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he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能力是区域间竞争的核心要素,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传统的“要素驱动”型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如何推动以“创新驱动”为牵引的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各地经济工作的重心。近年来,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过程中,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各地方政府在人、财、物方面也加大了对创新的投入。然而,当前我国区域创新活动仍存在着创新资源错配、创新要素分布不均衡、过于重视创新产出数量指标等问题,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与绩效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从本质上来讲,一个地区的创新能力是由创新效率所决定的,效率的高低更能反映地区创新能力和水平。建设创新型国家不能仅注重创新投入或产出指标,效率问题更加重要,特别是在各级财政面临紧平衡,科技创新资源相对不足的条件下,创新效率问题就变得更加重要。与我国经济发展相伴而生的、同样是当下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其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健康安全运行的一项重大课题,特别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在实现“稳增长”目标的同时带来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过度膨胀。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抗疫专项债(3.75万亿元)的发行,在助力实现复工复产的同时,使得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也达到历史新高。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容小觑,利用地方政府债务既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又可对创新环境产生影响,进而对一个地区的创新效率产生影响,最终决定该区域创新能力的高低。一个地区创新水平的高低与地方政府行为息息相关,但梳理现有文献,将地方政府债务与区域创新效率联系起来的实证研究却十分有限。在此背景下,本文重点关注地方政府债务与区域创新效率之间的关系。在中国实施创新驱动背景下,地方政府债务与区域创新效率是否存在非线性关系?以及是否存在空间相关性?如果存在非线性效应,是否存在一个显著的债务门槛?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试图在实证研究中进行检验,以期能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政策调整和区域创新效率提高提供一些经验启示。本文假定地方政府债务是影响区域创新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地方政府债务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区域创新效率为主题,围绕“地方政府债务影响区域创新效率的作用机理”、“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创新效率的非线性效应及区域异质性”、“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创新效率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创新效率影响的面板门槛效应”等四个问题。通过分析地方政府债务与区域创新效率变动的内在机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相关实证方法对本文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识别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创新效率影响的总效应、空间效应和门槛效应及影响程度。本研究的贡献主要体现在:(1)从财政政策视角出发阐明了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在全国层面上,地方政府间的举债竞争带来的债务空间溢出交叉影响了彼此的区域创新效率。(2)考虑到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创新效率空间相关性特征,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尽可能降低最小二乘法所产生的估计偏误。对政府债务和区域创新的空间自相关进行检验,准确把握地方政府债务和区域创新效率溢出的空间特征。(3)构建面板门槛模型,验证了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创新效率的非线性影响机制,加深了对政府债务与区域创新二者内在规律的认识,也为政府合理确定债务规模促进区域创新效率提升提供了经验支撑和政策启示。本文主体分为三个层次,按照理论分析-实证检验-政策启示的逻辑展开。具体结构如下:第一层次是理论研究部分,解析地方政府债务影响区域创新效率的理论机理并构建研究框架,该部分由第一章至第四章组成。第一章对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相关概念进行介绍;第二章梳理地方债与区域创新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为后文的实证分析提供理论支撑,以认清现有地方政府债务与创新效率研究的现状和局限;第三章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及历史沿革进行论述;第四章地方政府债务与区域创新效率作用机理。结合地方政府债务来源、投向、偿还,在相关理论分析基础上,从区域创新环境改善效应、人力资本提升效应、创新投融资挤出效应以及偿债压力挤出效应四个方面对地方政府债务影响区域创新效率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研究假设。第二层次是实证研究部分,目的是运用相关计量方法,实证检验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创新技术效率的效应,包括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五章我国区域创新效率的测算及空间演化特征。分析区域创新效率基本内涵,比较介绍了效率研究中常用两种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区域创新效率测算模型,利用创新效率理论和SFA方法对样本期间我国区域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对其空间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第六章地方政府债务与区域创新效率的总效应检验。基于省域政府债务规模的不同,对地方政府债务影响区域创新效率的直接效应进行研究。通过静态面板模型检验地方政府债务与区域创新效率之间是否存在非线性关系或倒U型关系;第七章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地方政府债务对创新效率带来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对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情况进行实证检验;第八章采用面板门槛数据模型来检验地方政府债务对地区创新效率的非线性影响机制及对不同地区之间的门槛是否存在差异进行实证检验。第三层次是研究结论和政策启示部分,包括第九章,基于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归纳出全文的结论。根据实证结论,提出加强地方政府债务总量控制及如何调整其用途及支出方向、注重区域创新协调等政策启示。本文基于实证检验得出如下结论:(1)地方政府债务与区域创新效率之间存在明显的倒“U”型关系;(2)区域间的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特征。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也就是说当地债务不仅对当地创新效率有影响,也会对邻近区域创新效率具有空间效应;(3)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具有单一门槛效应,一旦超过门槛值,地方政府债务将对区域创新效率有着负向的抑制作用;(4)就区域异质性而言,整体来看,地方政府债务对整体区域创新效率有明显的倒U型作用;分区域来看,超过临界点后中部和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债务的抑制影响比较显著,而东部地区的抑制效应不显著,这一点在门槛效应中也得到验证。综上,本文考察地方政府债务通过区域创新环境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对合理利用地方政府债务,优化债务支出结构、管控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改善地区“双创”环境,提升区域创新效率,推动经济发展向更高质量迈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学位
长期以来,牧业一直是中国北方草原区和青藏高原区人们的主要生计方式。但是与牧业活动相关的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记录相对缺乏,而且动物考古证据、古生态记录和食草动物基因溯源研究结果有较大的分歧,牧业何时开始、何时增强及其驱动因素一直不甚明晰。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牧业文明和农业文明相互联系的区域,也是东西方早期文化与技术交流的关键场所,因此是研究过去人地关系和农牧演化历史及其驱动因素的理想区域。该区域历史时
阿伦特以“积极生活”来表示三种基本的人类活动,即,劳动、工作与行动,并对它们做出了区分。行动活动,致力于政治体的创建与维护,是其一生思想所致力于探讨的核心主题。阿伦特认为,行动,通常与言说相伴,以言说的方式来进行,是政治活动的主要形式,它在自身的持续中生发内在的意义,是一种自足性的活动。行动具有开启的能力,是一种自由的经验,它扎根于人的复多性事实。而传统哲学家们却往往忽视这一事实,他们基于无言的理
文本内容作为网络信息的主要载体,使得研究者们可以获得大量真实可靠的情感数据,从而为情感分析任务提供了必要的数据基础。情感分析研究可以分为显式情感分析和隐式情感分析。隐式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文本中缺少明显的情感词,因此隐式情感分析任务成为了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核心难题之一。幽默、侮辱性言论常常采用描述客观事实的方式表达情感,其情感倾向性往往隐藏在文本的潜在语义背后,而反讽文本字面语义常常和所要表达的语义
近红外(near-infrared.缩写NIR)光谱技术由于具有无损检测、分析速度快、以及不需要对样本预处理等优点,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工业批次生产工艺如颗粒物干燥和生物发酵过程等。然而现有的NIR光谱分析方法主要基于采集样本做离线检测,不能用于在线检测或会产生较大的测量误差,亦不能用于在线质量监测。本文以批次颗粒流化床干燥(fluidized bed drying,缩写FBD)过程和葡萄糖发酵
沙尘暴是一种极端天气事件,通常发生在干旱及半干旱地区。悬移在空气中的粉尘颗粒会对水循环、生态系统、空气质量、人类健康和农业产生很大的影响。一个系统和全面的针对其时空演变过程与潜在物理机制的研究对沙尘暴的预测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促成局部对流型沙尘暴的下击暴流本质上是一种异重流。云层中沉淀物蒸发和升华导致的冷却作用使一部分空气下沉并冲击地表,在背景流体中沿着水平方向传播。在干燥土地上,由强风卷起的大量
空气污染是全球性问题,不仅直接影响环境和人类健康,而且通过改变大气辐射收支影响区域乃至全球气候,造成广泛又严重的不利影响。我国空气污染问题也很突出,为此政府高度重视防控工作,从环境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启动了一系列计划,重点关注空气污染成因及治理、预报预警技术、人群健康影响等。深入开展空气污染预报、大气环境影响评估等研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近年来随着计算能力和数据量的飞速增长,人工智能得到迅猛发展并被
风沙流是高雷诺数湍流多相流,其中存在湍流流场和颗粒间强烈的相互作用。近地表湍流气流和颗粒运动更加复杂,是导致两相壁湍流复杂性的关键。为了获得湍流特性对近地表风沙流的影响,本论文通过壁模型大涡模拟开展了以下工作,包括对两相流中不同流场和颗粒近壁模型的检验,将更可靠的近壁模型应用于风沙流的数值模拟,分析了湍流脉动和大气边界层厚度对近地表流场和颗粒运动的影响。与已有数值模拟相比,本文创新点在于:1)流场
沙尘暴和沙漠化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在大气湍流作用下沙尘颗粒的近地表运动是其发生、发展的主要驱动机制,会导致地表侵蚀、沙丘迁移以及土地荒漠化。大气边界层中的风速、风向和大气层结的稳定度总是处于动态变化中,风沙运动频繁发生在时变风场和大气层结不稳定的条件下。而已有研究主要关注稳定风场和中性大气层结条件下的稳态风沙跃移模型,较少关注时变风场、不稳定层结和热力非均匀下垫面等非稳态条件对风
高温超导材料具有高的临界转变温度、临界电流密度和上临界磁场,其在电力、能源、医疗、国防和重大科学工程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超导材料通常工作在极低温、强磁场、高电流和复杂力学载荷的极端环境下,复杂工况条件下服役的超导材料一方面容易因过大的电磁力和热应力发生结构变形、性能退化甚至破坏,另一方面因交流损耗导致的温升变化易发生磁通跳跃甚至失超。因此,研究极端环境下高温超导材料及结构的力学响应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