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表面抗菌功能化涂层的构建及性能研究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41466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WHO调查结果显示,细菌感染会导致约4~6%的医疗器械失效或寿命缩短,造成数千万患者的痛苦以及财产损失,这主要是因为细菌定植在医疗器械表面进而形成生物被膜。因此,针对医疗器械进行抗菌表面的构建十分重要。本论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侵入性和非侵入性医疗器械,分别应用了两种不同的抗菌涂层构建方法,以期对医疗器械相关感染提供有效的防治手段。首先,本论文以钛(Ti)金属植入体为侵入性医疗器械的代表,研究了释放型抗菌模式。首先利用鸡蛋白溶菌酶的相变沉积在惰性金属Ti表面引入了氨基活性位点,之后以改性透明质酸为骨架、利用席夫碱反应在Ti表面构建了多组分的微观、宏观抗菌表面。经实验筛选,宏观抗菌凝胶涂层组(Ti-OGA5)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以及良好的血液相容性。这种宏观凝胶抗菌表面有望应用于骨科植入物相关感染的防治工作中。此外,本论文以敷料(gauze)为非侵入性医疗器械的代表,研究了白光响应的光热抗微生物模式。将白光响应的光热分子(CR-TPE-T)通过疏水作用修饰在敷料表面。通过改变CR-TPE-T的投料浓度,制备一系列改性敷料(g-CTT2~g-CTT10),对其进行了理化性质以及生物相容性的表征,并通过抗微生物效果筛选出光热敷料(g-CTT8)。在动物实验中也表明g-CTT8具有良好的抗感染能力。这种白光响应的广谱抗微生物敷料有望应用于战场、野外等恶劣环境下伤口感染的防治工作中。本论文选用了两种具有代表性的侵入性、非侵入性医疗器械:骨科植入物和医用敷料,依据两种医疗器械不同的特点及使用场景,选择不同的表面改性方式和策略构建抗菌表面,并且表面改性后的医疗器械的生物安全性优异。本论文的研究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医疗器械抗菌表面的设计与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策略。
其他文献
上海地铁建成较早,其建设缺乏基于用户体验设计下的导视系统服务设计,致使乘客在接受上海地铁服务的全过程会遇到各种乘坐体验问题。上海地铁导视系统的设计研究有助于提升乘客的整体体验感,这不仅能提高上海地铁的服务质量,同时能提高全国的城市地铁乘坐体验。运用访谈法以及观察法对乘客乘坐行为进行分析,绘制行为地图以及对触点进行分析研究,总结三大触点目前存在物理触点缺乏规范、数字触点功能匮乏以及人际触点冗余单一的
报纸
挖掘粤北客家乡村婚俗文化资源,分析乡村婚俗文旅产品现状,创建客家婚俗文旅的商业服务模式和文创产品,保护性开发粤北客家文化旅游资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企业的正常运转和发展需要满足不同的条件。特别是在生产环节中对于企业相关物资的招标采购工作是整个企业生产运营的重要基础。而从当前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可以看出,企业招标采购环节会存在一定的问题,这样不仅会造成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同时也会对于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的阻碍。因此,需要加强企业内部招标采购工作中各项风险问题的全面控制,通过对风险问题的研究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保证
目的 探究喹硫平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认知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提供参考。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佛山市精神卫生中心)2021年11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9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患者应用碳酸锂片治疗,联合组(46例)患者应用碳酸锂片联合富马酸喹硫平片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
《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自2016年译介入中国后,以文类、文体为纲的独特编写体例引起了国内不少的关注与批评,但相关研究当前仍旧处于起步阶段,暂缺乏对其“多元”文学史观的系统性阐释研究。身处当前日趋“多元”的文化大语境中,《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以多样性作为中国文学的真实状貌,在新历史主义批评盛行的当下,依然尝试“力求真实”地呈现出多样复杂的中国文学史,是得益于美国重写文学史思潮对美国文学史观念的拆解、
国际成人教育大会(CONFINTEA)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成人学习和教育政策对话以及相关研究和宣传的政府间会议,是探讨成人学习和教育最新发展的重要平台。自20世纪40年代末以来,该会议每12~13年召开一次,至今已举办七届。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全球社会及教育变革。《第五次成人学习和教育全球报告》显示:成人学习和教育取得重要进展,但在弱势群体参与和投入方面存在不足。未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依托英国《学校体育和活动行动计划》,研究英国青少年体力活动治理经验,并提出启示。英国青少年体力活动治理经验:强调政府主导和多部门协同参与,利用学校优势提供行动支持,发挥社会体育组织的补缺作用,重视实施效果的测评与监督。对我国青少年体力活动治理的启示:搭建共治框架,推进政府主导下的多部门联动;回应教育使命,打造学校体育参与主阵地;优化治理结构,发挥社会体育组织的活力;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