于第一性原理的相间析出强化型高强度高局部成形性能多相钢的组织性能控制(编号:51774083)”基金支持下,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系统地
密排六方系金属具有比强度和比刚度高、导电导热性好等特点,近年来由密排六方系金属与其它金属复合而成的多层层状金属复合材料受到人们的瞩目。金属层状复合体在服役过程中常需承受大应变载荷,这对其力学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设计和开发高强韧性密排六方系金属层状复合材料,为材料的安全服役提供理论指导,对这类材料微观塑性变形机制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采用晶体塑性有限元方法确定了纯Ti的材料参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