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薯细菌性枯萎病生防菌定殖能力鉴定及其对叶围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来源 :吴金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g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毯草黄单胞(Xanthomonas axonopodis)木薯萎蔫致病变种侵染引起的细菌性萎蔫病(Bacterial wilt disease)是木薯(Manihot esculenta,Crantz)栽培过程中的一种危害性巨大的病害,其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也是危害我国木薯生产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可造成高达90%的产量损失。目前该病害主要以预防及综合防治为主。生物防治是一种绿色无污染的防治方法,应用潜力巨大,正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木薯细菌性枯萎病发病过程中,哪些微生物能有效抑制该病害的发生,生防机制如何目前仍不清楚。本研究首先利用初步筛选出的11个生防菌株,进行平板拮抗、温室防效、大田防效及其对木薯生理特性影响进行实验;从中筛选出3个生防效果较好的菌株,研究其在木薯不同部位的定殖能力及消长动态变化;为弄清生防菌株的防治效果及其对病害的抑制机制,分别研究了接种生防菌、致病菌后,木薯叶围菌群结构的变化。主要结果如下:(1)在11个优选菌株中,仅有3个菌株具有拮抗效果,分别为HWS-4-3、HWY-3-1和HNR-3-7,其中HWS-4-3菌株拮抗效果最好,拮抗半径为4.1 mm,其次是HWY-3-1,拮抗半径为3.2 mm,HNR-3-7最弱,拮抗半径为1 mm。其余8个没有拮抗圈出现。(2)11个菌株的温室盆栽防效测定结果表明:8个菌株生防效果达到70%以上,其中HWY-3-1接菌后,没有病害发生,HWS-4-3、HS-4-7、DBS-5、HWYT-3-2、HS-4-3、DHNS-3-5、DHWP-1的防效分别为85.99%、73.26%、81.67%、78.64%、81.36%、71.31%和78.25%,HNR-4-3防治效果最差。(3)根据综合赋值,优选出5个生防菌HWY-3-1、HWS-4-3、HS-4-7、HNR-3-7、DBS-5,对其进行田间防效测定,结果分别为:62.93%、47.50%、22.30%、8.71%、27.23%。HWY-3-1综合效能值最高,田间防效最好,是优选菌株。(4)5个生防菌株对木薯均有不同程度的促生效果,其中HWY-3-1菌株处理的木薯在株高、最大薯块直径和单株薯块重等生理特性上显著高于其他生防菌处理,HWY-3-1和HWS-4-3菌株处理后木薯的基部茎粗和薯块数显著高于其他菌株处理;综合比较,生防菌株HWY-3-1、HWS-4-3和DBS-5的防效和促生效果较好。(5)3个生防菌株在木薯3个部位接种后,均能稳定定殖,活菌数量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在嫩茎、叶片和根表土中,菌体数量呈先上升后下降最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3个菌株在根表土中的定殖量多于叶片,嫩茎中的定殖量最少。在3个菌株中,HWY-3-1的定殖能力最强。(6)HWY-3-1菌株接种木薯叶片第4 d后,接种病原菌,接种叶片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变化显著,病原菌明显减少。在无生防菌和病原菌胁迫下,生防菌处理组和对照组对叶片微生物结构在门的水平上差异不显著;但在属的水平上差异存在,且在26 dpi时种类丰度更高,各属微生物比例存在显著差异。在病原菌胁迫下,接种病原菌在0 dpi和26 dpi时,生防菌处理组和对照组对叶片微生物结构在门的水平上差异存在,主要是Firmicutes数量下降、Cyanobacteria数量增加;但在属的水平上各属微生物比例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主要是Bacillus比例下降,而Ralstonia数量增加。以上结果表明,生防菌HWY-3-1在木薯叶片上定殖效果显著,可通过调控叶围微生物群落结构,抑制土著微生物的行为,增加与植物抗性相关的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导致病原菌接种后不能在叶片上大量定殖,从而降低其种群密度而减轻发病。本实验结果可为后期进一步研究木薯细菌性枯萎病生防菌作用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企业经营策略,进一步优化了企业内部管理方式,为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推动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激励机制作用,保障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使得企业经营水平大幅度提高。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变化,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此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人才对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国家积极制定鼓励政策提高并保障人才积极性,推动人才发展。企业发展也要严格依照国家标准适当地调整人才资源管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愈加明显,激励机制属于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举措,应用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有利于激发企业员工的内在潜力,进一步提升企业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为实现企业健康持久性发展注入动力。基于此,文章从阐述激励机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出发,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创建途径。
第一部分新辅助化放疗后微创食管癌切除术安全性和可行性分析目的:探讨新辅助化放疗后微创食管癌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原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心胸外科行新辅助化放疗后成功完成食管癌切除术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实施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为观察组(微创组),实施传统开放Mckeown食管癌切除
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在挖掘人力潜能和主观能动性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现阶段随着事业单位机构的日益改革,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呈现注重组织文化建设、优化薪酬制度等全新的发展趋势,这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其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和人才配备模式。然而在实际人力资源管理运行的过程中,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协调性较差,其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导致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效果低下。基于此,本文
期刊
介绍了在大食物观的发展背景下,水产品预制菜产业如何通过升级调整,生产出高质量的水产品,以此来分担人们从耕地、草原、森林等自然资源中索取食物的压力。概述了水产品预制菜行业发展现状,选取恒兴集团和明基集团公司的水产品预制菜发展历程作为案例,总结了水产品预制菜产业的发展经验,提出了出台相关产业扶持政策、明确产品定位、引导消费需求、加大科技支撑、增强人才培养等促进水产品预制菜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为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化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其中,激励机制是企业高效高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关键,健全的激励机制能够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促进企业良好、可持续的发展。因此,任何一家现代化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都必须要对激励机制的构建予以高度的重视。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激励机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之后又针对性地提出了现代化企业中激励机制的构建途径
<正>绩效激励一直都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对于优化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一定程度上讲,绩效激励深刻影响着事业单位的发展,能够让职工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对提高事业单位服务水平有良好的效果。对此,本文主要以人力资源管理为切入点,对绩效激励机制的实际应用进行探究。
期刊
<正>事业单位是一类有着社会性以及公益性的事业单位组织,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对于激励原则的应用能够强化员工对本单位的认同性以及归属感,从而使整个事业单位对社会公众的社会服务能力得到提升。但实际的工作开展中,部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人才激励机制的应用还存在较大的缺陷和不足,例如激励手段过于传统单一、激励机制建立不够科学完善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但严重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及主动性,长期来看
期刊
目的:观察"十味咳喘方"辅助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痰湿阻肺证)的临床疗效及对FEV1、CAT、mMRC和中医症候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2020年10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60例COPD加重期患者分为实验组80例、对照组8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基本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予加用十味咳喘方辅助治疗。4周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慢